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侯(399)

斥候在搜寻线索时,碰巧发现沙岩下的新土,找到门客的尸体。

“将军,是汉人!”

魏武查看过门客的衣着和发髻,翻过他的双手和脖颈,确认他死前曾被战马拖拽,并遭到过鞭笞,明显是匈奴人所为。不由得牙关紧咬,发指眦裂。

“可能查明身份?”

赵嘉和魏悦先后下马,迈步来到沙岩处。

魏武摸索门客腰间,在他腰带内侧发现一枚木牌,上面有淮南王府字样。

接过木牌,赵嘉神情微动,转头看向魏悦,很想知道,对方的猜测是否和自己相同。

“此事蹊跷,需尽快给五原郡送信,请当地官寺查明,前淮南王太子和翁主陵是否仍在郡中。”魏悦道。

赵嘉点点头,转身从马背取来羊皮,递给魏悦。待对方写成短信,将木牌一并裹好,由飞骑送回边郡。

因大军在外作战,专心铲飞匈奴,对刘迁的死,长安又做低调处理,赵嘉和魏悦尚不知晓,前淮南王太子已经身死,翁主刘陵不知去向。

藉由找到的木牌,他们只能推断,此人应和淮南王府脱不开关系。

刘安已经作古,此前抓捕谋反余孽,淮南王党羽多被清除。这个人究竟是什么身份,和淮南王府有何关系,又为何会出现这里,暂时还是个谜。

“之前发现的引路标记,会不会是他?”赵嘉猜测道。

如果猜测属实,那么,沿途所见的一切,和此人的死联系起来,就有了合理解释。

此人混在匈奴队伍中,沿途故意留下标记,为汉军指引方向。不慎被匈奴发现,皮鞭加身,伤重不治,最终葬身荒漠之中。

但有一点说不通。

动手的真是匈奴,为何会将他埋葬,而不是任其暴尸荒野?

是担心被汉军发现?

左思右想得不出答案,大军又要继续追袭,无法停留太久,只能将门客的尸体再次掩埋,并以汉礼祭祀,为他招魂。

“待到凯旋,再送君还乡。”

“出发!”

三万汉骑再次上马,在号角声中策马扬鞭,向西飞驰而去。

由曹时、李当户和韩嫣率领的另一路大军,接到赵嘉送来的地图,同样在加快速度,希望能尽早追上伊稚斜,将匈奴残部彻底歼灭。

不知该说他们运气不好,亦或是“迷路”的传统一脉相承,作为前锋探路的李当户,中途意外走偏,绕了一个大远,穿过月氏游牧的地区,径直闯进乌孙地界。

得知有数万骑兵突然入境,而且很像是传说中的汉朝军队,从乌孙王到乌孙国师,自乌孙贵族到普通百姓,恐慌之余,头顶都是挂满问号,脸上是个大写的懵。

汉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完全没有理由啊。

乌孙王连夜召见将军,厉声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守边的军队又不老实,扮作匪盗袭击过汉朝商队。

若非如此,压根解释不通,相距甚远,中间还隔着大片草原和荒漠,这些汉军长途跋涉,气势汹汹闯进乌孙究竟是为了什么。

乌孙王越想越觉得可能,就差指着将军的鼻子破口大骂。

将军甚是憋屈,却又没法反驳。

实在是乌孙军队早有前科,小辫子一抓一大把,根本就没底气开口。

在前科和黑料的加持下,乌孙王庭主动反省,搜寻证据为自己盖戳,压根没有想到,汉军压根不是来找茬,仅仅是方向没找准,走错路而已。

第两百七十章

数万汉军进入边界,乌孙举国震动, 不安的情绪迅速蔓延。

随着西域商路开辟, 汉商的脚步远涉楼兰、车师、乌孙和大宛等国, 最远曾抵达葱岭。因寻不到继续西行的通道,方圆数百里罕无人迹, 才不得不调头折返。

商队络绎不绝,汉同西域往来愈发频繁,消息传播的速度也随之加快。

先前匈奴独霸草原, 先后击败东胡、月氏, 西域诸国尽皆臣服, 对匈奴的搜刮不敢说半个不字。

如今风水轮流转。

经历过冒顿和老上单于时期的辉煌,临到军臣单于, 休养生息数十年的汉朝终于亮出刀锋。

马邑一场大战, 击碎匈奴不败的神话。阴山南麓几场交锋, 匈奴白羊王楼烦王终成历史。匈奴大单于亲率十万大军南下, 非但没能取胜,反而在朔方城下遭遇大败, 十万骑兵, 最后回到草原的寥寥无几。

