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墨田居小日子(523)

作者: 竹子米 阅读记录

一个人的身上污点多了,整个人黑成炭,谁还看得见她的发光点?

“道理我懂,所以你们想怎样?替我澄清?”

“澄过了,你佟师兄特意发过声明解释是他死皮赖脸要来的坛子,你分文不取。结果你也知道,现在的人只信他们愿意相信的……”况且佟师兄跟苏杏很熟,外人觉得其中有猫腻。

“跟你说这些是让你有个心理准备,将来在职场中可能会被人拿出来为难。”谢妙妙说,“另外,老佟脸皮薄,让我代他向你说声对不起。”

“嗨,这有什么。”苏杏不怎么在乎,“我并不打算入行,将来继续写稿为生,外边传成什么样跟我没关系。好消息呢?”

“好消息就是,老佟他们新回一批汉唐文物,其中有一个这样的……”说着,谢妙妙带她和孩子们一起来到一个橱窗前,“瞧,那是什么?”

橱窗里,安静摆放着一只黑坛子,无论大小和形状跟她那个一模一样。

苏杏惊讶地看着它,“这是……正品?”

除了年代久远的痕迹,其他一般无二,她仿佛回到那个买女儿红的酒楼里看到一排黑坛子的情形。

“对,所以,你那个可以还给你了。”谢妙妙笑着说。

虽然佟师兄发现坛子的很多疑点,可惜,前辈们在得知坛子的真实年龄后便置之不理了,更不在乎其他细节。

赝品就是赝品,其他细节做得再好也达不到文物的研究价值。

尤其是正品出来之后。

佟师兄想留着自己研究,听到外界的流言他又十分内疚,便决定把坛子物归原主,希望这个话题在业界早日消失。

旧的那个已经打好包装,放在方教授那边的办公室,因佟师兄等人在那边开会。

好多年不见,方教授老了,佟师兄也不再年轻。快四十岁的男人了,满身满脸的尘土气息,沧桑之感。

他把包装好的坛子递给苏杏时,一脸不舍,“真舍不得啊……”

苏杏不客气地接过,“我当初也是这种心情,习惯就好。”

一报还一报,痛快。

于是,佟师兄眼巴巴地看着她把坛子拎出来检查一遍,然后重新包装回去,整个过程充满浓浓的失落感。

看得谢妙妙好气又好笑,有心向苏杏讨要,这次被她一口回绝,无商量的余地。

那就没办法了。

“虽然是赝品,也要好好保存,别丢了。要真想丢记得通知我……”他去垃圾桶里捡回家当宝贝供起来。

当然,苏杏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有孩子在,苏杏和谢妙妙坐不久便离开了,以免耽误人家的正事。

