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被告?
楼下围观的记者以及吃瓜群众听到苏秀月的话都议论起来。
确实是纤秀先出来,纤绣后出来,这到底是谁抄袭谁,看都看得出来。
更何况,苏秀月的品牌在很久之前曹萱萱的访谈上就已经被提到过了。
有人眼尖地认出来,沈晓晓就是当初极美的老板,忍不住冲楼顶大喊:“你这种黑心商人,就该死!你跳啊跳啊!”
沈晓晓越来越害怕,她出这一招也是何健建议的,毕竟人命关天的时候,大家都有同情心,到时候都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可是看这样子,自己今天这场戏是白演了。
她进退两难,脚下一滑,直接跳了下去!
真人跳楼,还是吓得楼下一群人尖叫,但苏秀月看得出来,沈晓晓根本死不了,警察来了那么久,各种措施都做了,绝对救得了她。
然而,沈晓晓也许是运气不好,没有摔到垫子上,而是摔到树丛上!
她恐慌地尖叫,大喊救命,等人冲上去救她的时候,她人倒是没有事,但却流血了。
“你是哪里受伤了?快送医院!”
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沈晓晓送去了医院,不远处何健站在窗口看着,很烦躁地点起一根烟。
沈晓晓这个废物,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过了一会,他还是去了一趟医院,却看到沈晓晓苍白着脸,哭了。
“何健,我又失去了一个孩子。”
她跳楼,没有受伤,但是流产了!
何健也老大不小了,自然想要孩子,听到这话,不由得责怪她:“你怀孕了自己都不知道?”
沈晓晓也很愧疚,她要是知道自己有了孩子,肯定是不会去跳楼的,但现在说什么晚了。
苏秀月很快把何健夫妻两人告上了法院,何健找了关系,一开始稳得住,案情进展得很慢。
但苏秀月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直接找到了更高一级的法院,表示假如这件事政府部门不秉公办理的话,她就去更高一级状告他们。
这话没什么威慑力,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苏秀月想接触到更高级别的人并不容易。
但恰巧的是,这个时候省城政界发生了变化。
一直没有出现的傅司令再度复出,他如今在北京身居要职,省城自然有了个傅司令的心腹。
原本傅司令找到周明宽,希望他可以继续做自己的左右臂,但周明宽已经对那些没有兴趣了,他也就没再坚持。
但傅司令感念周明宽对自己的救命之恩,私下让人一直关注着他跟苏秀月。
得知苏秀月被人为难,傅司令只随便说了几句话,就有人去帮苏秀月打通了路。
也没有说一定要帮着苏秀月,就是直接秉公办理即可。
何健哪里认识比傅司令还厉害的人?
这场官司,他原本信心十足,可最后却焦头烂额,赔进去一大笔钱。
纤绣被全面下市,苏秀月拿着赔偿金,租了个办公室,门店增加一间。
生意做的如火如荼,转眼,又要过年了。
今年过年,苏秀月他们打算回老家去过,毕竟他们都是老家的人,李银霞跟苏正富也在老家。
一年到头,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过年才更有意思。
这几年经济发展的也快,村里稍微有几家比较宽裕的人家都装了电话和电视,因此大家都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电视。
苏秀月在经济生活频道出现过两次,是作为新闻报道出现的,主持人报道苏秀月创业的事迹,把苏秀月和苏秀琴也拍了进去。
当时村里几个人正好在看电视,简直轰动了!
苏秀月和苏秀琴竟然都上电视了!
他们火速地把这事儿传了个遍儿,第二天新闻节目重播的时候,大家准时地守在几家有电视的人家门口,期待着那画面。
等看到苏秀月跟苏秀琴真的出现在电视上的时候,全村老少都轰动了!
这多有面子呀!就算苏家跟自己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可那是一个村的,以后赶集干什么的时候,跟别的村的唠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村那个秀月跟秀琴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她们现在都上电视了,混的可厉害了!
有人羡慕地看着李银霞跟王海玲,李银霞笑得跟朵菊花似的,王海玲却笑不出来。
她闺女上电视了,她咋啥好处都没有捞到?!
反倒赔进去那么多东西!
一个冬天,村里晒太阳说闲话时几乎都离不开苏秀月的八卦,原本他们以为苏秀月是再也不会回到这乡下土疙瘩地方的时候,苏秀月携家带口地回来过年了!
回来过年也就算了,苏秀月跟周明宽带回来不少的棉衣和书,说是分给村里的小孩子的!
啥?还有这好事儿?村里人都穿着厚厚的大棉裤大棉袄,平时挪动都困难,但这个时候也不影响他们撒丫子朝苏家跑去!
王海玲听到这话,原先不想去,毕竟每次去老二家都被笑话,但瞧见孙子身上的旧棉衣,今年还没舍得买新衣,就忍不住也拉着俩孙子往老二家跑去!
苏秀月愿意给其他没亲戚关系的人新棉衣,难道还不舍得给自己堂哥的孙子一件新棉衣?
第123章
今儿恰好是个大晴天,虽然前几天刚下了大雪,到处都还是厚厚的积雪,但今天却晴了起来。
雪光映着太阳关,衬得整个世界一片洁白无瑕。
苏秀月跟周明宽带回来约摸三十几件儿童棉衣,还有些小学生中学生可以阅读的书籍。
现如今村里还是有很多小孩子读书不好,初中都没上就草草地辍学务农抑或出去打工。
书读的少,将来出路是会少很多的。
她原本想着是自己现在赚的虽然还不多,但也有了些积蓄,回去一趟给父老乡亲带些东西表示些心意也是应该的,但后来再想想,送钱,送吃的,自己都送不起太多,而且钱花掉了,吃的吃掉了,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不如送些孩子穿的棉衣,孩子用的书,能更长远地改善一些情况。
果然,村里的孩子们都对书爱不释手,对棉衣也喜欢的盯着看。
“这都是免费送大家的!每家的小孩都有!大家不要急,每个小孩一件棉衣,三本书!”
整个村子都沸腾了,热闹极了。
村里人看苏秀月的眼神都不一样了,那简直像是在看仙女!
就苏秀月买的那些棉衣,在集会和镇上都是绝对买不到的!
而苏秀月买的书,他们也都相信肯定对孩子的学习有用的,毕竟苏秀月是本村第一名大学生,他们私下都在教育孩子向苏秀月好好学习。
王海玲原本还害怕老二家的人笑话自己,谁知道,没人笑话自己,轮到她的时候,周明宽发给她两件棉衣,六本书。
见周明宽态度这么好,王海玲试探性地问:“侄女婿,咱们这还是亲的,要不你给我四件?这孩子回去也好换……”
周明宽还没说话呢,旁边她大儿媳一把把她拉走。
“妈,您疯啦!你这样要东西,他们就是有再好的东西也不肯给咱们了!”
王海玲讪讪地离开了,周明宽压根没搭理她。
发完东西,村里人意犹未尽地在苏家门口站了会,最后渐渐地散去,只留下了几个跟李银霞相熟的人继续唠嗑。
有人问,秀月这是生了俩孩子啊?李银霞也没反驳,笑着说,一男一女,凑了个好字!
旁边老黄感激的很,他这次也回来根王彩凤一起在乡下过年了。
志远跟安安年纪小,对乡下的事儿都觉得稀奇的很,苏家原本就有三个孩子了,此时再添两个,热闹的不得了。
苏庆山跟苏庆业自然也回来了,他们两对夫妻四个人,这大半年也没有赚到什么钱,每个月还要给李银霞寄钱养孩子,紧紧巴巴的,大过年的原本打算给孩子从省城带些新衣服来,也没舍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