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之男装大佬(12)+番外

作者: 田大伏 阅读记录

后面进士们有写长篇歌行的,有写短小绝句的,除了第五名写了一篇短赋,其他都是诗。立意也差不多,但有吴焕的珠玉在前,他们的显得就没那么出彩了。

周望川捋着胡须,每个都点评了一下,又问陆允明意见。没想到这位着名才子并没有什么新鲜言论,话都说得很少,一副完全赞同周望川的样子。

“陆侍郎这样说,让某着实惶恐啊。”周望川笑道。

“周府君本来便有慧眼,点评得极是。”陆允明笑道。

两人打了两句官腔儿,便该程平了。

进士科的士子们,还有被程平压了不服的几个明经,此时都等着看她笑话,尤其是后者还存了小心思,第一名都做不好,我们随便打油两句,也就不那么丢人了。

程平站起来,对周望川和陆允明行礼道:“某不擅诗赋,只好就此图略谈两句方策。”

周望川来了兴趣:“你说。”

陆允明含笑看着程平,其余诸人也等着看她有什么“奇思妙论”。

“使君把这幅图进上,想是要建言疏通漕运?”

一句话,举座皆惊。

自天宝末年,漕运废弛阻塞,到现在几十年了,怎么又想起提这个?

周望川手拈着胡须不动,笑道:“接着讲。”

程平曾经与柳夫子讨论过漕运的问题,此时理一理思路,捡着方便说的说起来。

当然先称赞这个建议的英明,长安人口多,是个缺粮的地方,“南粮北调”是解决的方策之一,而显然陆运,又费钱费力,关键是经过有的节度使的地盘,保不齐会被截留。

再就是有的河段需要征发民力进行疏通,如今不实行租庸调制,而实行两税法,如何在现在的制度下征集人手,这是个问题;还有造漕船,立漕军,实行段运法之类。其中有的问题程平只是提出来,有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1

一大篇说完,程平口干舌燥,众人中很有些听不明白、目瞪口呆的,识货的如吴焕之流,看程平的目光便不一样起来。

周望川看着程平,然后扭头对陆允明笑道:“你看,那日我就说这个小子像我,果真!”

一句话惹得目光乱飞,众人看看程平,再看看周望川,像——吗?

陆允明看一眼程平,自进来这酒楼首次摇头,“不像……”

周望川才不管陆允明怎么说,对程平笑道:“难得遇到这么像我的,我们便做个师徒如何?”

这是什么神转折?众人再次被惊掉下巴。

程平也吃惊,但周望川还等着呢,这种时候,其实根本没有旁的选择,程平一咬牙,行下大礼:“学生拜见老师。”

周望川哈哈大笑,亲自扶起程平。

众人也缓过劲儿来,纷纷贺喜使君得收佳徒,也恭喜程平得拜良师。

陆允明笑吟吟地看这对“师徒”的做派,也道“恭喜”。

周望川做轻狂状:“纵便阿平及第了,你也只是他的座主,总不及我这老师亲近。”说得好像陆允明要跟他抢徒弟似的。

陆允明看一眼程平,偏配合他:“果然是这样,让府君抢了先手,明真是不忿得很。”

程平低头微笑,眼中却浮现出一丝无奈,还没入朝为官呢,先陷入了党争……

陆、周二人又扯几句闲篇,话题又回到这幅图还有程平的方策上。

周望川问其他人还有什么想法,有程平这一震,连吴焕的诗都不够瞧了,众人乍然也想不起什么更好的建议,也便不献丑了。周望川又把接力棒交给了陆允明。

陆允明则就程平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解答,比如现有制度下如何征发民力,段运法具体的实施方法还有沿途常平仓的设置,甚至连大致的工期和漕船改良样式都提了一下。

陆允明说得并不虚头巴脑的,反而很实在,程平之前不大懂的,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周望川笑着看陆允明:“果然还是陆侍郎,难怪先帝称赞君是‘惊才绝艳’的人物。”

陆允明微笑道:“不只君与我,朝中但凡想做些实事的,都会想到漕运,能不能实施才是最大的问题。”

