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傲慢与偏见同人)私奔之后(33)

作者: 人迹板桥霜 阅读记录

柯林斯敛眉垂目:“都是基于您和主教的信任。”

大主教对于柯林斯刻板的回答,没有任何回应,他继续问:“对于你的新职位,你有什么想法?”

“大主教大人,我会协助主教大人,竭诚服务上帝,引导教众,维护好牧区的安定平和。”柯林斯说。

“我相信你可以践行诺言,柯林斯教士。”大主教笑了一下,又恢复面无表情:“你做好用全部身心,为上帝服务的准备了吗?”

“当然,我一直等待这一刻。”

柯林斯想不出,会有什么原因,使他的理想信念发展偏转。他将终身以上帝为先,以教会、恩主和牧民的需要为行为准则。

大主教从一堆白纸卷中抽出一卷:“这是你的委任状,你在右下角签名吧。”

完成了这个签名程序,他就将正式就任副主教。柯林斯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因为大主教那句话,他要表现得更加稳重些。

他工整地签好名,反复读了三遍,以致完全记住了委任状的内容,才把令状依依不舍地递给大主教。

“恭喜你,柯林斯副主教。即便你走了些捷径,但不得不说,你在任职期间的慈善举措,值得这份任命。好好干吧,年轻人。”

大主教简单地嘱咐两句,就把委任状收好,请柯林斯出去了——他还有数不清的文书和事务需要处理,能分出十分钟给柯林斯,已经是极为不易。

短短十分钟的交谈,柯林斯却明白大主教要的是什么了。

大主教或许不能亲临每一个教区、牧区,但他的耳目一定遍布其中,对于手底下那些教区的事务,他都知之甚详。

譬如柯林斯,他曾经在伍德街修路、替凯瑟琳夫人捐赠,平日里对于教众的需求,也能急他人之所急,是个扎实的实干派。

显而易见,大主教最后一句话和那个微笑都表明,他知道并欣赏柯林斯的做法。

莉迪亚乘坐马车回到牧师宅——柯林斯安排马车夫每日早上八点钟将莉迪亚送到诺森伯兰,晚上五点钟将她接回来。

诺森伯兰没有女主人,卡文迪先生并不想招待女客。

若是没有课的晚上,莉迪亚总会抱着书,窝在壁炉边的沙发上,一看就是一整晚。

她看书的速度极快,就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但柯林斯清楚,莉迪亚把那些知识,已经记在脑海里了。

世上就是有一些过目不忘的人,莉迪亚只是这些人中起步较晚,却更加刻苦勤奋的一个罢了。

她刚脱下大衣,就听女仆玛丽说了柯林斯正式履职的大好消息。

“我们必须庆祝一下,柯林斯表哥。”莉迪亚把大衣递给玛丽,走到柯林斯身边,抱了他一下。

“你想怎么庆祝?”柯林斯微笑。

“我给你表演一个魔法好不好?柯林斯表哥,你不会把我当女巫的,是吗?”莉迪亚笑着问。

柯林斯当然不会。

他把仆人们都遣散,按照莉迪亚的要求,熄灭休息室的所有烛光,只留下一盏烛台。

“柯林斯表哥,许个愿,然后吹熄它。”莉迪亚手持火柴,指着点燃的蜡烛笑着说。

“好吧,我希望我早日去掉这个副字。”柯林斯说。

“表哥……我们踏实点儿过日子不好吗?”莉迪亚无奈地说。

这得多好高骛远呀。

刚成为副主教,就想着再进一步了。

柯林斯笑笑,吹灭了蜡烛。

莉迪亚见青烟升起,立即用手头的火柴,靠近那缕青烟——点燃的火柴只接触到青烟,但熄灭的蜡烛,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燃烧起来!

“太神奇了。隔空点燃蜡烛?莉迪亚,你是怎么做到的?”

