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侯(133)

这样一遍遍过筛子,两名逃窜的游侠很快被查出不对,疑为匈奴探子,押进官寺审讯。熬不过重刑,两人陆续吐口,不只道出潜入雁门郡的因由,连之前所犯的恶事也一一供出,不敢有半点隐瞒。其中一人身怀代国相府木牌,更验证其所言不虚。

为确保无误,郅都当日派人往云中郡,验证罪犯供词。并亲笔写成奏疏,待到忠仆归来,即快马加鞭递送长安。

如非出于谨慎,这封奏疏当日就能送出。

毕竟刺杀太守是死罪,重惩更会祸及全家乃至族人。不会有哪个失心疯胡乱招供,故意将杀头的罪名往身上揽。

见到雁门郡来人,连魏尚都有点同情灌夫。不过他也没有把送上门的好事往外推的道理。当即召来文吏,将周决曹呈上的供词摘录部分,交来人带回雁门郡。

所谓人倒霉起来,喝水都能塞牙缝。

很不幸,灌夫就成了这个倒霉的实例。

云中城忙于搜捕恶徒时,赵嘉却意外清闲下来。

由于肩上有伤,短时间内无法开弓,为避免再遇到贼人,从虎伯到熊伯再到孙媪,都拦着他外出。

孙媪更是换着花样给他进补。

畜场里的牛羊吃多了,季熊、季豹就分别带人外出猎捕野兽。小者如野兔雉鸡,大者如黄羊、袍子、野鹿,凶猛如野狼、野猪、黑熊,全都逃不开青壮的弓箭短刀。

有几名青壮还发现了豹子的脚印。可惜明显是路过,根本没在云中郡停留,一路追出十多里,最终还是失去了踪迹。

日复一日,赵嘉餐餐不离肉,伤势愈合不说,人开始长肉,个头竟也拔高不少。

“郎君又长高了。”虎伯走到赵嘉近前,欣慰道。

长高了?

赵嘉转过头,赫然发现,自己之前只到虎伯的鼻梁,如今已经接近对方的眉毛。

虎伯可是身高九尺的大汉,对比一下双方的个头,赵嘉禁不住嘴角上翘。照这样下去,自己个头超过一米八绝对没问题!

低头瞅瞅长了不少肉,还是能摸出肋骨的身板,赵嘉下定决心,单是个头高还不够,必须得多吃,多吃才能长肉!

不求长成虎伯熊伯一样的彪形大汉,至少不能是竹竿一条。毕竟他将来要走上战场,连甲胄都撑不起来,未免太没有威慑力。

好消息接连不断。

在伤势痊愈,赵嘉终于能拉开强弓时,外出的青壮送回消息,他们找到赵嘉需要的材料,不日就能运回畜场。

看过先一步送回的样品,赵嘉立即找来匠人,连说带比划,告知对方建起水泥窖。

“建这样的窖,我等算不上在行。郎君如能多许几日,我等去临县寻几名老匠,他们的手艺更好。”

赵嘉点点头,让虎伯为匠人准备盘缠干粮,再选出几名青壮,和他们一同奔赴临县。

队伍刚出发不久,阿陶就来寻赵嘉,递出一册竹简,言是云梅派人送来,专门写给赵嘉。

“给我的?”

赵嘉觉得奇怪,拆开泥封,展开简册,苍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底。继续向下看,双眼越睁越大。

这封书信是刘荣亲笔。

这位前临江王,如今到雁门郡戍边的景帝长子,言久仰他名,欲同他当面一晤?

第八十一章

刘荣一行抵达雁门郡,正逢郅都下令清查郡内、重录户籍。县中长吏、少吏每日忙得脚不沾地, 乡中三老、游徼、啬夫亦不得闲。

队伍过马邑时, 连续遇见三名亭长, 每人手中都拽有麻绳,绳后捆有清查时抓捕的游侠、无赖和恶少年。

寻常而言, 这些人游荡在乡间,只要不犯大恶,官寺很少下令拿人。

可惜他们遇上了郅都, 又倒霉地碰上谋刺云中太守的大案, 自然不可能再如之前一般轻纵。加上乡民百姓受够了这些闲汉和无赖, 纷纷上官寺告发。各县接连贴出告示,县尉更是亲自带兵拿人。

