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金满仓(312)+番外

二班的班主任暗戳戳打了个响指,杨家长的话说得很有道理,他也是这么想的!

“曹老师,我们小六真是让您费心了,可是有些事情咱们也不要过分去干涉,还请曹老师帮我们家小六报了到,让她入校学习吧。”杨树生站了起来,乐呵呵的:“曹老师,您肯定还有不少事情,我就不多耽误了,谢谢老师关心。”

他转过身走了,只留下曹老师愣愣的看着办公室门口,好半天脑袋没有转过弯来。

“老曹啊,人家家长都不管这事,你管这么多干啥?”

二班的班主任冲曹老师笑了笑:“说不定过上五六年,人家还会给你派请帖,让你去喝喜酒呢。”

“未必不会请你?”曹老师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邱成才可是你们班的学生!”

“他要是请我去喝喜酒,那我就高高兴兴的去啊,别说人家成绩好,考大学没问题,就是考不上大学,他们也有自己生活的法子,哪里用得着你替他们担心?”

曹老师没有出声,只是铁青着一张脸坐在那里,失落与气愤交织,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才好。

办公室的门被悄悄推开,杨宁馨探头望了一眼:“曹老师,我爸爸说要我进来跟您好好说说。”

曹老师板着脸点了点头。

“杨宁馨,你要抓紧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好好学习,可不能思想上懈怠,一定要力争考个好大学。

说这些话的时候,曹老师已经是无可奈何,对于被家长纵容的学生,他已经是无能为力。

“谢谢老师关心,我会努力学习的,绝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

向曹老师表了忠心,杨宁馨一溜小跑出了办公室。

“怎么样,你们班主任没为难你吧?”

邱成才有些歉意的看着杨宁馨,都是他不好,考虑问题不周到,让小六挨批评了。

“没事,有我爸帮我做挡箭牌呢。”杨宁馨笑了笑:“我觉得我们班主任心里肯定很气愤,可又没办法。”

二柱嘿嘿的笑:“大伯当然要维护你啦,你可是他的掌上明珠!”

“当然,我们老师也是出于一片关心,毕竟现在是高三了,可不能掉以轻心,咱们可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了家里人的一片希望。”

杨宁馨伸出了一只手指:“来,咱们拉勾,一言为定!”

她的尾指洁白纤细,竖起在那里,带着一层闪闪的金色阳光。

邱成才也伸出了尾指:“好,拉勾。”

二柱凑了上来:“可别忘了我!”

他那根尾指到处乱晃,却没有一个可以安放的地方,邱成才和杨宁馨拉着手指头晃了晃,两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们一起去上海!”

邱成才盼望的看着她。

杨宁馨点了点头:“好,努力学习,考上海的学校。”

二柱很不满意的嘟囔了一声:“你们俩咋就把我给抛下了呢?也不带上我!”

杨宁馨和邱成才笑了笑,伸出了另外一只手的尾指,把二柱两只手都勾了起来:“咱们三个一起努力!”

拉着手指正在晃,似乎有目光落在他们身上,杨宁馨回头一看,二班那个班主任正笑眯眯的看着他们三个。

“邱成才,你们班主任。”

“他人挺好的,不用怕他。”

虽然口里这么说,可大家毕竟还是有所顾忌,松开手,各回各的教室。

高三下学期气氛陡然一变,整个教室沉闷了不少,且不说上课,就是下课以后站在走廊里说闲话的人也少了,大家都埋头念书,生怕浪费一分钟。

毕竟高考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次考试,农村的子弟只有通过这一次考试改变自己的身份,从一个农村娃变成吃商品粮的城镇居民。

这个年代的高考和前世的高考有所不同,在正式的高考之前有一次预考,没有通过预考的学生们没有资格参加高考,他们大部分人会选择留级去高二,还有一些则放弃了高考的梦想回到家乡,或是下地干活,或者是背上行李外出打工。

