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小仙女(68)

李红军说的话一套一套的,总显得他很有理。

李老头掏掏耳朵,问他知不知道外面的情况,都闹饥荒了,咋还有人为烧香拜佛花钱?别到最后卖不出去再浪费的更多。

李红军当即斜着眼瞅了他好几下,差点将李老头看炸毛,怒瞪道,“有啥话就说,叽叽歪歪的做甚?!”胆大包天的臭小子真是欠收拾!

“咳咳,那个啥,大堂哥你真不知道哈?当初的神迹蔓延百里之远,在这百里范围内的乡亲们总能有口吃的,起初不显,但是随着外面越来越旱,闹起了饥荒……”

荒草连天、哀嚎遍野之中,李家村周边郁郁葱葱的就越加显眼了。

首先,在这范围内的人都开始意识到他们这里的不同寻常,不知从何时起,神仙赐福的流言渐渐传开。

传言说他们家乡之所以能在灾荒年月里保持风调雨顺有山有水,那都是托了神仙的福,没有神仙的恩赐,他们保准跟外头遭难的人一样,早就没吃没喝撑不住逃荒去了。

于是大家纷纷在家偷偷摸摸地开始拜起了神仙。

拜神的人一多,供香可不就供不应求了嘛,而且在这种缺粮的时候,不缺吃喝的人家手里多少都能有点钱,买价格低廉的供香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所以,这是市场有需求,咱们只是顺势而为,为大家的精神寄托提供帮助,这是做好事呐!”李红军精神奕奕地如此宣称。

另一个,神迹范围那么大,周边村子里的人又不全都是瞎子,怎么会看不见,早就在旱灾闹饥荒后就跑进来寻摸野菜野果野物等吃的了。

这一点,是李红军想给大队长透露一下的消息。

“咋没听到一点信儿?”李老头皱眉问道。

要是提早知道了,他们村也能提前做点准备,谁知道进来找吃食的是好人还是坏人,万一那些人从外围摸到了里面,他们村平静的生活岂不是要被打破了。

还有随着灾荒扩大,逃荒的人不知多少,一旦这里有饭吃的消息传开了去,所有人都往这边跑……

怕是不光李家村,周围十里八乡都会不安稳。

李红军吊儿郎当地站着,扇了扇汗啧啧道,“周边发现神迹的人都瞒着呢,偷偷摸摸地跑到边界找吃的,嘴巴都比蚌壳还紧,除了自家人估计都不会跟外人提一句。”

说到底,发现者是担心传开后,挨饿的人们一窝哄都涌过去了,到时就像他们自己村里一样,草根树皮都吃光扒光了,那自己还吃啥?

所以,灾荒中有个世外桃源的消息就那么隐隐在私底下流通着,只限在一群刚开始发现的那些人家里。

王建业所在的王店就在神迹边缘处,村里肯定也有找着的人,就因为瞒着没传开,他家根本不知道这事。

若不是最后实在过不下去,他娘让他来借粮,估计他家都发现不了还有这片宝地能活命。

而王月琴和李治民当初回去走亲戚时因为家里的叮嘱,根本没给他们说异象的事,再说那时候虽然缺粮,但还没到闹饥荒一点吃的都没有的程度。

李老头听完那些后,点燃了烟杆儿,吧嗒吧嗒地抽着,皱脸陷入了沉思。

第51章

事情告诉了大队长后, 李红军今晚过来的目的就达到了,临走前要借个火。

李老头问他想干啥,只见李红军嘿嘿一笑, 从怀里掏出三根短小迷你的供香,就着他烟袋锅子里的火星, 把它们点燃了。

李红军在李老头怔愣的眼神中跑到荣锦的竹筐面前,弯腰低头举着三根土粉色小供香念念叨叨。

说什么拜拜小仙女, 保佑他们村的香火生意顺利赚钱,到年底大家都能分钱买酒买肉吃巴拉巴拉巴拉。

荣锦面瘫着脸看向他, 而李桃花站在边上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咋办。是不是要躲避一下啥的, 毕竟她娘都没站在福娃妹妹身边被拜过呢。