顶头上司都已经动手, 游徼和亭长自然不能毫无作为。单是马邑附近, 抓捕的游侠无赖就超过两位数。

马邑并非雁门郡内的大城, 实为秦时养马之地。汉朝立国之后, 此地仍在养马,然不设县乡, 仅由尉和马官掌管。放眼望去, 除了成群的战马和驮马, 只有零星的里聚和军伍驻扎的要塞点缀其间。

和刘荣在长安郊外见到的不同, 这些边民里聚都有夯土筑成的围墙, 个别会在墙头堆砌泥砖或是立起木板,有的还会支起简陋的箭楼,作为瞭望和警戒之用。

刘荣北上时, 窦太后命人送来大量的绢帛、铜钱和粟麦。并有三十多名身强体健的骑僮,以及数名健壮的仆妇。

大车提前安排在城外,没有引起任何注意。

刘荣本不欲收。

他虽被废为庶人,不再归于宗室,终归仍为刘氏,依照汉律,可免一切徭役。入边郡后开垦荒田,市宅地,生活绝对和困苦不搭边。这些钱绢带上,或许还会惹来人眼。

似料到会有这种发展,为首的骑僮递上一册竹简,言为窦太后旨意,请刘荣细看。

展开竹简,扫过其中内容,刘荣脸色微变。再看面前的骑僮,各个高大魁梧,身上带着煞气,明显曾上过战场。

长乐宫送出这样的人,天子不可能不知道。

甚者,其中就有天子的安排。

刘荣苦笑一声,彻底打消将人送回去的念头。

无论如何,这些人他必须留下。

由于携带的东西太多,车上又没有象征宗室和贵人的标记,沿途有不少百姓将刘荣一行当成了商队,以为他们是运载粮食和绢帛往边郡交易。

队伍中途休息时,有胆大的猎户带来捕捉的猎物,想从刘荣手中换取粟米。

骑僮本欲将人喝退,却被刘荣拦住。

看过猎户带来的野兔和鹿,刘荣转身询问云梅。数语之后,刘荣点点头,命忠仆卸车,用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换来十五只野兔和两头鹿。

野兔都是一箭射入眼窝,皮毛没有任何破损。两头鹿十分壮硕,鹿角锋利,伤口分布在脖颈两侧,必然是多人合围将其拿下。

将粟米搬上马车,猎户感念刘荣慷慨,在身上摸了摸,取出两颗锋利的虎牙。

“这是雄虎之牙,郎君别嫌弃。等郎君有了孩儿,将此物悬于门前,小郎君必当健壮勇武。”

汉风尚武,无论崇尚道家的黄生,还是拜于儒家的儒生,身上皆佩剑。甭管长剑还是短剑,都是出鞘即可伤人,和“装饰品”有天壤之别。

民风如此,夸谁家孩儿长得好,必要以虎豹熊罴来喻。男孩不论,女孩照样如此。毕竟在两汉时期,妻生的女儿同样有继承权,如卫青蛾。不过有个前提,不能外嫁,需得招个赘婿。

猎户送出虎牙,实是心怀祝福,诚心诚意。

刘荣笑着收下,一枚自己收起,另一枚递给云梅。少女攥紧手指,脸上映出一抹粉红。

猎户带着粟米离开,车队继续上路。

为远行考虑,刘荣所乘的马车仿效安车打造,顶有车盖,三面有车板,可以坐乘。内部经过改造,还可以躺卧休息。

车厢一角摆有箱笼,云梅打开箱盖,取出一件皮袍披在刘荣身上。

“良人,往北天气愈冷,可还适应?”

刘荣笑了笑,展开斗篷,将云梅揽到怀里,背靠车板,温和道:“确比长安冷,和江陵城亦是不同。长居此地,还需阿梅多为我制几件皮袍。”

云梅点点头,靠在刘荣怀里,想起之前送出的书信,想到即将同家人见面,难免有些激动。

“想家了?”

两人相处日长,刘荣能轻易猜出云梅的心思。

少女在他面前没有任何遮掩,相伴的日子越长,越是让他心生怜意。在为云梅请封夫人之后,即言他不会再娶妻,也不让少女以妾室称他为“君”,称“良人”即可。

起初云梅有些迟疑,被刘荣笑着握住双手,终于缓缓开口,道出“良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