“一个基础的物理实验。我这两天在书上看到的,是不是很有意思?”莉迪亚把书上写的原理,简单地描述了一遍。

“莉迪亚,你可真令我惊讶。”柯林斯衷心地赞叹。

莉迪亚笑弯了眼,梨涡浅浅:“柯林斯表哥,还有一件大喜事,我迫不及待要和你分享呢——卡文迪先生今天来图书馆了,他发现通过多重子项目分类加字母顺序的目录索引方式,简单明了,可以轻松地实现按图索骥,找书成了一件极为方便的事情。他高兴地称赞了我,说我既聪明又踏实。我真是太开心了。虽然他说话的时候,甚至没有瞧我一眼……”

柯林斯可以想象卡文迪的表情。

莉迪亚能想到的方法,并不是多么高明——她只是在原来以物理化学等门类分类的基础上,又按照知识体系,细分成光学、力学、电力学等等项目,在此基础上,按书名首字母排序。

这样一来,每一个子项目下的书籍少了,按照题名找书的速度自然上去了。

不过,莉迪亚现在也只是完成了小半图书的分类——她的努力,相较于汗牛充栋的卡文迪图书馆而言,着实显得微薄。

“柯林斯表哥,卡文迪先生邀请我做他的研究助手,我可以跟着他一起做实验了,他的所有设备都将对我开放!”

莉迪亚玫瑰色的脸蛋显出无尽的喜悦。

她原本以为,能够在诺森伯兰庄园安静的做图书管理员,已经是莫大的幸运,谁知竟然能得到卡文迪先生的赏识。

在诺森伯兰的工作期间,莉迪亚了解到,她服务的主顾是一名多么伟大的科学家。他那一屋子手稿,如果发表出去,足以改变现有的物理学、化学基础体系。

“那太棒了。莉迪亚,我就说,你那么努力,一定会获得应得的回报的。”柯林斯也为她高兴。

作者有话要说:Juses!我觉得我越写越干巴。

双十一可能赶不上更新啦,祝大家购物愉快,么之。

☆、德比郡教堂(已替换,么哒)

如果有人好奇,英国最多的建筑是什么,不用想,保准会有人告诉你,是那些鳞次栉比的教堂。

在英国,大到伦敦、爱尔兰这样的大城市,小到麦里屯、马洛特村这样的村镇,都有各自的教堂,只是大一些的教堂组织机构完备,秩序井然,而村镇教堂,有些甚至只有一位牧师!

但这并不影响教众的虔诚。

柯林斯乘坐马车——因为莉迪亚的到来,柯林斯家购置了第二辆马车,并雇佣了两位技术娴熟的马车夫。

他正要去德比郡教堂报道。

他有幸得到一周的时间,可以妥善安排道别、交接工作等事宜。

在过去的一周里,他先是拜访了恩主凯瑟琳夫人,又同热情的罗辛斯主教告别,教区内其他的同事朋友们都很舍不得这位稳重可靠的年轻人。

詹姆斯不得不进行选择——柯林斯给他提供了一个牧师的职位。

罗辛斯牧区原来的牧师,一位年迈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将继任为罗辛斯牧区司铎——等主教大人卸任或调离,司铎将自动继任为主教。

按照柯林斯与凯瑟琳夫人、主教大人的交情,以及他对于继任司铎的贡献,詹姆斯的前程几乎已经完全确定下来——做几年牧师,等时机到了就升任司铎,老年则可以在主教的职位上卸任。

这是多少神学院普通生、贫困生们梦寐以求的“成功路径”。

当时英国的剑桥大学神学院招收贵族、高价生、柯林斯这样的普通生以及詹姆斯这样的接受资助入学的贫困生。

贵族和高价生们大多自成一体,根本不屑于与普通生、贫困生为伍。

但詹姆斯却放弃了这个机会。

他请求跟柯林斯一同去德比郡大教堂,即便依旧做一个普通修士。

“詹姆斯,你放弃了一个大好前程。”柯林斯坐在双轮马车上,欣赏着早春的新绿、嫩蕊和娇艳的花骨朵。

詹姆斯同他并排坐着。他年轻的脸庞神采飞扬:“柯林斯大人,就像你当初跟我说的,我们的追求不应该只有金钱那样,我知道,您的目标也不是德比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