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邪王宠妻:医妃休想出墙(212)+番外

作者: 久雅阁 阅读记录

她知道,楼阿狗一旦有了钱,就是一个铜板,他也一定要出去花个干净。

她不想楼阿狗死在家里,死在孩子面前。

果不其然,楼阿狗酒足饭饱大摇大摆的出了门,拿着几个铜板赶赴赌场。

只是刚门口,就被王五媳妇逮住,两人大吵起来,王五也从屋内出来,三两语,两个男人打上了手。

起先谁也没占到便宜,后来不知道怎么,楼阿狗忽然气势弱了下去,王五拳拳追逼,朝着他脸上胡乱招呼,让他还钱。

他竟一点招架之力都没有,王五一拳打在他太阳穴上,他就倒下昏死过去。

王五赶紧将人拖送到医馆,人已经断了气。

之后王五自首,目击者提供证词,这桩案子就差点判成了冤假错案。

如今,真相大白,却叫人心里一点都不轻松。

从审讯室出来,唐十九叹息一口:“福大人,你说楼洪氏的两个孩子怎么办?”

“楼阿狗是独子,父母早亡,京城之中的六亲也被他断了个干净,楼洪氏娘家那两个嫂嫂,是厉害角色,未必愿意抚养这两孩子。”

“我也这么觉得。”

“父亲死了,母亲锒铛入狱,这两孩子,没人照应,恐怕是难活下去了。”

两人说话间,一个狱卒慌乱跑出来:“大人,不好了,那楼洪氏撞墙了。”

“什么?”

唐十九和福大人匆匆赶往地牢,关押楼洪氏的监牢里,一股浓重血腥。

而楼洪氏对头的王五,跺着脚,捶着门,一脸沮丧:“哎,你这是何苦呢,你这是何苦呢。”

狱卒正在给楼洪氏止血,索性地牢的墙壁常年霉潮发酥。

她这一头撞去,倒是去了几分力气,虽然血流不少,却还留了一口气。

狱卒止血下,她缓缓醒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死了吧”,隔壁牢房里,王五还是那一句:“你这是何苦呢。”

福大人向王五了解情况。

原来是这楼洪氏觉得愧对王五,自知死罪难逃,所以想一死谢罪。

所以啊,这人也不能做亏心事,不然良心上,岂能过得去。

第三卷 第五百十五章 齐王恶行

楼洪氏是救了回来,福大人派专人看着她。

王五当日就出了狱,临走之前,去看了楼洪氏,也不知道说了什么,楼洪氏跪了下来,频频给他磕头。

后来,唐十九从狱卒那听说,这王五着实是个好人,他答应了楼洪氏,会帮楼洪氏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这桩案子,王五以怨报德,人性善恶,皆在其中。

案子彻底落定,下午唐十九和福大人跑了一趟京兆府,拿了新的审判批文,傍晚,楼阿狗的一双子女,在王五和王五媳妇的带领下,来领走了楼阿狗尸体。

好在,大孩子已经十四岁了,父母留着的房产还在,再过两年寻个婆家,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唐十九忙活一日,快到日落西山,才回了秦王府。

回去,不见曲天歌。

问了刘管家,知道曲天歌一天都没回来。

唐十九和碧桃两人用了晚餐,静静等他。

等到夜半,等到天明。

等到翌日清晨,比曲天歌先到的,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当然,对唐十九来说,也不过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齐王入狱了。

丰州案,在大理寺,京兆府协同下,刑部破案神速。

一应证人,证物确凿。

此案,系齐王贤妃母子主导,丰州各级官员听其差遣,强迫织茂县七村青壮渔民,出船海皇岛寻宝,此去共计三百二十一人次,加官府二十督兵,无一生还。

除了藏身大海的三百四十一条人命,七村九百八十二被关押的村民,在恶劣的关押环境中,死亡超过一百四十人,其中三十二人病死,剩下一百零八人,系激烈反抗被活活打死,包括两名身怀六甲的妇人。

