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 姐想让我从良(21)
大多都是草图,看得出来没时间细化,画出来只为了取悦自己。
大致翻完一遍后,姜颜林对裴大小姐的偏好已经有了初步侧写。
——喜欢竞技游戏的俗人。
从不碰竞技游戏的姜颜林如此评价道。
但她并不意外,裴挽意一看就是胜负欲很强的人,哪怕外表装得再好,那种自傲也是如影随形的。
自信与掌控欲,我行我素的自我,都是裴挽意这个人的一部分底色。
但这些,还不足以满足姜颜林。
她想要看到的,是更深处的更多。
爱搞暧昧的人都知道,主动并不代表会落下风。
如何主动,到怎样的程度,什么时机收回,什么时机示弱,都是刺激着多巴胺分泌的博弈。
姜颜林随手截图了一张裴大小姐ins上的不露脸照片,附赠一句评价:“灰色好看。”
那是裴挽意头发还没这么长的时候,一头凌乱的灰发,配上她的牛仔夹克,很随性的气场。
裴挽意的回复不慢。
“蓝色也好看。”
她没有截图,但姜颜林知道她说的是自己ins上的那张旧照。
雾霾蓝的长发自拍,同样没露脸。
话题围绕着染发,只简单几句,又岔开到了别的。
裴挽意拍了张正在喝的茶,背景是电脑前,标准的直男拍照水准。
姜颜林顺手就回了一张正在喝的冰豆浆,比她更随意,露出了桌上的其它摆设。
之后又是话题发散,吃了什么晚餐,健身做的什么,作息是几点。
一个边写文案边整理数据,一个边下国际象棋边画画,频率不高的闲谈维持了整个傍晚。
人的自我意愿是最显眼的信号。
有心与无心的区别,便在于多么无聊的日常话题都可以延续下去,每一个点到为止,都有下一句主动来承接。
在姜颜林看来,裴挽意并不是真正的被动型。
相反的是,她很能掌控主导权,哪怕她的文字简单到没有情绪起伏,也总能适时地操控进展。
就像现在,她随意而直白地问:
“可以加你的Steam吗?”
姜颜林很少将这种账号给出去。
她不喜欢隐身,给人一种见不得人的避讳感。
但不隐身,就会被随时看见她在做什么,用什么工具软件,在玩什么游戏,一周内的游戏时长多久,最近玩过哪些。
所以除了非常熟的亲友以外,没人加过姜颜林的Steam好友。
更别提暧昧对象和鱼。
然而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
对姜颜林来说,裴挽意是非常有“价值”的。
她高傲得一目了然,但并不表里如一。
物质与样貌给她施加了诸多光环,那不可否认是吸引人的加分项,但比起得到一件珍宝,姜颜林更感兴趣的,是珍宝的由来。
像亲自撰写一部纪录片,用独到的理解,不偏不倚的笔触,将它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这个过程,对姜颜林来说,便是最大的价值。
只是在姜颜林不肯承认的地方,她同样也明白。
——想了解你,是因为想得到你。
第13章 偷情般的刺激
好友位最后还是给了出去。
姜颜林知道,这并不意味着接下来她们会约着一起打游戏,因为两人在游戏上的偏好重叠面积不大。
加这个好友最大的意义,不过是能看到对方在做什么。
换做平常,姜颜林不会喜欢这种发展,因为已经侵占到了她的私人领域。
以往在这一点上,姜颜林总是没得商量的。
她交往过的每一任前女友,都曾经因为这方面和她产生过不小的冲突。
最伤人的一次,是在和前前任的交往期间。
那时姜颜林在港城旅居,与对方在当地认识。那是个很粘人的亚裔女孩,明明长着一张浓颜的脸,内心却十分少女。
两人相识在一群老外朋友的派对上,没几天就上了床,将关系模糊暧昧地保持着。
姜颜林知道自己总会离开港城,也谈不上多想发展正式的关系,所以在一开始就明确表达了她没有很认真。
但时间长了,姜颜林多少有些心软,放任这段关系顺其自然地升级成了交往。
旅居结束后,她回了家,却从不透露自己的地址给对方。
对姜颜林来说,两人的年龄差距、阅历差距、经济差距,甚至是国籍的不同,都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去平衡的。在时机不够成熟的时候,她不会让双方过度绑定,免得负担过重,本末倒置。
所以那一年的情人节,当她的小女友精心准备了手作礼物,想要买机票来看她时,姜颜林直接挂了电话,让她取消计划。
这对姜颜林来说不是惊喜,是不想要的麻烦——尤其是这已经不是第一个这样制造“惊喜”的女友,但每一次的结果都和她预料的一样。
她曾多次表明这一点,可对方总以为会有例外、特别的时候。
姜颜林知道这很伤人,但她同样也意识到,她们不合适。
即使抛开那些现实的因素,只谈论最本质的一点,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
——她对这个人的喜欢没有到可以改变原则的地步。
“小优真的对那件事耿耿于怀很多年。”
前不久和港城的老朋友叙旧时,谈及这件事,朋友难免感慨一番。
姜颜林没什么反省心,只冷淡地回了句:
“所以今年她生日,一句话让我陪她去北海道,我不就挪出半个月的时间去了。当牛做马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