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两人说起了谢思和的事。
谢思和总想寻机求得谢宗临的宽宥,后头见谢宗临这边走不通,就想方设法要见谢老太太。
陆听溪道:“其实莫说贾氏,我也不太明白,公爹当初是如何发现谢思和跟贾氏的诡计的?贾氏先前已在你这里栽了个跟头了,后头办这等事应会慎之又慎的。”
“自谢思和幼时起,父亲便不喜他,这不喜是来自谢思和自家的禀性,也是源自谢思和的生母。这么些年过去,父亲实则对贾氏没甚情分可言,”谢思言淡声道,“一个人对另一人不喜久了,自然就会生出成见来。父亲虽对我诸多严苛责打,但却是偏心于我的。也正是因着我晓得这一条,当年才没因着他的百般磋磨恨上他。”
“至若贾氏与谢思和的诡计,父亲根本不必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好歹同处这许多年,这二人的禀性何如,父亲还是晓得的。”
陆听溪点头。
诚然。谢宗临若连这点警惕都无,那几十载的宦海沉浮也是枉费了。
陆听溪下得马车来,就将雕榴花的黑漆嵌骨食盒搁到了沈安的坟茔前。
这座孤坟矗了六七年,但因着每岁都有专人来打理,故而并不荒。叶氏前几年来此祭扫时,瞧见坟头草日益高了,还请来个风水先生给看了看。那先生说,这坟表的土是外润内干的,长出的是吉草,除了反不好,叶氏心下宽慰,遂消了清草的念头。
点了香楮、列了祭品,陆听溪望着墓碑上深錾的几排小篆,忽觉回到了六七年前的那个融和春日。彼时她与兄长一道出城来祭奠沈安,立在此间拜祭时,还在为祖父之事忧心。
捻指间,竟已过了这许多年。
一切似回到了原处,可又大有不同。
她已不是昔年那个懵懂少女,谢思言也褪去了年少的青稚,而她周遭之人也各有归宿。
倒似唯有沈安回复了曩昔模样。
她倏而问道:“你相信有前生往生吗?”
谢思言转眸看她:“信,我偶尔会想,我前一世定是没能娶到你,这才有了这一世的诸般机缘巧遇。话说回来,当年你若是随外母离京南下去寻你外祖,我们怕就要两厢错失。所以你瞧,这都是天意。”
正此时,杨顺疾步而来,在谢思言耳畔低声道:“世子爷,四处都寻遍了,并没瞧见什么形迹可疑之人。”
陆听溪离得近,杨顺的禀报也听去了些许。
沈惟钦纵在暗处布置了人来盯梢,也不会轻易被他们发现。否则他便不是沈惟钦了。
谢思言闻言也不以为意,左右也没抱甚希望。
奠仪毕,谢思言忽而跨前一步,探过身去,将一个信封垫至置盛果品的青釉莲瓣纹高脚碟下面,又慢慢退回原地。
对上陆听溪诧异的目光,他道:“礼尚往来,他给你塞了那许多信,我总该帮你回一封。不过这坟里躺着的不是寻常人,想来这信不必焚掉也能捎带到。”又看向墓碑,“一点薄意,万望哂纳。”
语气颇含讥诮之意。
陆听溪原要回城,谢思言却提议去四处走走。
“正月半将春未春,难得出来一趟,去四下里游憩观览一番也是好的。”
前几日落了场雪,后头虽连晴了两日,然冬寒未退,地上覆雪犹存。陆听溪扫了眼银装素饰的琉璃世界,深深吸气:“好。等回头栗子再大些,就能带他出来走走了。”
谢思言轻“嗯”了声,牵了她的手牢牢包住,往林深处转去:“那小子才丁点儿大就皮得很,亏得我当初见你害喜不重,还以为怀的是个安生的,谁想到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他这是随你啊,你就不省油,他怎可能是个安生的。”
“分明是随你,你从前才是皮上天,你当年还毁了我一条裤子,莫非忘了?”
