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金满仓(114)+番外

杨国平这话错不了,可从杨树生上班开始就每月给了八块钱,忽然间就减掉了,这道理怎么都说不通。

“这样吧,以后每个月拿五块,给小六多存点钱下来。”王月芽把二十块钱又塞回到了廖小梅手里:“自行车这事就别再提了,树生这几年每个月八块,早就把自行车的钱给填上了,哪里还用再给。”

“可不是?”杨国平弯腰把一只鞋子脱了下来,磕了磕鞋底:“以前你们就两个人,也没啥计划,现在有了小六,这日子得划算着过哩。”

“爹,娘……”廖小梅喉咙哽咽,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别说多话了,咱们就这样定了。”王月芽笑眯眯的看着杨树生和廖小梅:“你们俩啊,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可得好好的把小六培养长大,咱们小六这么聪明,以后要读初中高中,还要争取指标去念大学哩。”

提起杨宁馨,王月芽就满脸的笑意,这孙女可实在贴心,进城都还记得给自己和杨国平带东西回来!昨天老两口晚上烫了脚以后就把棉袜给换上了,两个都说毕竟城里的东西就是好,这棉袜穿到脚上暖烘烘的,不用穿鞋都暖和!

小六孝顺又聪明还生得好看,这样的娃儿就该有个好前程,树生和小梅这辈子总算是有了指望。

大年三十那晚上,一家人团年,杨国平和王月芽坐在桌子边上看着一家人和和睦睦,乐得嘴都合不拢。

“今年狗蛋可算是进步了。”熊芬拿着狗蛋的期末成绩来炫耀:“两门功课都及格了!”

牛蛋在一边嘟囔:“我比哥哥还多考了几分!”

刘玲玲坐在一边微微的笑:“狗蛋是进步了呢。”

正所谓缺啥就想炫耀啥,她几个娃儿成绩都比狗蛋好,她都懒得拿出来炫耀,熊芬倒是挺开心的,一门七十一,一门六十八,她还觉得挺好,大柱数学拿了九十多,她都还没说话呐。

“狗蛋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王月芽不喜欢熊芬这样子,可也不想打击狗蛋的积极性,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转眼看了看杨宁馨,开心得眉毛眼睛都弯起来:“小六,你要教教哥哥们,怎么样可以拿双百分哩。”

小六可真是厉害,语文数学都是一百分,没扣分的地方!

熊芬听到王月芽提起杨宁馨的双百分,怏怏的闭了嘴,狗蛋这点分数,和双百分一比,啥都不是,真不够看的。

“我和你爹商量过了,以后娃儿们读书的事情要先说清楚。”王月芽清了清嗓子,家里五个娃儿念书实在是一笔负担,虽说小学学费不贵,可娃儿们要吃午饭,一个月下来也得几块钱,算了算,一年得好几十块哩。

读小学还好,再怎么贵也就这么多钱,听说初中高中可就要贵不少了,那时候家里穷,杨国平一个人的工资要养三个娃,三个娃都还得要成家需要准备一笔钱,杨国平和王月芽就没让几个娃儿继续念书,读完小学就都在家里跟着生产队出工,现在日子总算过得舒服了点,两个人合计着,儿子辈没出念书人,孙子辈总得要有几个斯文人。

只不过不晓得初中高中的学费到底要多少,两个人心里都没有底。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可是也得提前有点规划,免得到时候几个儿子媳妇埋怨自己。

“这半年下来,几个娃儿念书上头就花了将近三十块,一年可要五六十。”王月芽扫视了一眼桌子边上坐着的人,说得认真:“初中高中学费贵,我可得要先说清楚,会读书的,愿意读书的,咱们家就是砸锅卖铁也送着去读书,要是没那个想法的,就早些歇着帮家里干活,早点挣媳妇本。我和你爹也没什么私心,也不会偏心谁,能不能念初中高中,全看自己本事。”

杨土生和刘玲玲赶紧点头:“娘说的是,本来就该这样。”

