关灯
护眼
字体:

杏花微雨与时归(108)

作者:悠悠木子 阅读记录

越接近商船归期,李元恒越是坐立不安。每日顾不上吃饭喝水,急急忙完朝务,得了空就往城外码头去,一站就是大半天,恨不能将河面盯出花来。

商船到京城码头时,他正要回府换件衣裳。下朝后与同僚回衙门议事时,上茶的隶卒许是年轻,手脚不稳重,滚烫的茶水临了要放到桌案上时,脚底趔趄一下,尽数撒到了圈椅上的李元恒,幸而秋日里的衣衫宽大,那小卒离他还有两步距离,茶水浸湿了下摆,人倒是没有被烫着。小卒惊慌失措,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口中说着“大人饶命”。一同议事的官员急忙上前关切,还将那小卒踹了个倒仰。

李元恒自夺权以来,杀伐果决,手中人命无数。然他始终认为,恪守底线,杀该杀之人方能保留人性,才不至于沦为杀人恶魔。纵然斩草除根可杜绝无穷后患,可人非圣贤,总有疏漏的时候,若有漏网之鱼,反会招致更为强烈的扑杀。

被弄湿衣袍更是微末中的微末,那小卒身心都遭受重创,此时定是肝胆俱裂,恐惧到了极点,他若再添上一把火,无异于火上加油。那小卒或自此再无出头之日,后边不难想到,同僚的为难变成常态,他也得过且过,碌碌无为。因此,他不仅不能苛责,还要替他说上两句,让他在这衙门里少些磨难。

他言了句“无事”,直朝着被人踹翻在地的小卒走去,俯身将小卒从地上扶起,道:“茶水只是泼到了衣服上,你无需恐惧,下次小心些就是了,下去办差去吧。”

小卒听闻靖安侯如此说,甚是感激,再三朝他作揖感谢,后出了议事厅,留下厅内官员面面相觑:都说这靖安侯杀人从不留情,如今倒对一个小卒温声安慰,这是唱的哪门子戏?

有与李元恒熟稔的官员终是忍不住好奇,问出了口:“那小卒冲撞了靖安侯,靖安侯不仅不怪罪,反倒安抚,不知靖安侯所谓何意?”

李元恒回到圈椅上坐下,给自己重又倒了一杯茶,呷了一口,道:“诸位同僚以为人杀的完吗?”他睃巡一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事事计较,那还有能用之人吗?杀人容易,善后之事麻烦。若换了你们,因着一点儿不如意的小事,我就要寻你们不痛快,你们会不会怀恨在心,寻了时机报复于我?李某罪孽深重,却不想滥杀无辜。”他乜斜众人,放下茶盏,“李某衣袍湿缠,容李某回府换身衣裳再与众同僚议事。”

一路无话,然还没走进府中,他安排在码头的小厮从马上跳下,在府门前拦住了他:“主子,沈小姐坐的商船再有一刻就到了码头了。”

李元恒刚迈进门槛的脚立马收了回来,朝那小厮说了句“你好好歇着,有赏”,夺过小厮手里的马鞭,跨上马,朝着城外码头疾驰而去。

风在耳边呼呼作响,李元恒心中欢喜,只想快些,再快些到码头,看看她是胖了还是瘦了。定是胖了,临幽城美食众多,又有父母陪伴,胖了也是正常。那件事对她的影响不知还大不大,若不大,是否能记起两人之间的情意。李元恒一会儿欢喜,一会儿愁苦,比初次剖白时还要忐忑不安。胯下马儿速度不减,不过一刻左右就到了城外码头。

此时,商船已经靠岸,启宸与姜娢正指挥小厮搬卸货物。启宸远远瞧见李元恒骑马而来,朝着码头外的空地走去,等着他前来。

李元恒也看见了启宸,他从马上跃下,走至启宸身前,睇他一眼,朝着他身后望去,“柔止呢?”

启宸早知他是冲着沈柔止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看了,沈小姐没回,还在临幽城。”

李元恒收回视线,剑眉蹙起,“为何?”

启宸道:“不知,许是沈父沈母舍不得吧。”他觑了觑了他,“哎,相思苦啊。我还要看着他们卸货,你回去吧。”

启宸转身回了码头,只余他一人独自惆怅。

第71章 解梦来

从码头回来,一股失落感朝李元恒袭来。他惶惶不可终日,心像是被人剜去了一块,空落落,无所依。

忍耐了五六日,他安排好一应事务,恰逢运河上暂无南下的船只,他只好骑上一匹马就朝着临幽城而去。那马累的口吐白沫,又到驿站换了马。然马可以换,人却换不了。他日夜不停,只在途经驿站稍作休整,换了马后继续奔驰。杨恕觉得只是去瞧人,那沈家小姐在临幽城也不会跑,实在没有必要这么拼命,完全可以歇好了再走不迟。他实在累的有些承受不住时,便提议能否歇上一日,李元恒乜他一眼,只说了句“你歇着吧”就从驿站的凳子上起身离去,去驿站的马棚里解开缰绳,牵上马就往外走。无法,主子执拗,仆人只有听从的份。杨恕长叹一声,无奈跟上前去。就这么,两人日夜兼程,只花了五六日便到了临幽城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