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侯(146)

“尔等可能造兵器?”

两名匠人互相看看,由年长者开口:“不瞒郎君,先父能制弩和强弓,我二人不肖,仅学到些皮毛。”

说话间,匠人解开时刻不离身的皮口袋,倒出一堆赵嘉分不出用途的木质工具和零件,三两下做出一把巴掌大的手弩,递到赵嘉面前。

手弩虽小,劲道却不弱,平射出的木箭能飞到五米远,出其不意,绝对是近战的利器。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把连弩!

举着手弩,看着头发花白的匠人,赵嘉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就是所谓的高手在民间?

第八十九章

箭匣射空,匠人取回手弩, 三两下又拆成一堆零件, 零散的堆在一起, 根本看不出这究竟是什么。

“为何告知我?”压下最初的兴奋,赵嘉沉声道。

就算是一把巴掌大的手弩, 按照朝廷律令也是犯忌的东西。匠人当着他的面组装,没有任何遮掩,难道一点也不担心?

“前岁匈奴来犯, 其后又遇天灾, 谷子绝收, 是郎君心善,开谷仓接济附近村寨, 多数人才得以活命。”一名匠人道。

“我二人年老, 早前又伤过腿, 走路跛脚, 未在征召之列。家中儿孙被征入军中,全都死在战场上。家中仅剩老弱, 里聚又被贼寇焚烧, 若非郎君善心, 熬过战火也熬不过严冬。”说到这里, 匠人的声音已经哽咽。

“活命大恩无以为报, 听闻郎君寻人烧砖,我二人即毛遂自荐。如果郎君不嫌弃,我二人愿投郎君门下, 为郎君僮仆,供郎君驱策!”

看着头发花白的老人,赵嘉鼻腔微涩,难言心中是什么滋味。

“两位长者愿意留下,嘉倍感荣幸。然有一事,还需长者解惑。”

“郎君请讲。”

“长者能制弩,为何不献军中?”

“郎君,军中所使都是强弩,我二人所制射程不到二十步,对阵匈奴根本无用。”

汉军同匈奴作战,所使都是强弓劲弩。云中郡常备的守城弩,弩矢有人的胳膊粗,力道能穿透战马。

匠人不是有意藏私,而是这样小巧的手弩,于游侠刺客是至宝,在军队作战时根本没有大用。距离太远射不中,距离近的话,对骑兵来说不过是眨眼的时间。面对面冲锋,以短刀拼杀都比这样的手弩有用。

家中子弟出战之前,匠人也曾准备手弩,叮嘱他们随身携带。事实却是,这样的武器并不足以让他们保命。

然而军中用不上,用于守护村寨畜场、防备宵小野人,总能发挥相当作用。并且,对于还不能开强弓的孩童来说,轻巧的手弩比弋弓更为好用。

“郎君担心犯忌,平时拆卸开,用时再装即可。”

听完匠人的解释,赵嘉深吸一口气,道:“嘉有一提议,请长者思量。”

“郎君尽管吩咐。”

“军中有强弩,却少连弩。”赵嘉看向头发花白的匠人,正色道,“如能制成连发机关,以弩矢之强,必能大伤来犯之敌。”

“连击?”

听闻赵嘉之言,匠人的表情变了。

他们制弩的手艺是继承先父,一直因制不出强弩而感到羞愧。连发机关为偶然所得,囿于思维,根本没想过能用到强弩之上。

经赵嘉提点,两人就如拨开眼前云雾,茅塞顿开。

连发机关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箭匣。军中有能匠熟手,只要参透机巧,未必不能对现有的弓弩进行改装。

制出连发强弩,战时必能发挥作用。

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们同匈奴有血海深仇。只要能多杀匈奴人,别说制连弩的手艺,要他们的命都可以!

“嘉不才,有大夫爵,为魏太守宾客。”赵嘉继续道,“如两位同意,我将此事报于魏三公子,给两位一个出身。如心存顾忌,嘉也不勉强,两位可继续留在畜场,工钱如常结算,今日之事就当没有发生,未知意下如何?”

