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墨田居小日子(569)

作者: 竹子米 阅读记录

“这么夸张?”苏杏不以为然。

这事要归功于哈维斯,虽然他是来者不善。

“是梅安市当初穷得太夸张。”陆易说,“要不是哈维斯引入资金在先,少华不会注资。”做什么都需要本钱,包括和企业联盟携手合作搞开发。

“正因为它当初太穷,十年间能发展成这样,附近的城镇也想分一杯羹。”容希说着,一边把炭点着。

有对比就有伤害。

像梅林一带的破烂地方都腾飞了,其他拥有良好口碑的地区一直要死不活地,愁死人了。一愁就要多视察,要观摩与学习,最好能拉到1、2个人脉啥的。

道理苏杏都懂,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就是这个意思。

说曹操曹操到,柏少华和一群人正沿着河边走来。

人群中有男有女,身材高大的柏少华没有一枝独秀,和他说话的男人也是一个高个子,身材蛮结实的。

男主人有客人,女主人当然不能往后躲。

幸好早有预料,陆易去准备茶点,苏杏迎了过去。

柏少华远远看见她,目光含笑。

等走到跟前,他向众人介绍她,“我妻子,苏杏。苏苏,他们几个是城里来的朋友,这位是高湛。”指着刚才和他说话的那位高个子。

高湛冲她温和一笑,伸手和她浅握一下:“冒昧打扰,希望柏夫人勿怪。”

“高先生说哪儿的话,有朋自远方来,我们开心还来不及呢。”苏杏浅笑说着,把人带到凉亭。

她扫了他们一眼,发现这些人不算老,年纪最大的约莫四十多岁。有的豪爽,有的内敛,有的官僚之气十分明显。

这位高湛其貌不扬,衣着很普通,不是什么品牌货,但衣冠整齐干净。谈吐得体,言词之间不急不躁,是个性格稳重内敛很注意个人修养和品味的人。

柏少华跟这种人能说上几句话,其他人的皆是笑而不语。

而苏杏在打量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掂量她,对她的样貌以及年纪并不意外。有钱人家的女人,没有一个是长相难看的。

进入凉亭,柏少华陪苏杏走在最后。,轻问:“喜欢吗?”

苏杏秒懂他的意思,嗯了声,冲他嫣然一笑。

柏少华唇角微勾,夫妻俩也进了凉亭。

太多外人在,两人的对话点到即止,简短正经,不想被他人说三道四。

众人坐下不久,便有茶点奉上。

“柏夫人平时都去哪儿玩?有没到过附近的城镇?”有位人称马大姐的女人笑问苏杏。

“以前经常出去走走,近些年很少出门都快跟社会脱节了,也不知道哪里好玩。”苏杏微笑说。

她不擅长应酬,不如主动打开话题听对方说。

“我们古镇挺清静的,当地的传统工艺在全国也有名堂……”马大姐眼力毒,见她一身古风,果断宣传本地的传统文化特色。

上至惠民政策,下至风俗习惯。简朴的古宅,岁月久远的老街道,传统的手工艺品,要山有山,水石相依……恨不得把自己镇子的全部优点都摆出来。

这位马大姐是个进退有度的人,不会死缠烂打。苏杏配合着说些场面话,不必担心对方打蛇随棍上。

由于天色已晚,这些人只坐了半个小时就离开了。

两辆车一前一后,高湛、马大姐和两名随行人员坐后边那辆。

高湛滑下车窗看着外边一闪而过的风景,不由感叹,“我听说这里以前是个很荒僻的村子,仅有一户人家留守。十几年的功夫,这里已经是寸地千金,真是世事难料。”

“像个世外桃源。”马大姐探头出来望了几眼,目光复杂,“难怪老巩每逢提起这事都要叹一场,如果这人在我手上错失,连死的心都有。”

高湛听罢哈哈地笑了起来。

想当年,梧桐古镇对这位归国华侨不是很看重,因为对方挑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不像有意投资开发做大生意的土豪。

