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香吓得转头就跑,大约两刻钟左右,带了一位大夫来了。
那个大夫一看,马氏一家三口全都是常见的皮外伤,开了些田七和常见的跌打丸,收取诊金和药费共一两半的银子。
牛氏三个媳妇一直在一旁伺候,见这么寻常的药居然用了一两半银子,每个人的心中都不好受。
第082章·菜谱
牛氏的三个儿子被姜有财当贼打了,找秦大夫治伤只花了半两银子,而且人家还是出的夜诊!药还比这个从镇上的大夫开的药好!马氏这不是不把她们的钱当钱吗!
下午牛氏妯娌几个的男人从田地里回来,听自己的女人说起今天下午他们走了之后的事情来,姜大峰和姜大河兄弟两个要不是怕姜有财找里正村老和族长撑腰,恨不能把姜有财大卸八块!
当然,他们也生自己的亲娘的气,一个庄户人家的老太婆哪那么多讲究,非要请镇上医馆的大夫,冤枉花了那么多钱!只顾自己,一点都不替子女着想,他们攒那么点钱容易吗!
姜大海则是告诫童氏不要和牛氏熊氏搅在一起,安安心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小心伺候姜老汉两口子。
希望姜老汉夫妇两个看着他们尽心伺候的份儿上,等他们百年之后,能够分他们三房一些土地,到时招个上门女婿就有人顶门立户了,看村里谁还敢笑话他们夫妇两个绝后!
童氏深以为是的点头。
下午姜有财带着兰花桂花把现采的药材卖了,经过那家裁缝店时,正好裁缝店的学徒出来倒布头,兰花和桂花扑上去捡了不少回来,兰花非要自己背着那些布头,姜有财想那些布头又没多重,就让她自己背了回来。
一回到家里,兰花一见招弟就像小燕子一样飞了过来,兴奋地叫着:“大姐大姐,今天我和哥哥六姐捡了不少布头回来,你可以做好多好多头花!”
姜有财微笑着把兰花身上的小背篓取下来。
招弟因为手上没多少布头,所以虽然做了些头花,可数量太少,一直没拿出去摆摊,现在见兰花几个捡回这么多布头,也很高兴。
她伸手摸了摸兰花的小脑袋:“要是大姐做的头花能卖出去赚到钱了,大姐给你和桂花买糖吃。”
兰花懂事地说:“我不吃糖,我要和哥哥一起攒钱盖房子。”
周氏夫妇相视一笑,虽然一家人生活得艰难,可孩子们这么懂事,他们心里是欣慰的。
姜有财几个没回来时,招弟就把晚饭做好了,现在全家人都齐了,大家就在屋里吃。
周氏就把她夫妻两个想搬出去盖新房的打算告诉了姜有财姊妹几个。
桂花和兰花年纪小,最沉不住气,高兴地大喊大叫起来,被周氏喝止住,她指指上房:“别把你爷爷奶奶招来了!”
桂花、兰花吓得紧紧捂住嘴。
姜有财沉思着道:“三间屋子恐怕不够住,盖五间好了,三间正房,两间耳房,耳房面积小,也多不了几两银子,现在我姊妹每天卖卤味和草药,一天下来也有六百多文钱,照这样下去,一个月下来有十几两银子。”
招弟把煮的烂烂的豆角给兰花夹了些:“真要盖房子了,下午就不能再采草药了,得夯砖,一天哪能赚那么多?”