两名匠人对视一眼,很快达成一致,一起对赵嘉拱手道:“我等愿将制连弩之法献上。”

赵嘉舒了口气。

不是他不识好歹,而是必须这么做。

两个匠人是出于好心,也是真心投靠,做几把能拆卸的手弩,只要小心点,在边郡不会惹出太大的麻烦。可他的志向不是安于一地。他日进入朝堂,这就是个把柄,可大可小,小到可以一笑置之,大到能要人命。

经验告诉赵嘉,凡事必须小心谨慎。能不留的把柄坚决不留,即是对自己也是对跟随自己的人负责。

此外,马镫和马鞍拉近了汉军和匈奴的骑兵水平,再有能连发的弓弩,在两军对战时,必会为汉军再增添一张底牌。

长安茏城不两立,必须倒下一个。

在这种情况,匈奴死得越多,对汉家就越为有利。所谓的仁慈不该用在敌人身上,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拿起刀枪,尽一切可能杀死草原上的敌人。

匠人被安顿在畜场,赵嘉迅速写成书信,用粘土封缄,交给魏同送去军营。

“切记,务必交到三公子手中。”

魏同领命离去,一路飞驰到军营。偏巧魏悦不在。问明魏三公子的去向,又调头赶往云中城。

抵达太守府时,天已经擦黑,魏尚正设宴款待长安来使。

魏悦在席间得报,借口离开室内。见到候在廊下的魏同,拆开赵嘉亲笔,从头至尾浏览一遍,迅速将木牍重新系好。

“城门将关,持我手令出城,回去后告诉阿多,两名匠人务必妥善安置。事不要让他人知晓。待我禀知阿翁,明后日亲往畜场。”

“诺!”

魏同领命离开,魏悦回到席间,刚刚落座,就对上魏尚疑问的眼神。魏悦轻轻摇头,魏尚明了其意,暂将疑惑压下,继续招待来人。

夜色渐深,宴席散去,长安来使被送至偏室休息。魏悦随魏尚走进书房,将魏同送来的木牍送上。

看到残留的粘土,魏尚眼神一凝,细看其中内容,神情变得越来越严肃。

“秦匠?事情确实?”

“阿翁,阿多向来谨慎,必亲眼所见,方会送来这封书信。”魏悦道。

始皇横扫八荒六合,秦军之强天下闻名。

距秦灭不过几十载,秦弩的制法却已经失传。

讽刺的是,在战国时期,弓弩最强的不是秦,而是韩。史有载,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

韩为七雄之一,实力绝对不弱。可惜国土有限,地理位置又实在不好,被秦、楚、魏、齐包围,群雄环伺,轮番殴打,强盛终不能持久。在秦始皇开启霸业之时,更被强横的秦军碾压,最先亡于始皇帝剑下。

据赵嘉信中所写,两名匠人祖上为秦国隶臣妾,又为秦王修造陵墓,如非是本国犯罪之人,最大可能就是被抓捕的战俘。能有这般精湛的手艺,为韩匠的可能不小。

然今六国已亡,秦国亦灭,追根溯源实无必要。对魏尚和魏悦来说,制出能连发的强弩,方为重中之重。

“此事宜早不宜迟。”魏尚放下木牍,正色道,“明日开城门,你即往沙陵县,将此二人带往城内,交给王主簿。”

“诺!”

“阿多那里,”魏尚顿了顿,道,“开库房,取三车绢,铜钱太重,取一箱金。”

“明日一同带去?”

“我会另外安排。”魏尚摇头,沉声道,“天子允羌部归降,建要塞需得抓紧。制弩之事能成,我当写成奏疏,同水泥一并上报长安。奏疏递上,阿多之名必再闻朝堂。这其中的关窍,你明日见到阿多,仔细说给他听。”

魏悦颔首,眼前闪过赵嘉擦去画在地上的马鞍马镫,请掩去他名的情形,不由得轻声叹息。

有些事不是想躲就能躲。

从知晓赵嘉的决心时起,他就十分清楚,这一天早晚会来。

在云中郡,他尚能护住赵嘉。一旦走出云中,他想要继续护住年少时抱在怀里的娃娃,再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