哪想到他不但是土豪,还有很多土豪朋友。

梅安市的经济崛起速度惊人,有人悔恨当年错失良机。

第667章

当年的梧桐古镇在省里有排名的,如今成了垫底的。加上本地资本外流,又招揽不到外来资金,本地政府压力山大,见梅安的经济趋向稳定便过来找机会。

因为梅安市各行业的提升空间越来越饱满,几乎已到达顶点。满则溢,行业协会正在商议资金分流重新找地方开发新项目。

落后地区的负责人得知消息,纷纷派代表前去协会洽谈。自己则去找那些大商家见见面,聊聊天,互谈一些意愿。

柏少华是被拜访的其中之一。

他极少在人前露面,明面上也是一个坐等分利从不管事的股东,但没有人敢忽略他给梅安市带来的作用,便有了今晚这一幕。

“……目前尚有几个镇的经济起不来,尤其是希望最大的梧桐、大丰、新华和榕都。过段时间他们举办游园会,带领各商家及其家眷游览各城镇的特色景点,你有兴趣的话带孩子们去玩玩。”

远的地方不便去,到隔壁城镇走走倒是无妨。

“到时再说吧,看看白姨有没那个心情。”听了那位马大姐的描述,苏杏有点心动。

过几天孩子们就放假了,白姨会带大宝小宝回云岭村度假。虽然惦挂那半块玉璧的下落,生活中该她尽的责任也不能落下。

“白姨在村里有谈得来的姐妹,你跟她脾气不合,没事少在她面前晃自讨苦吃。”柏少华叮嘱她。

“我知道。”苏杏很开心能见到大宝小宝,对白姨却深感头疼,“估计她也不想看见我。”

柏少华笑了笑,和她一起慢悠悠地返回莲湖……

几天之后,孩子们放假了,白姨带着俩蔫头蔫脑的孙子回到云岭村。

不过,他俩一看见橄榄头的机器人眼睛就亮了,总算恢复一点精神。孙子们开心,白姨便跟着开心,老人家的心情全部寄托在儿孙的身上。

“有小秦在,亭飞不会有事的。”白姨难得和蔼地安慰苏杏。

“我知道,你们也别太担心。林师兄和在欣姐都是好说话的人,日常有什么需要尽管跟他们说。如果实在不方便,那你跟我说,我来想办法。”苏杏担心老人顾忌多,提前给她底气。

“林家是厚德之家,林老先生跟大宝的爷爷是旧识,自然不会亏待我们。这种事我已经习惯了,你有几个孩子要照顾,不用操心我。”白姨眉宇隐含郁色。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贯如此,旁人无法体会当事人的心情。

苏杏自知多说无益,便让她自己在屋里呆着。朱阿姨、财婶等人刚走,有她们在,又有孙子要惦挂,白姨不会消沉太久。

到了下午,小菱、小野也回到村子。

远远看见母亲和小弟站在村里的路口等自己姐弟,不由开心得跳下车飞奔过来一把抱住母亲……

严华华家的萧阳也放假了,村里一下子多了好些孩子,天天结伴上山撵猫,下河捉鱼,吵吵嚷嚷的格外热闹。

由于小菱、小野懂的东西最多,是村里的孩子王,有事没事都要带上大宝、小宝去昌叔的牧场玩。

白姨见俩孙儿跟柏家的孩子玩到开心,略感欣慰,心情逐渐恢复平静,每天一早和俩孙儿去小广场跟大家伙做早操,或者练曲。

这些都是经过苏杏同意的。

几年没回村,白姨发现有些地方不同了,束手束脚的。

比如莲湖广场不开放了,苏杏娘俩立了一块“私人之地”的木牌时刻提醒这里是她家的地方,让人很不自在。

有一天,白姨实在忍不住了,过来找苏杏。

“小苏,这不妥吧?大家在一个村里住,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莲湖那边风景好,你一个人坐在里边赏景,外边围着一圈人你也不舒服吧?”

上一篇: 清欢 下一篇: 想暴富的我卖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