傍晚,苏杏拎着坛子回到家,先让大昆他们拿去做检测。待一切正常,她把坛子重新洗干净,用干毛巾擦干放到书房。

等孩子们睡熟了,她才回房换一身出行用的灰色调衣裳,披上斗篷,消失在书房里。

在唐朝的那间密室已经修建好,早在年中已正式启用。

机关等措施正在运行中,从正常通道进出太危险了,所以她每次都是直接出现在密室里。

密室里有透气孔和一些隐秘的透气通道,里边每隔一段距离点一盏油灯。

所有参与工程的人,全被婷玉施法洗掉那段记忆,剩下宁先生一家。宁家派专人巡逻,通道各处的油灯交给他们负责,包括密室。

因此,苏杏无论出现在哪里都看得见路。

密室里建着一栋古式古香的房子,牌匾上写着“藏书阁”三个大字。

当然,这里除了书籍,还包括一些金银珠宝,宁先生的儿孙从外边抢回来的。

他们的财物他们管,给她们留几片金铢铜钱啥的做纪念,等于交保管费,其余的苏杏和婷玉不管。

苏杏的书谁也不许碰,四周撒满毒药。

来到之后,她熟门熟路地踏上台阶,推开两扇大铁门,直接越过宽敞、安静又阴森的大厅。进入书房到达一个架子跟前,拉出一个雕刻精致的铁匣子。

她取出黑坛,摸摸很有质感的瓷身,有几分的不舍。它插干花很好看的,很有艺术感。

可惜,它只能回到这个地方。

等末世过去,这些宝贝才能重见光明。

第616章

苏杏作为一名家庭和美的已婚人士,丈夫携儿远游,她多少有些不习惯。有时候也想发脾气的,如果他有正经事做还好说,像秦煌那样的。

问题是,在她孩子爸的眼里旅游也是正经事。

正如他说的,独自留在村里和在外边逛五大洋的确没区别。

他不喜欢住在城市,说空气不好,空间狭窄,到处吵吵嚷嚷令人头疼。

所以说,每一对夫妻之间都存在矛盾。无关情感,是人都有毛病,就看伴侣肯不肯包容。

那种煎熬,有时候让苏杏夜里辗转反侧,心里充满怨念。

一到白天就没事了,白天有工作,没法想太多。

这种情况她家不是独一份,受煎熬的也不止她一人

“……女人都这样了,男人更不用说,他们的需求比女人更强烈。所以,长期分居的夫妻必有一方按捺不住找人发泄。对男人来说,爱和性是两回事。”

说这话的是年轻小伙子。

一位年轻女性不服,“作为成年人,连基本的控制能力都把握不好还算什么人?”

“没办法,很多男人就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有的女人甚至以撩起对方原始的本能而骄傲。尤其是做了婆婆的……”吧啦吧啦。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是元梦和几位男女同事一起闲聊时经常谈论的话题。

她们是情感话题的主持,三句不离本行。

比如苏杏,和婷玉、谢妙妙等人在一起多半也是聊自己熟悉的话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大都市生活,没有三五知己出去喝喝茶,聊聊天,人生该有多寂寞?

所以,苏杏偶尔应元梦之约出去喝茶聊天。

元梦朋友多,听听现代年轻人对生活以及各方面的看法也不错,与时俱进嘛。

“苏姐,你有儿子,将来也要做婆婆。如果你儿子犯了这种错误,你站儿媳那边,还是维护你儿子?”有一位年轻的男同事不服输地问苏杏,“要真实想法,放心,这里没人笑话你。”

“做我们这行最重要的就是听取各方面的想法,你不必有心理负担。”元梦解释说。

苏杏坦言:“那是小俩口的事,他们自己解决就好,我无权干涉,顶多不认那个成功上位的女人做儿媳妇罢了。”

“嗱,这就是准婆婆心态了。”年轻的男同事乐道。

“什么准婆婆,她明明是反对。”元梦被他的逻辑气笑了。

一群人就苏杏这种观点展开一场争论。

这种话题很实际,偶尔听着挺有意思的,但苏杏从不参与争论,充当一名安静的倾听者。

正如元梦说的,写书的灵感源自生活。不了解人性的变化过程,写不出能引起共鸣的书。

虽然她不写这种类型的书,听听也无妨。

“苏苏,说句得罪的话你别生气,”有一位女同事笑看着她,“如果你老公在外边有人,你会马上离婚,还是选择原谅他一次?”

在座只有三位已婚人士,其余皆是单身。年纪都不小了,可大家并不着急,至少表面看来是。

苏杏从不主动谈起自己的婚姻,听人问起,不由微微笑道:“当然是离婚。”

“那孩子怎么办?”

“跟他,他的钱比我多。”苏杏态度坦荡,丝毫不担心别人说她这亲妈无情。

“如果”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她不介意别人做假设,反正生活是她在过,未曾发生的事谁知道自己是什么反应?

随口一说,没什么的。

元梦知道她好静,见自己同事的争论又一次进入白热化,吵得很。便找个借口和她出了包间,在外边的餐厅挑个安静的地方聊天。

上一篇: 清欢 下一篇: 想暴富的我卖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