杨水生和熊芬没有出声,两个人心里头都有些不好受。

不知道为啥,狗蛋和牛蛋的成绩都不怎么样,牛蛋比哥哥稍微好一点点,也可好不到哪里去,别说和大哥家那小六比了,就是和水生家几个比都没压过一个。

杨水生家的大柱,这次期末考试语文八十多,数学上了九十,二柱三柱差不多都是八十七十的样子,不像自家两个,考到六十多还很开心,脸上都乐开了花。

要是按成绩来送着念书,只怕家里两个都没指望了。

“奶奶,我念完小学就到家里干活。”狗蛋比他爹娘开口要早:“要不是想保护小六不受欺负,我还真不想到学校里呆着。”

狗蛋觉得,坐在教室真是一种煎熬,陈老师虽然温柔,可她的目光扫过来,他就觉得全身不自在。而且有时候坐得久了,听着听着他就想睡觉,怎么都提不起神来,要不是小六和邱成才时不时提醒他,只怕他会经常在课堂上呼呼大睡。

对于狗蛋来说,在学校念书真是和进了牢笼一样,听到王月芽说不想念书的以后家里不送,他大喜过望,他宁可跟着去生产队出工,也不想费脑筋学知识,那些东西实在太困难了。

“狗蛋!”熊芬有些生气,这娃儿真不争气,咋就能这样轻易的放弃了呢?

他可是老杨家的长子,不该什么都要为着他打算的吗?就连书都不给他念,算什么呢?

“妈妈,我觉得奶奶说得对,想读书的当然要去读书,像我这种就是浪费钱。”狗蛋老老实实的交代了自己的想法:“要不是陈老师和小六他们鼓励我,我连二年级都不想上了。”

“大哥,怎么着你也要念完小学,”杨宁馨很认真的劝着狗蛋:“你总得要把字都给认全了。”

念不念初中高中无所谓,但小学这基础知识还是要学好,要不是以后出去卖煎饼果子都不会找钱,账目一塌糊涂哩。

狗蛋点了点头:“小六,我知道的,我会陪着你把五年级念完的。”

杨宁馨挺感动的,虽然说狗蛋不会念书,可对人很实在,特别护着她,这让她觉得很温暖,以后总得要替他寻个挣钱的法子,让他住上大宅子,娶一房媳妇儿,轻轻松松过日子。

王月芽点了点头,狗蛋可比他娘要懂事,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

她也不是不让他读书,只是这读书是要靠天分的,没这个方面的天分,再怎么灌都没得法子。

“今年狗蛋算努力了,虽然成绩比不得小六大柱他们,可爷爷奶奶觉得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力气了。”王月芽从衣兜里摸出了一张系着小红绳的钞票:“这是给你的压岁钱,比去年多一点,也算是奖励。”

狗蛋乐得合不拢嘴,熊芬的脸色也渐渐有了好转。

第九十七章

“大家先到班上摸个底,再把奖励名单交上来,我去县城新华书店看看,给娃儿们买一批奖品。”

小小的办公室里,张校长说得眉飞色舞:“娃儿们一个学期学习下来也辛苦,咱们得好好奖励他们,可这奖励面积也不能太大,要是每人都给奖,那就失去了奖励的意义。”

李老师赶紧附和:“我赞成校长的话,奖励的人数太多反而不能体现出奖励的意义。”

奖励都是要从学校的经费开支里出,每年上边几乎没什么拨款,学费两块一个学生,学校能自留一块作为活动资金,另外还有学生中午的伙食费也是收归学校的小金库,老师的加班补助,学生的奖励都在这笔经费里出。

要是每个学生都给奖,那要花多少钱?老师的福利就会少了。

所以,张校长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给奖面积不能太大,意思意思就好。

湖湾小学规模不大,每个班就二三十个学生,而奖励又分了很多项目,三好学生,学习标兵,卫生能手,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这么些名目罗列下来,如果不限制人数,平均摊派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得一张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