此战之后, 匈奴失去大单于, 王庭四角去其二, 漠南、漠北皆人心动摇。

汉军乘胜追击,在漠北围歼右谷蠡王所部。大获全胜后仍不收兵,而是转道西行, 对西迁的伊稚斜紧追不舍,摆出不斩草除根誓不罢休的架势。

这一连串的变化,看得西域各国眼花缭乱。

许多国王和部落首领甚至来不及反应,更加不敢相信,曾经不可一世,犹如一座大山压在他们头顶的匈奴,竟然在数年间一败再败,连草原的地盘都守不住,被汉军追得举部迁徙。

对西域各国而言,匈奴是不可战胜的,一队百人骑兵就能踏灭城邦,甚至覆灭数千人的小国。

在各国国王和贵族心中,匈奴的强悍近乎神话,同“战无不胜”画上等号。做梦都想不到的是,如此强悍的勇士,竟在汉军面前一败涂地,实在打不过,竟只能调头逃跑。

匈奴动动手指,就能将自己按在地上摩擦。让匈奴畏之如虎的汉军,又将是何等强大?即使没有亲眼见过,从匈奴进行推断,足够惊出众人一身冷汗。

乌孙距汉朝甚远,中间隔着匈奴和月氏,想获取详细情报并不是那么容易,更多只能靠猜。因商道拓展,往来商队增多,乌孙贵族对汉朝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个字:富庶,强大。

这是一个强盛的帝国,拥有庞大的财富和强悍的士兵,令人望而生畏。

在匈奴战败,分裂迁徙的消息传出后,各国对汉的畏惧达到顶峰。

鉴于此,乌孙国王及贵族昆莫都下达严令,不许朝过境的汉商下手。之前有过前科的,必须把尾巴收拾干净。实在清理不得,就让涉事之人彻底消失,绝不允许消息走漏。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汉军还是来了,而且一来就是数万。

这是要亡国的节奏!

想起祖先被月氏击败,托庇匈奴才得以存活,更付出巨大代价,方有今日光景,乌孙国王满腹心酸,和大臣贵族商讨对策,悲伤抑制不住,没有最苦,只有更苦。

“怎么办?”乌孙国王貌似询问众臣,自始至终,视线紧盯将军一人。

为今之计,想要保住乌孙,必须做出牺牲。

猜出国王的意思,众人都没出声,尽皆保持沉默。

将军出身乌孙王族,很得国王信任,否则也不会手握王国兵权。现如今,乌孙恐将大难临头,起因很可能是他麾下军队,这个黑锅他不背也得背,代价不付也得付。

实在扛不过,将军主动站出来表态,自愿前往同汉军交涉。

“一切托付将军。”

乌孙国王很是感动,按住将军的肩膀,当场热泪盈眶。

将军同样红了眼眶,泪水止都止不住。但究竟是因为感动,还有另有原因,甚至在心中大骂众人不仗义,就只有他自己清楚。

对乌孙国王和贵族的脑补和盖章行为,李当户和有韩嫣曹时一概不知。发现走错方向,他们不得不下令暂时停住,就地扎营,重新确认地图,以防越走越偏。

当地人会如何想,压根不在将兵的考虑之内。

在向导没有说清楚之前,他们甚至不知道乌孙是“国”,冒顿和老上单于时期,还曾和匈奴并肩作战。在他们眼中,所谓的乌孙,和在漠南游牧的胡部没多少区别。硬要指出不同,大概是当地人懂得建造城邑。

虽说建造工艺连楼兰都比不上,好歹也算是半游牧半定居,和四处迁徙的羌、氐截然不同。

“乌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