为什么要实行预考,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因为恢复高考以来,报考大学的人数飞速增长,然而当时的大学数量有限,录取的人数也很少,同比例来说,组考改卷等等,人手都不够,而且人多手杂,很容易出现考试舞弊的现象,所以国家教委出台了一项规则,就是在高考前举办一次预考,把一部分人筛选掉,有高考资格的人数大大缩减,这就减轻了考试改卷招生录取工作的负担。

如果说高考定生死,预考也是一场残酷的比试,一般来说差不多会有一半左右的人会在预考里被筛下来,只有一半的人奋力挤入高考的考场。

整个县一中的气压都很低。

开学已经是二月底,离预考只有两个多月,大家的心都有些不踏实,特别是去年预考里被筛掉的那一批,今年要重新参加预考,更是有心理阴影。

虽然县一中的预考通过比例相对于其它学校说要略高一些,可这依旧是一道坎,是通往高考途中的屏障,每一个人都在认真面对,小心翼翼,不敢掉以轻心。

整个高三,只有一个人轻松自在,那就是杨宁馨。

☆、第 109 章

第二百六十九章

廖小梅终究还是采纳了杨宁馨的建议, 她抽空回了一趟湖泉村,请了两个信得过的人过来帮忙。

一个是高连生的媳妇陆小燕,另外一个是杨林江的大孙女杨二妮。

这两个人, 做事手脚麻利,为人老实本分, 正是廖小梅需要的好帮手。

因为是熟人, 这工钱可不能给得少,再说杨宁馨觉得只要两个人肯踏踏实实干事, 不占小便宜,手脚干净, 多给点钱也是应该的。每个月多给几块钱, 人家能给你多挣好几十块,这可是一件合算的事情。

廖小梅给了两人二十块钱,包吃包住, 每个月给四天休息, 两个人轮流休,有急事可以请教,廖小梅不是一个刻薄的人。

陆小燕和杨二妮都非常感激廖小梅, 村子里壮年男人在外边找活干, 刨去吃用, 一个月也就拿回来十来二十块, 廖小梅竟然给了她们这个工价,可真是难得。

两人存了报答的心思,做起事情来格外用心, 廖小梅指导她们做包子饺子,也学得认真,平常都能自己找事情做,都不用廖小梅开口,桌子抹得亮光光的,地上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灰尘,走进店里来,感觉特别好。

开始第一个月,廖小梅带着她们上路,教她们如何打理店子里的生意,王月芽和杨国平干脆把也挪到店铺这边过来吃饭,两人推着轮椅慢悠悠的在街上转。

“杨叔,王婶,您干嘛不在家里呆着?我们给您俩送饭菜过去。”

看到王月芽和杨国平过来,陆小燕和杨二妮都十分惶恐,觉得自己太笨,学东西比较慢,害得两位老人家要跑出来到店子里找廖小梅——要知道廖大姐可是个好人,不仅外头做着生意,还要照顾公公婆婆,自己可得尽快上手,好帮着廖大姐把店子生意做好。

杨叔腿脚不方便,每天这么过来,也是为难哩。

其实她们不知道,这正是杨国平和王月芽过来的用意,就是想用这种方式点醒两个,用心学,早些熟悉怎么做买卖,好让媳妇廖小梅轻松些。

两个人都是踏实肯干的人,廖小梅悉心把自己做包子饺子炒菜的技术传授给她们,过了一个月,就放心让她们两人管着中餐晚餐,廖小梅每天只需要采购东西,带着她们一块儿择菜洗菜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

小小的饮食店很快就走上正轨,因为手艺好又开门到晚上,这生意越来越红火。

廖小梅挣的钱多了,心里头高兴,给杨宁馨买的东西也多了起来。

“妈妈,你干嘛浪费钱?”

每次看到廖小梅兴致勃勃拿着新衣裳让她试,杨宁馨就觉得她这个便宜娘的购物欲太强了,要是放到前世,可能会是典型的“购物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