周望川点头,又教育士子们,“尔等日后都是要为官的,为官首要做实事,不管是进士,还是明经,莫要被人说‘浮薄’才好。”

众人肃立领了训示。

程平抬眼时,恰与陆允明对上,陆允明不动声色地挪开目光,端起有些凉了的茶来喝。

整个一场谢恩宴,程平收获最多——一个大老鼠老师,士子们的羡慕嫉妒恨无数,以及穿裘皮大氅帅哥不明意味的注视一个。

第14章 人在江湖飘

虽然这老师是被强塞的,而且会有一系列的副作用,但认了就得按认了的规矩来。

第二日恰是官员休沐日,程平在东市转了五圈,咬咬牙,把身上的钱花了一半,打价抹零地买了一方不错的砚台,并买了十条干肉1,合在一起作为束修,提着送去刺史府。

仆役接了程平的拜帖进去通传,不大会工夫出来,笑道:“阿郎让郎君径去书房,郎君随我来。”

程平说了“有劳”,便拿着装砚台的盒子还有肉跟上。

仆人大概是没见过给刺史送肉的,瞟一眼,又瞟一眼,到底没说什么。

刺史府里面竟然朴实得很,往来仆人也不多,程平有些讶然,然后便发现领路仆役的目光,不由得攥攥拴着干肉的绳子——置办古礼是临时抖的机灵,因为实在没钱,要是跟富贵子弟似的,随手能拿出前朝大儒的书法字画,或是名砚古董,谁愿送这个啊?

进了门,先行礼,周望川让她免礼,然后也把目光投在那堆肉上,忍俊不禁道:“想不到悦安竟然是依礼之人……”

程平机灵抖到底:“自行束修以上,求老师教诲。”2

以周望川比孔子,又表达了好学求教之意,这马屁拍得着实响亮,周望川哈哈大笑,虚点程平:“你啊……”

仆人把拜师道具加话题中心——干肉拿走,程平才献上真正的礼物,那方砚台。

周望川笑着看程平:“是不是心里很不高兴?被强塞了个老师,又花了这许多钱财?”

程平哪敢说真话?当下正色道:“有老师教诲,学生高兴还来不及,怎能如此不识好歹?”

周望川笑一笑,“你是个灵透人,也不是对朝中事两眼一抹黑的,我便把话跟你说明白了。莫要觉得无辜被我扯入党派之争,不群不党,在今日之朝廷,是不可能的了。至于何党何派——以你之出身,想混入陆侍郎他们高门子弟之中,却也艰难。”3

人家都说得这么明白了,程平也不好再装,当下肃然叉手道:“老师所言甚是。”

敲打完了程平,周望川就给了甜枣,说了说朝中规矩和忌讳,把朝中各省部主官的来历秉性也说了一下,并着重说了陆允明,程平对陆侍郎开挂似的人生便又加深了一遍印象。

既然是师生了,程平便不客气地问了出来:“听闻说陆侍郎曾被贬谪,不知是为何?”

周望川看程平一眼,“彼时正是先帝末年,陈相拥立赵王,邓相拥立韩王,陆侍郎被贬谪时,陈相也外放去做了河东节度使。”

这话说得掐头去尾、不明不白,程平却听懂了,党争加夺嫡,陈党当时政治斗争失败,相关的人都被贬了——然而最后是不显山露水的魏王成了圣人,所以陈党又起复了。

“不说别人了,”周望川拿出几张自己的帖子并一个名单给程平,“这是我几个知交,你若有事,可持我的帖子登门,不大的事,想来他们看在我的面子上会帮忙的。”

程平赶忙收起来,再次拜谢,觉得周老师这老师当得还是很尽职尽责的。

又说了会子话,程平告辞出来。如此大半日就报销了。

第二日程平又奔赴东市,这回买的都是家常实用的东西,分作几份,让杨华的仆人帮着捎回去,当然随同带去的还有书信。

上一篇: 快穿:男主,开挂吗 下一篇: 娇妻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