李红军动作很快, 不等李桃花有所动作,就拜完三拜,然后颠颠地跑上前将三根袅袅生烟的供香插在了竹筐前面的地上, 临走还对荣锦呲牙一笑。

院里的地其实压的很实, 就连下大雨都很平整不会有泥泞绊脚的那种,所以荣锦目送老族伯家的大儿子出门后,转回头一看,地上的三根小供香已经歪掉了,根本没插牢。

李桃花发现后, 噔噔跑上去给捡了起来, 然后送到荣锦面前, 真诚地保证道, “福娃,我会举好让它们点完的,你别担心。”

荣锦:“…………”有多远扔多远就好,谢谢!

……

晚上睡觉时,王建业被安排到杂物间凑合一晚上。

那里已经被李婆子收拾干净,还放了一张木床和一条被单,燃了驱蚊的艾草,当客房住都使得。

等客人和孩子们都睡下后,李老头全家人聚集到堂屋里开会,商量白天借粮那事。

“三儿媳妇娘家大哥过来借粮这事,你们都发表发表意见。”李老头开头说道。

三兄弟相互望了望,又分别看看自家媳妇,一时都沉默了片刻。

屋子里的气氛静滞起来,李治国作为老大,咳了声首先说了,“爹,大家都是亲戚,既然求上门了,借粮是肯定要借的,但是……”

“但是怎么借、借多少,还有以后来借粮的人多了咋办,这个要提前作出章程来。饥荒闹起来,到处都缺粮,找上门的人咱不能都借,不然自家人吃啥。”

李治国一气儿说完这些,看了看其他两个兄弟。

李治富夫妻俩点头附和,就是这个理儿,借一点应急没关系,但不能都给借、反复借!

他们家也是要吃饭的,粮食若是都借出去了,一家子人大大小小十几口吃啥?

李治民瞧了眼他媳妇,想着大哥说了肯定会借的,那大舅子这次来总不会空手而归。

至于借多借少的问题,他们家还有几个孩子要养呢,他也不会傻叉地嚷嚷着把家里的粮食往多了借出去。

说是借,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就是给出去了,能不能还上已经没指望。

对方若是个能干知恩图报的,过后等灾荒过去家里缓过劲有了粮,再来还他们就行。

如果是那等得了便宜还卖乖或者装聋作哑不还的,他们就当发发善心肉包子打狗了,以后这门亲戚要小心点处。

李治民经他大哥一提醒,热血冲头的脑子已经冷静了下来。

王月琴低着头坐在那儿没敢发表什么意见,而且心中有股窘迫的羞意,让她也不好意思提啥。

毕竟一家三个儿媳妇,她的娘家人厚着脸皮找上门借粮,总感觉低了其他妯娌一头。

钱春娥没啥意见,她虽然在外嘴皮利索不饶人,折腾劲儿也不小,但在家里的大事上她都听她家男人的。

并且她心里透亮着呢,在这种全家性的问题上,主要还是看公公和大哥的意思,以那两人的品性和头脑,即使借粮也不会借出去太多。

那她又何必在这种事上多插嘴呢?

钱春娥识时务地闭上了嘴巴,躲在一旁悠闲地嗑着南瓜子。

赵凤仙作为大嫂,家里下一代的女主人,那必须得说点什么发表发表看法,有啥话现在趁机说出来说清楚,以防到时候心里不舒坦影响家庭和睦。

“三弟妹娘家有难,咱们也不能冷眼旁观是吧,借粮给他们应急也是应该的,只是……”赵凤仙抿了抿头发,话音转了个方向。

“只是听红军叔说饥荒不是一时半刻能过去的,咱们也得多为自家孩子考虑考虑。”她家还有一双正在长身体吃的可不少的儿女,粮食没了要咋活。

钱春娥立即跟着点点头,她家孩子更多,两个小子的饭量都顶一个大人了,荷花那小妮子胃口也不小。

“老大家的,你说的和老大其实一个意思,我这心里也是这么考虑的,咱们借粮是借粮,首先得有一个宗旨,不能因为外人让自家人吃不饱。”李婆子最后声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