除了这惊天惨案之外,还翻出齐王这些年私下大量受贿,账单被搜查出来,齐王母子,私下接受丰州府台“孝敬钱”,共计二十三万两白银,另有珍珠九十三壶,珊瑚等贵重物品不计其数。

其中就在永宁十一年,也就是四年前,丰州因为海啸灾害,朝廷曾拨款二十万白银赈济灾民,然而那一年,丰州府台“孝顺”齐王母子的钱,数额高达八万。

刑部走查民情,遍访当地百姓,得知那一年朝廷的赈灾款,他们分到只有零星,是靠城里几家商户,乡绅开仓放粮,赈济灾情,大家才得以度过此难关。

刑部着手派人调查了赈灾款去向,一查,这笔钱,当年是皇上亲自把关,所以路上没有层层克扣,二十万确确实实的全到了丰州府台手里毛如平手里。

然而,这二十万,八万他孝敬了齐王母子,剩下十二万,他和丰州地界各层官员逐一瓜分了。

最后一看灾情严重,怕朝廷追查,于是用权势压迫,让当地乡绅富豪打开口袋,救济灾民,灾情实在严重的地方,他才稍稍意思意思拨了一些银子下去。

当年的海啸灾害,已经过去很多年,当地的百姓一说起来,都是摇头叹息,埋怨朝廷的不作为,害的那么多人死于饥饿疾病。

第三卷 第五百十六章 太后又病倒

这件事,朝廷硬生生给背了个黑锅。

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触怒龙颜,让齐王等人死上百回了。

如今齐王的罪行,已经昭然。

早前单单只是听闻丰州惨案,宫外就已经民怨沸腾了,如今,还不知道是怎样一副景象呢。

唐十九乐得看戏,看齐王如何作茧自缚,自掘坟墓。

曲天歌一直不回来,倒是长寿宫,派了人来,没有明说什么,只说了让唐十九进宫。

然而看来请的太监着急慌张的样子,恐怕是太后出了事。

唐十九马不停蹄进宫,宫里气氛低沉压抑,连口气都喘的人小心翼翼。

长寿宫中,阿依古丽正在哭,徐静脸色也很苍白疲倦,太医团团跪了一屋子,床上的太后,眉心紧拧着,昏迷不醒。

“怎么了?徐嬷嬷?”

“六王妃,您终于来了,你快看看太后吧,昨天开始到现在,她因为齐王之事,就不曾好好吃过东西,早晨醒来喊胃疼,不多时,就晕倒了。”

“太医怎么说?”

“太医要给太后灌参汤,可是您上次说了,太后的身子不适宜吃参汤,奴婢就赶紧将您叫来,看看怎么办。”

参参参,老太太这身子,迟早有一天给参喝倒了。

但是这次看来,未必是饿晕这么简单。

她仔细询问了徐静一番,果然太后除了不吃东西,还严重腹泻,呕吐过。

这样下去,体液失衡,加之她年迈体衰,又有严重胃病,十分不妙。

参汤绝对不能灌,她想想,她想想。

半吊子的中医,在这里也发挥不了什么太大的作用。

然而,西医她懂啊。

“徐嬷嬷,您先别慌,在这里照顾着,我去一下厨房。”

“王妃,太后现在也醒不来,您做吃的也没用。”

唐十九自然知道,安抚她:“不是做吃的,做点东西,您派些人给我,我有事情交代。”

“好好,那这里?”

“有太医看着,太后的身子一时也还撑得住,记得别灌参汤,弄点稀粥,只放三四颗盐花,不要放任何东西,喂的进去就喂,喂不进去,就别强灌。”

如果给呛到气管里,那就麻烦大了。

“是。”徐静说不上为什么,比起太医,她更信任唐十九。

唐十九奔向厨房,阿依古丽哭着跟在身后:“六嫂,太后不会有事吧。”

唐十九安慰:“放心,别哭,来帮六嫂。”

“嗯嗯。”阿依古丽吸吸鼻子。

唐十九让她去屋内拿画纸,她赶忙进去。

唐十九拿了一截炭,在地上磨尖,在画纸上画了两根中空的尖针,素描画将现代的医用针头,画的十分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