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夫农女倾富天下(279)
但是,才割几株,小六子和小三子他们就立即惊呼起来。
“好,这种小齿牙小镰刀真好割!不用太费力,而且割得也快!”小六子他们是从农村过来的,当然对于收稻子的每一步很是清楚了。
“是啊,没有想到,这种小镰刀子竟然这么好用。”小三子也惊讶的道。
至于蒋振南、郭兵和张大夫,以前他们没有种过田,也没有割过稻,无法做出比较,但是,他们到是相信小六子他们的说法。
周围这些看稀奇的村民,一听这种齿牙小镰刀很好用,一个个都伸长脖子,想要瞧个一清二楚,看看究竟是怎么个好用法。
只有让他们有些遗憾的是,除了林月兰,其他人都是五大三粗的人,一弯下腰,就能看到他们背和腿,根本就看不到他们面前的任何动作,所以,他们也评判不出来,这到底是个怎么好用法。
不过,有些胆子大一些的人,看到框篓里,还有剩余的两把齿牙小镰刀,立即按捺不住自已的跃跃欲试的举动。
其中一个长得健硕魁梧可又有些憨厚的壮汉,对着林月兰说道,“林丫头,我想借用你这把小镰刀子试试,可以吗?”
所有人都很清楚,这田是林月兰的,所以这里的一切,林月兰是主人。虽说这几个男人这几个月一直在管理这片田。
林月兰抬起头,瞧了一眼他的表情和神态,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那壮汉一看,只声说道,“谢谢!”然后,拿起框篓里的小齿牙镰刀就走向另一边给个道子割起稻子来。
他的手一去,唰唰的动作了两下,脸上表情立即惊奇万分,瞧着小镰刀,带着兴奋激动的道,“太神奇了,太神奇了!”
其他村民瞧着,立即问道,“周树,怎么样,这样的小镰刀真的好用吗?”
周树点头应道,“好用,真是好用,比我们平时所有的镰刀,简直好用了不知多少。这种小镰刀轻便,不费力也很锋利,刀子一下去,这稻子就割下来了。”
只有亲自体验,才能感叹到这东西的神奇。
别人一听,也立即涌起跃跃欲试之感。
有人说道,“周树,让我试试,让我试试。”
周树立即对他哼声道,“去,你要试的话,可要过问人家的主人,你问我有什么用啊。”
作为地地道道的种田人,任何一种用具的改进,可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方便。
别小瞧着这把小镰刀,却是不知让人省事多少。
既然周树先开口了,后面有些人,也干脆不在顾忌林月兰,也直接开口,想尝试用一下这样他们没有见过也没有用过的小镰刀。
结果……
“哇,真的很好用诶,手一下去,稻子就割下来,根本不用费力,而且很是轻便。”
“用这样的小镰刀子割稻子,即使是十亩八亩的,也很快,而且不用弯腰弯的腰酸背痛的,手也可能不会抽筋。”
“唉……”这么好用的小镰刀子,他们也想要几把啊。
就在一些村民试着这齿牙小镰刀时,林月兰一行人也很快就割了半片稻田了。
他们都是有气力之人,割稻子这活儿,根本就费事。
林月兰瞧着差不多了,就招呼蒋振南和小三子小六子说道,“让他们来割稻子,我们来脱谷粒。”割稻子不用太费气力,所以就留着郭兵,小十二和张大夫来割稻子。
蒋振南、小三子和小六子立即很听话的拿着小镰刀,就往一开始的田边上走去。
他们先把这些刀子统一放在收物件的小篓框里。
蒋振南几个突然停下的动作,让这些看稀奇看热闹的村民,有些疑惑。
这突然不割稻子,反回来,是要做什么?
然后,在他们的疑惑之下,林月兰和蒋振南他们却弯腰把割下的稻子,一捆一捆往割下稻子中央堆去。
很快大部分割下的稻子已经堆成小山的模样了。
这是要做什么?
