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杏花微雨与时归(71)

作者:悠悠木子 阅读记录

靖安侯府宅院广阔,亭台楼阁,花园小径应有尽有。自靖安侯清理门户后,府中闲言碎语少了许多,府中幽静,移步易景,加之小环三人照顾的好,沈柔止渐好,不再只待在小楼所在的小院。每逢晴日,几人就在府中逛了起来。

转眼就到了皇帝亲自选妃的这日。经筛选的彩女或家世显赫,或负有才名,但无一例外,个个玉貌花容,身姿绰约。选看彩女除却考虑平衡朝堂势力,全凭皇帝喜好,即便粗粗看上一眼,也耗费了大半日。留下自己中意的,还不忘给未婚的朝中才俊指婚。

李元恒自那日皇帝金口一开说要给自己指婚后,每次朝会后议政结束,总要提上一句,已有心仪之人,跪求皇帝收回圣谕。奈何皇帝武断专横,觉的他为了一家世不显的痴傻女子竟三番五次忤逆圣意,愈发不与他多说,只让他回去好好等着指婚的旨意送到靖安侯府上。

李元恒见皇帝没有收回圣意的可能,遣了杨恕带上聘礼,拉着京中有名的媒婆王氏一道上临幽城沈府中提亲,只是聘礼厚重,那王媒婆从来没有出过京城,身体柔弱,即便靖安侯言辞恳切,气势慑人,王媒婆提了一口气在胸中,紧赶慢赶,花了半旬才到。提亲、说媒、定亲等等一系列流程走下来,又是十天半月过去。

好在沈母早就知晓女儿有意中人,如今又成了赫赫有名的靖安侯,虽然纳罕女儿并没有只言片语传来,但京中有舅父兄长,能护着她,只略略问了缘由,便同意了这门亲事。

等杨恕、王媒婆一行人回到上京时,已是一个多月以后,正逢皇帝亲选,下旨赐婚。

李元恒带着婚书觐见皇帝,皇帝看着殿中下跪的李元恒,婚书高高举在头顶,一股浊气自胸中升起。

自他登基之日起,便有传言说他名不正言不顺,一个被荣帝遣至边疆戍边的皇子如天外陨石突至京城,即便睿王不忠不孝,可荣帝非只有这二子,可四皇子生死不明,却有传位诏书自荣帝病榻传出,怎不可疑?朝中也有臣子质疑,其中的代表便是御史大夫柳自帧。

御史负责监察百官,柳自帧为官清廉,道道奏疏针砭时弊,不惧人言,连皇帝都敢直言劝谏。每逢皇帝处理朝事有不如他们这些臣子的意,他就敢当着百官的面阻拦,明里暗里说朝里朝外之流言于他不利,更要克己奉公,久久为功,方能破除流言,流芳百世。

皇帝每至此,就觉得他在提醒自己皇位来的不正,恨不得夺其官,抄其家,然柳自帧克己复礼,为人清正,在朝中颇有威名,明的来不了,皇帝便想使些上不得台面的法子。

柳自帧只有一女,名柳眉儿,一家人视若珍宝,如今年十六,正是议亲的年纪。只因他刚正,大公无私,得罪了不少人,连带着连累了女儿的婚事,上门议亲者寥寥无几。

皇帝便想将柳眉儿指给李元恒,这样柳自帧的软肋就捏在自己手中。以后再在朝堂上不给自己颜面,即便当下做不了什么,事后与李元恒提点几句,敲打敲打柳眉儿也能给自己出出气。

望着捧着婚书的李元恒,皇帝面色冷肃,殿中侍奉的内侍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

第46章 坦白

李元恒垂首望地,婚书高举于顶已有一刻,皇帝只在他下跪之时乜他一眼,便不再看。殿中阒然无声,良久,皇帝冷冷道:“起吧。”

李元恒将婚书收起,整肃衣衫,缓缓从地上站起,仍没有抬头,静等着皇帝的下一句话。

“李元恒,你当朕不知你何时与那沈氏女订的婚吗?”皇帝冷冽的声音如一座高达数千丈的高山压在殿中每个人的肩上。

“臣知罪,臣与柔止订婚虽晚,但早在臣未去南域之前就与之心意相通,只因朝务繁忙才一拖再拖,臣不愿辜负她,也不愿柳御史之女错付,还望陛下成全。”李元恒不卑不亢,徐徐道。

“这么说,你是怎么都不肯了?”声音高昂了起来。

“望陛下成全。”李元恒嗓音清冽低沉,带着深深的笃定。

“既如此,柳御史之女身份高贵不可屈居妾室,此婚事作罢。其妻弟有一女,年芳十五,其父官职不高,就与你做个贵妾吧。”皇帝说完,看了身边的内侍一眼,遂阖上眼养神去了。

内侍晓得这是要撵人的意思,急忙走到还欲争辩的李元恒身边,压低声音道:“靖安侯,陛下累了,赐婚一事陛下已做了退让,靖安侯不要再惹圣怒了。”一副你不要不知好歹的模样。

李元恒抬头望向御案之后高座之上的皇帝,不甘与无力同时向他袭来。内侍说的对,身居高位之人最不喜他人挑战权威,柔止的正妻之位已保住,至于柳御史侄女则只能观机而作,走一步看一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