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漂流(100)
“张帆,你怎么在这里摆摊?”
“周末闲着没事,过来体验生活。韩老师,你怎么到小寨这边来了?”
“是这样的,我们今天要在华旗国际开一个会议,不知道你能过来参加吗?”
“哦,国学方面的?”
“对,这次来的都是我们书院的人,还有几个朋友,上次你也见过了。我们打算开一个国学发展方面的研讨会,在华旗国际17楼。”
“好的,我参加。”
华旗国际17楼是一个教学培训公司,里面有一个会议室,大家就坐在这里开会。
“这位是朱老师,以前在兵器公司上班的,现在做企业管理研究。”
“朱老师你好。”
“你好。”
“这位是夏老师,专门做国学教育的,在凤城二路有所培训学校。”
“夏老师你好。”
“你好。”
“这位是张帆,是做软件工程的。平时喜欢诗歌,是西安诗歌协会的常务理事长。”韩老师又向他们介绍我。
“原来是诗人啊,年轻有为。”大家都一个劲地夸奖。
“跟各位前辈比起来差远了,我很喜欢国学,希望有机会和大家交流。”
“老计怎么还没来?”宁老师说。
“快了,他在书院那边忙着,正赶过来呢。”韩老师说。
等人期间,我们在座的几位又聊了起来。从过去一直聊到了现在,涉及的内容包括哲学、教育学、成功学,没想到这几位年长的前辈也知道成功学,这是近来才流行起来的一种学说。等了半个小时,老计来了,这次研讨会仍然由他主持。
“大家好,这次我们书院组织这次国学研讨会,只有一个议题,就是怎样让国学产业化?邹教授已经去了北京,在一座国内知名的大学里任教。而西安这边,他的书院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了。为此,我们几个弟子决定,自己办一所国学书院,就叫做兴儒书院,大家觉得如何?”
“振兴儒家,名字起得不错。可是,书院的具体办法,还得认真研讨一下,不然,做什么都无异于空谈。”宁老师说。
“对,这正是今天邀请大家来的目的,请大家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我们办这个书院,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国学教育,做到国学的复兴。可是,光有口号不行,书院的各项开支都需要资金来支持,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多出主意,让国学实现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发展下去。”
“老计说得不错,下面,大家可以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了。”韩老师说。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一阵,都支持办兴儒书院。人家别的城市都开始搞了,有个河南人,先是办了国学小学,现在都办了国学中学,是私立学校,教授的全是国学课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人家都能办起来,咱西安作为古都,也一定可以。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我们如何赚钱,书院的赢利点在哪?从钱的问题就引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都不好解决。
“我是做企业管理的,我觉得,既然咱们有这个想法,就要好好干。那么,我们绝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没有明确地分工,书院必须企业化管理。不然,没有约束力,什么事情都办不好。”朱老师说。
“这点我赞同,但是咱们的书院根本就没有注册,从开始到以后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资金支持,这钱从哪里来?”宁老师说。
“我作为邹教授的大弟子,先出一千,韩老师是我师弟,也出一千。我最近还打算花重金做一个网站,专门用来宣传我们的兴儒书院。”老计说。
“对,我刚才就说过。好的东西,咱们就要努力去做,放在这个层面上,就不叫宣传了,而叫宣扬,宣扬一种传统文化。”朱老师说。
“既然大家都决定认真做了,那么,我也尽一份力。咱兴儒书院的那个网站,我可以帮忙搞。这样,可以省下一笔资金。具体的事情,等做的时候再详细商议吧。”我见大家都这么认真,也开始表态。
提到盈利的问题上,大家的意见是可以办国学培训班。从免费试讲开始,如果学员觉得可以,再正式缴纳会费。每周,我们都找一些老师来讲课,在座的各位也可以加入。每讲一节课,算课时工资。
“宁老师,你那些关于国际局势的看法、观点,这些都可以在课堂上讲。毕竟,这些也是提高知识水平的方面。”老计说。
“行,什么时候试讲,你们通知我就可以了。”宁老师说。
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对兴儒书院的发展规划也做了详细地安排。这样的话,看起来这次国学研讨会是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可只有夏老师坐在最后一排,不苟言笑,始终保持着沉默。
“夏老师,你也说几句嘛,说说自己的见解。”
“我跟韩老师是同学,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了,我知道他有个心愿,就是办好国学。为此,我们一直努力着。我记得前几年的时候,我们就开过会。当时,会议现场也有很多人,都说咱们要努力办好国学。会上都说得很好,可下来呢,完全没有实际行动。慢慢的,这拨人就散了。后来,还有几次研讨会,也是这种情况。现在,到了今天,又是一样的情形,开会的时候说得很好,谁知道散会后有没有执行力?总之,你们说什么我都支持,但我实在是不抱有什么希望。以前的那些人,对国学非常热情,渐渐的大家都散了。现在呢,开会的时候又多了几个新面孔,比如说宁老师、朱老师、张老师,大家又坐在一起,围绕着这个话题开始讨论,说来说去,道理都是对的,但是,我还真不知道咱们这个兴儒书院能不能搞起来?”夏老师的一番发言让在座的人陷入了沉默,这番话无疑给热闹的现场泼了一盆冷水,但很快就被大家的热情扭转了,大家都说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那咱们的议题就算通过了,接下来,我说下咱们的人员分工。”韩老师说。
“老计,你是咱们的主力,就做兴儒书院的院长。”
“朱老师,你是搞企业管理的,认识的人多,比较熟悉业务,就做我们兴儒书院的副院长,兼外联部部长吧。最近,我们要在小雁塔举行祭孔大典,人家山东都搞了,我们陕西这边也要跟上,你就辛苦一下,尽量帮咱们多拉点赞助。”
“夏老师,你就做咱兴儒书院的理事,还有国学诵读团的团长。”
“宁老师,你工作比较忙,但见多识广,就当咱们兴儒书院的金牌讲师吧。”
“我这边的话,因为咱国学还要搞一个杂志,最近就要出第一期,我就做这个杂志的主编吧。”
搞得跟《封神演义》一样,又像《水浒传》的英雄排座次。这下好了,都完了,就剩我一个人了。我心里有点郁闷,不知道韩老师搞什么鬼,如果连个头衔都没有,那我跟他来一趟倒没什么,只是这会坐在这里,面子上说不过去。
“张帆,你是诗人,又有文学功底,就做咱们杂志的副主编吧。”
副主编?这可把我乐坏了,哪怕是个野杂志,只要出了几期,拿出去给人看看,还是倍有面子的。
“好的,我会尽力的。”我底气十足地说。
官封完了,事情也安排好了。这会,都已经下午五点多了,大家明显觉得会开得有点长,有点闷,可能有点想散会的意思。这时候,老计犯了一个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的错误。
他说:“既然大家都决定要干了,那么,咱以后的办公场地就在这里,等下周咱们再开一次会。今天,如果大家有钱的话就最好先入股,我和韩老师已经各出了一千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多少出一些。这样的话,咱们今天这个国学研讨会就算是圆满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