割下的稻子不捆起来,还堆起来?
堆好稻子之后,蒋振南和小六子小三子他们就把那个一直放在田边的大东西,给推下去了,然后直接放在已经成堆的稻子前。
放好位置之后,给这东西插上斗棚之后,立即有两人站在这上面,然后,左右两边各站着一个。
“这是要做什么啊?”瞧着他们的动作,观看的人越发疑惑了。
“嗡……”
一阵发起的声音响起。
“这是什么声音?”突然出现的声音,也一样让这些村民疑惑。“难道是什么飞鸟叫的声音吗?”
“不对,是他们面前的那个东西发出的声音。”
随即大家再一次认真听了起来。
“没错,就是那个东西给发生的声音。”
“哇噻,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木制物件,竟然难发出声音的。”
“不对,你们瞧,他们是在做什么?”
随即,他们就看到,没有谷子的秸秆扔在了左右两边!
“天啊!他们这是在给稻子脱粒!”
“他们真的是在给稻子脱粒!”
“你们瞧去了么,他们把一把稻子往里面一放,然后,稻子上就没有了谷子,成了秸秆。”
没错了。
这是在给稻子脱粒,用得是打谷机。
打谷机,装着踏板。
当人一踩上踏板时,两边的齿轮瞬间转过,然后就到斗床和斗棚里的滚芯子,这稻子一放进滚芯里,就会立即把稻子上谷穗绞动,一绞这谷子就脱了。
所以说,实际上,林月兰所发明的就是现代人那种老式打谷机。
这种打谷机制作要求不高,最主要的是要有齿轮和油,这两种又可以制造出来,所以一切都不是问题。
只是,林月兰打小是城市里的,也只有暑假期时,才会去乡下姥姥家。
但是,到了姥姥家农忙季节时,田里的活儿,从不用她干,所以老式的打谷机,她也只是远远见过一次而已,可因为太长久的记忆了,让她有些模糊,所以,她才会把自已关在房子里,慢慢回忆所见过的打谷机,一边想像着它的构造原理。
因为是第一次用这种叫打谷机的东西,也是第一次见,即使是郭兵他们也是好奇的不得了,一看到开始要脱粒了,立即就跑了过来。
张大夫虽也稀奇的不得了,但还是保持着老人家的威严,一边扶着胡须,一边连连点说道,“不错,不错,这样的脱粒法子,真的好多了!”
说完,瞧着已经脱了粒被扔出来的秸秆,立即弯腰抓了一把,一瞧,竟然是干干净净的。
郭兵也发现了,立即抓着秸秆更是惊讶激动的说道,“竟然这么干净,竟然这么干净,上面连一颗谷子都不见了,全部留着这些穗叉子!”
那些看着稀奇的村民,也顾不得什么任何了,纷纷挽起裤脚下田来。
然后,围上来看了究竟。
当他们真亲眼看到稻子在瞬间脱粒,还脱是一干二净时,说不震惊,不震撼,那根本就不可能的事。
农民一年到头之所以这么忙乎,除了赶季节,还是因为这些劳作细节的慢啊。
如割稻子,割完之后,再捆回家,慢慢来脱粒,脱完粒之后,再忙着晒,等等……
可其实最忙最费力的节儿,就是脱粒,为了不让这些谷子发芽,赶上好太阳,必须尽快脱粒,所以就没日没夜搓,搓得手又红又肿。
现在看到人家不用把稻子担回家,还一下子就把稻子脱粒了,让他们简直又惊讶又羡慕起来,眼神的光芒*裸,表情也是明晃晃的写着,“我也好像要一个这样的东西。”
不管其他人如何围观,如何羡慕,林月兰他们的动作,却并没有停下来,依然两个人在踩踏板,绞稻子,另两个就分好扎递给他们。
当林亦为带着一些人匆匆忙忙的从林家村赶到周家长平上拗,林月兰家的片田时,看到的就是一大群人在团团围住什么人一样,七嘴八舌的在说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