姜有财想着她姊妹都不是职业采草药的,只在村子附近的山上采草药,越往后草药就越采越少,越来越赚不到什么钱,即使不盖房子,她也没打算把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她夹了一筷子嫩嫩的竹叶菜放进嘴里吃完才说:“我可以增加卤味的品种,明天一大早我就去把几家肉铺的大肠小肠全买了,做卤菜卖,增加些收入。
咱们家菜地里的红薯再过两个月就要收成了,以后我们还可以用红薯加工成红薯淀粉,做凉粉卖,肯定受欢迎,并且我看见满山都是葛根,挖回来加工成葛根粉做葛根凉粉卖,想赚钱法子多的是,只要肯吃苦。”
姜有财正兴致勃勃地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发现一家大小连饭都不吃了,全都愣愣地古怪地看着她。
她一头雾水的问:“你们干嘛这么看着我,我脸上有脏东西?”说着,伸手在脸上摸了摸。
周氏这才又开始接着吃饭:“我就是想知道,凉粉是个什么鬼,红薯淀粉又是什么鬼。”
姜有财一口苋菜叼在嘴里一动不动,脑后流下一滴汗。
她忘了,她穿越到一个架空的朝代,这个朝代虽然早就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可是在厨艺方面还是很落后的,主要是落后的生产力和贫瘠的知识限制了人们的想像力。
哪像姜有财前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哪怕有毒的都敢吃,比方河豚,比方蛇!因为人们懂得怎么加工处理。
这个朝代貌似连生粉都没有,更何况红薯淀粉加工和葛根粉了,周氏他们听到凉粉二字感到迷惑纯属正常反应。
怎么办?露陷了!
啊哈!表担心!山人自有妙计。
姜有财把嘴里的苋菜吃下肚,放下碗筷,把手往袖子里一伸,从空间里摸出一本书来:“喏喏喏,我这么会做菜全是因为捡到这本书的缘故,这书里记载了好多菜谱,里面就有红薯凉粉的做法和葛根凉粉的做法。”
幸亏空间里的书籍长得和这个朝代的一样,古色古香的封面,而且全都是当时的繁体字。
那本菜谱在一家人的手里传了一遍才回到姜有财的手里。
姜大山疑惑地问:“有财,你认得字?你怎么会认得字?”
姜有财再次被问了个目瞪狗呆,原主从小没上过一天学堂,怎么会识字看菜谱的?
姜有财不满地斜睨了姜大山一眼:“爹忘啦,我小时最爱扒镇上学馆的墙了!”
姜大山怎么会忘,那时姜有财才五岁不到,却表现得对读书格外的感兴趣,家里没给她交束脩,她就跟着别的小小读书郎一起往学堂里混,被先生发现给提了出来,扔学堂外了。
于是小小的姜有财就改骑墙跟着学,先生心疼他,就找到姜大山,让他把姜有财送到学堂里来念书,并说,爱读书的孩子肯定有出息,现在的投入将来一定有回报。
一来姜大山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是伪冒的,读书纯粹浪费钱,二来,姜老汉夫妻两个天天找他要钱,他疲于应付,手上根本没闲钱给姜有财交束脩,所以上学的事就这么做罢,小小的姜有财因此仍旧骑在学堂墙头偷学认字。
第083章·买猪下水
先生当然知道,却没理会,他这是惜才,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姜有财偷学。
但他不能免费让姜有财进学堂读书,他怕开了这个先例,有人会不给自己的孩子交束脩,死乞白赖地在学堂里念书,他靠教书养家糊口,这种情况可不能发生!
后来姜有财长到八岁时,肩头的担子渐渐重了,而且也明白自己家穷,不可能和别的孩子一样能读书,哪怕骑在墙头上也不行,家里还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哩。
学堂的先生见他不来了,伤感了许久。
回忆完往事,姜大山又是喜悦又是愧疚,愧疚的是,自己这个做爹的没对孩子们尽到做爹的责任,反而连累了孩子们。
喜悦的是,有财这孩子天姿聪慧,竟然骑在墙头上学会了认字!
是谁说他家有财浑的,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姜有财又蒙混过关,表示很开心,因此大口吃菜,大碗吃饭。
周氏想起一件事来:“有财呀,你看今天的事多亏了里正、村老、族长和秦小大夫,咱们是不是买些东西送他们?”
姜有财从碗里抬起头:“娘说送什么好?”
“里正和村老每家送两斤红糖、两斤点心、两斤酒,里正那儿再加一块五花肉。”周氏看了一眼沉默吃饭的姜有财说道,“娘也知道这得花不少钱,可不送不行,不然显得我们一家老小不懂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