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微雨与时归(114)
又等了片刻,小人点点头。瞧他答应了,李元恒又道:“既然你不愿告知姓名,那我便给你起个名号,日常叫你也方便,你我相遇在这贤招镇,日后便叫你贤招吧。”
翌日,雨停,三人吃过早膳就动身出发。因只有两匹马,而这小镇只能寻到驴车,跟不上两人骑的马,还好贤招年纪尚小,人又长的瘦弱,两人共乘一骑倒不会给马匹带来多大负担。自然,是杨恕与贤招共乘。
皇帝派的暗卫多日来监视靖安侯都无异常,渐渐不甚在意。却因听信谗言,道西南高山之上深林中有一异草能延年益寿,去除百病,而大费周章。
原来这些时日,皇帝纵情声色,腹中偶感疼痛,寻了太医来瞧,苦汤子喝了不少,却仍不时发作,太医院的太医们每日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小心人首分离。
恰逢太医院中有一太医,平日只能给那些不受宠的嫔妃小主们瞧瞧病。此人汲汲营营,然医术差强人意,瞧些小病小灾或可用一二,遇到些疑难杂症便如云山雾罩,不知所谓了。近些日子,他瞧那些给皇帝看诊的老太医们个个愁容满面,怨天尤人,就上前打听。听闻皇帝腹痛难消,太医们的脑袋快要保不住,这心中便有了计较。他医术不精,但脑子甚是好使。他记得他曾在一古医书上瞧过西南高山之林中有一仙草可治百病,吃了它还能长生不老。他知道他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便急忙去太医院藏书阁中寻那古医书,果然让他在一众医书中寻到,遂将其送到医正手中献言献策。医正医术精湛,凡是书上、民间记载流传的药方、药材,都要确认确有疗效才会用到贵人身上。然这医书上记载的仙草,不乏夸大之词,更何况世间从未有长生不老一说,这医书不像医者所着,倒像是那些术士写的求仙问道的经书。
看医正不同意,这太医一副痛心疾首,甚为同僚可惜的表情,只道他愿为同僚去圣上面前谏言,哪怕事不成,也不会伤及无辜,太医们也不必每日如履薄冰。医正走投无路,下次皇帝召见再拿不出去除病痛的方子,不说医正不用做,只怕脑袋也是掉定了,便只好同意。
那太医原想让皇帝同意去深山老林寻药需费一番口舌,谁知皇帝听闻此仙草不仅可以去百病,还能延延益寿,立马就同意由他带领一众侍卫前去寻药,又听闻山林中百兽奇多,更是将护他安全的暗卫调了几个,以保万无一失。只是如此一来,监视靖安侯李元恒的那两个就得回来。皇帝略挣扎了一番,想到他这些时日勤勤恳恳,毫无异心的线报,左右思量一番觉得还是治自己这腹痛更为重要,不再犹豫就下令将两人调回。
无人碍眼的李元恒行事更为方便,又过几日,三人停驻在京城外的最后一座驿站。听手下来报,皇帝竟将身边暗卫派去西南深山之中寻一毫无踪迹的所谓仙草,嗤笑他本性如此竟也能在南域待了五年,且声名俱佳。他看着身边的小崽子,原来还需细想给他按个什么名头带回府里,不引起皇帝注意,如今倒省了麻烦,没了暗卫监视,藏个人简直如探囊取物一般易如反掌,甚至不用特意掩盖,只说是在路上捡的孤儿,再让他在府里少出门,以免被见过的人认出,一般人也不会专门去探究这孩子身世。
第75章 争锋
贤招自此就在靖安侯府中做了个小书童,没了暗卫监视,也省了遮掩。李元恒辟了一间茶室给他当做书房,除了他在府里书房时伺候笔墨,平日就在这小书房里读书写字,倒是安稳了下来。
歇息了些许时日,沈柔止与小环、兰芝三人又上街去观察百姓所穿衣物。百姓勤俭,一年四季穿的衣物除了薄厚不同,男子大都是灰黑蓝,女子也都是深色做底,甚少有颜色鲜艳的。寻常百姓家的女子大都会些女红,既多了一项本事,也在穿衣上能省不少银钱,量体裁衣自不必说,心思巧些的便会在衣裳上绣些与众不同的花草、猫狗什么的,算是给平平无奇的衣裳添了一些趣味。
刚回来时,沈柔止只顾着能抓人眼球的彩衣亮衫,只觉寻常百姓望去均是灰扑扑一片,这才去了清雅巷。如今不急着回京,静下心,竟在百姓间寻得了如此令人眼前一亮的风景。
世家贵女间已传开沈柔止回了临幽城,眼下便已无了遮面的必要。沈柔止换了一身深绿色袄裙,梳了简单的发髻,插一只银质素钗,不细看,只以为是有些余粮的小富户。她带着小环、兰芝两人,远远还有几个护院护三人安危。几人就这么在街上走走停停,遇见百姓身上有不同的花样的,沈柔止便上前虚心讨教,小环和兰芝则拿出纸笔将花样描下来,几天下来,竟描了厚厚的一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