“又浑说,我怎可能办那等事。”
“呵,那条裤子我留存至今,等回去就拿给你瞧。”
“你要敢穿着那条破裆裤出门,我就承认是我干的。”
“不是破裆,是碎裆。”
“哪就那般严重了!我也就剪了一刀而已!就……就那么一下下……”
……
二人语声渐淡如烟,在薄雪中渐行渐远。
未久,一双皂靴踏雪而来。
松雪负轧,咯吱有声。步子极稳,在映了旭日朝晖的莹白雪海上钤出一列清晰足迹。
这足迹笔直延去,最终在二人适才驻足之处止步。
晨曦疏疏,雾凇浮浮,极目一片似真似幻的粹白中,一只修长皙白的手自紫貂裘黧黑袖缘内伸出,骨节匀称,状若琼雕。
黑白相映,醒目铭心。
那只手轻擎那已凝了一层湿冷水汽的高脚碟,抽出底下压的那封信。
纸张碎裂的轻响顷刻即过,纸页相擦的窸窸窣窣又被鸟雀的啁啾掩过,愈显周遭阒寂。
那双皂靴在墓前不知濡滞了多久,一阵略显凌乱的步声转瞬自后头围拢而来。
袂裾微拂,皂靴转向。
一身紫貂裘的修挺身影回首流眸。
正对上不知何时去而复返的谢思言与陆听溪投来的两道视线。
一霎之间,四野林峦仿佛浸入绵亘不尽的深静之中。
(正文完结,番外待续)
第109章 番外之前尘迷梦(一)
陆听溪缀行叶氏身后,往魏国公府的潮音园去。
魏国公府大如迷宫, 仅是一处据说不算顶大的潮音园, 竟有一碧千里之感。她一路行来,转照壁、过穿堂、上游廊, 不知兜转了多少路程,直走得小腿发酸。
谢家乃四世三公之家,富埒陶白,内中水榭风阁轩峻峥嵘, 瑶草琪花自相映发,堂皇古雅,如置画中。
她还对适才所见数座照壁念兹在兹。
别处的照壁多砖雕、石制,此间竟矗了好几座木制照壁,俱是上品实木,纹理细腻, 她记得文人谓此木曰“文木”。谢家这几座文木照壁弃用宗室勋贵惯使的青紫描金浑水漆,而以清水漆代之, 露出木质天然纹理,极是拔俗。
她今年也不过六岁的年纪,正是好动, 落座后歇了一回, 就随了几个才结识不久的小姑娘去花圃那边耍子。
不多时, 她忽然内急, 寻了个丫鬟带她往左近东净去。可等她出来, 丫鬟不知所踪。
四处寻人时, 远远瞧见个半大少年。她有些踟蹰。
这人她先前见过一回,是魏国公长子,已封世子,倨傲性冷,可她目下别无选择。
见他要走,陆听溪忙小跑上前,解释自己迷路,问他潮音园的神秀亭在何处,请他指路。
谢思言步履半分不停:“不知。”
陆听溪懵了下,这不是他自己家吗?
少年身高腿长,她愣神的工夫,他已越过了她。
他走一步抵她两步。她艰难跟上:“不必世子带路的,世子就大略与我说说怎么个走法……再不然,指个方向也成。”
谢思言冷了脸,不作理会,步子更快。
陆听溪人小步短,揩着汗跟出去十丈远,眼看着要落在后头,情急之下使出吃奶的气力疾奔几步,本欲挡住他去路,哪知他竟预先洞悉了她的心思,一把挥开她。
猝不及防的,陆听溪瞬时失衡,跌坐在地。
谢思言略顿,冷眼看来:“说了不知,事多。”扬长而去。
陆听溪是躲避间自家没站稳才跌倒的,摔得不重,却不免气恼。站起缓了片刻,冲谢思言消失的方向鼓鼓两腮。
这人脾性真差。
……
大抵当真不是冤家不聚头,陆听溪转月去崇山侯家做客,又遇着了这位不可一世的国公府世子爷。
彼时她正跟一众年纪多比她大的姑娘坐在抱厦里,不知是哪个先低呼了一声世子爷,众人霎时屏息噤声。
崇山侯家的几个姑娘打整裙钗,趋步迎去,小意讨好,谢思言却视若无睹。
陆听溪往嘴里塞了颗乌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