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偏爱(10)+番外

作者: 常文钟 阅读记录

大办公室里早挤着三拨人——医生、摄制组、杂志社。

邱萱一路小跑,跟在孙择良身后进来。

孙择良直奔自己老大身后,邱萱从人堆里扒拉出一条缝,又钻又挤地来到提前踩好的点——墙角。

她左边是一个仿真的人体骨架模型,右边是一排放着观片灯的桌子,斜前方几步远是一排并肩而立的实习医生,她的对面,孙择良拿着一个书写板夹,笔直地站在一个神情温和的年轻男医生身后。

陆陆续续的人还在往屋子里进,邱萱伸手摸摸骨头架人的右手小拇指尾端,低声说,早上好。

七点五十分整,会议开始。

昨晚值班的医生轮流报告值班内容,然后是主任的例行提问、答疑与工作安排。

八点十五分,会议还在继续,通过半掩着的办公室门,能看见有三三两两的病人或家属,聚在门外,正探头探脑地往办公室里瞅。

八点二十分整,原主任口中“散会”的“会”字声还没落,等在外面的人就已经推门进来。

主任要带着人去例行查房,等着见医生的患者或家属急着往里进。

一拨人进来的同时,还有一拨白大褂要出去,原本还算大的大办公室里此时一派拥挤。

邱萱站在原地,右手边是X射线胶片观片灯,左手边是比她个子还高的人体骨架模型,看着这样的现场,她想起了周末的丰良生生活广场,嘴角不禁微微上扬起来。

她一时也动不了步子,并且她也不打算走出这个角落,去为原本就拥挤的大办公室增加交通负担,便站在原地没有动。

“让一下。”男人清冷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邱萱下意识地侧身让路,一旁,男人蹲下身来把一个插头插进电路板。

“你不去查房吗?”邱萱一手捏着一杆笔,一手拿着记录用的小本子,本子上别着一支录音笔。

孙择良站起来,把一张CT片子往灯上插,闻言,他垂眸看一眼被他堵到墙角的人,他记得这个女人的脸,昨晚见过,方才还撞了他一下,直撞得他胸口现在还隐隐作疼。

再看看她脖子上挂着的工作证,孙择良说:“查,但老大还在那边。”他说着向大办公桌那边抬了一下下巴。

办公桌前,一位神色温和的男医生坐在转椅上,正被一群人围着,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问着什么。

隐藏在最佳拍摄角度的摄像机,也是闪着红灯一路紧追着那个医生。

哦!邱萱想起来了——孙择良的老大,是附属医院骨科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温尚陈!

邱萱收回视线,微微仰起头,再次看向离她只有半步之遥的,正侧身对着她的孙择良。他站在观片灯前,身形挺拔,举止自若地和患者家属沟通。

可能是患者家属没明白他的话,孙择良转过身来蹲到一旁的骨架模型前给家属讲解:

“从片子上看,情况和我们之前判断的一样。”他伸出修长的左手食指,用指腹在模型的右边膝关节有规律的一点一点:“但昨天我们在放射科看了重建图像,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多发骨质中断,膝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那就是两根骨头对不上了的意思呗?”家属打断孙择良,语气不知为何忽然变得有些冲,脸色更是不好。

“可以这么理解。”孙择良点着头收回手指:“但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家属的表情有些......狰狞。

邱萱想,这个家属会不会突然抽出一把刀扑向孙择良呢?

如果发生这种事,邱萱知道,自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扑过去护着那人......

孙择良当然不可能知道邱萱脑子里的这一出年度大戏,他抿抿嘴,站起身来,说:“CT片看的可能不是太清晰,重建图像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周围有多发的骨碎片……”

说着,他从桌子上翻找出来一张照片,指给患者家属看,“你看,就是类似的这种,所以,以你丈夫现在的情况来看,筋膜间室综合征几率很大,软组织和血运要比骨折更严重。”

这是邱萱第一次听孙择良说这么多话,她估计这位四十多岁的家属大姐没听懂孙择良的话,因为邱萱也听不懂,什么什么综合血运症?

孙择良抬手抽笔,却在白袍左胸口的口袋里摸了个空。他侧过头,沉静无波的眸子直直的看向站在墙角的人:“借一下你的笔和纸。”

“哦。”邱萱听话地递上手里的笔记本和笔。

男人接过纸笔,弯下腰把笔记本摊开在桌角,开始写写画画地给情绪有些不稳定的家属耐心解释起来。

阳光弱弱的从窗户照进来,头上的灯管明亮刺眼,邱萱歪歪脑袋,眼前的这个人,很帅。

///

作为资深编辑,徐丽手底下有好几个得力的徒弟,此番被她带来医院的却只有三个。

这次的工作,周期相对较长,对编辑的功力和笔力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好多孩子还都不到火候,却又不能连机会都不给,她只能边带着他们边工作。

于是她把搭档邱萱也拉了过来,说是为了帮她分担任务,实则是想顺带给傻萱制造一个向恩人报答救命之恩的机会。

徐丽亲自带着徒弟和组里的人一起工作,扔下邱萱一个人,孤魂野鬼似的,毫无章法的在科室里乱晃。

孙择良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邱萱这半吊子人缘这么好,整天嘻嘻哈哈的,不和同事一起工作不说,偏巧她还逮着谁都能自来熟地、像模像样地问上几个问题。

而对于邱萱来说,她觉得科室里的医务人员都很和善,除了特别忙碌时护士长谁都敢骂以外,这帮穿白大褂的人其实都挺可爱的。

……

入访医院已经六天。

六天里,十五场急诊转骨科的车祸,一起高空坠落,数百名患各种骨科疾病的病人来往如梭,他们有的拿了药走人,有的痛苦地住进来又高兴地离开,而有的,则从这里永远离去。

某一瞬间,看着只能依靠病情来辨认病人的众医护,邱萱似乎知道了孙择良不记得自己的原因——她和前来求医的芸芸众生一样,只是孙医生精湛医术下被救治的伤患之一——纵然一方是欲报救命之恩,奈何一方却当是举手之劳。

明月,大江。

第七天,周末。

午饭后短暂的休息时间,科室里没有上午那么忙。

上了级别的医生都有自己的私人办公室,为数众多的主治医生、住院医生、实习医生都在大办公室里办公。

但除了主任,其他老师们大多数时候也还都是和大家一起在大办公室里办公,比如温尚陈,比如陆蒙恩等等。

中午吃午饭前,一位被腰椎间盘突出折磨多年的、如今终于康复出院的患者,敲锣打鼓的给骨三科的一位超级年轻的副主任医师送来一面锦旗。

电视台摄制组自然要抓这样一个医患情深的感人情节。只是,趁摄像对着患者去探究情感,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卷着锦旗落荒而逃。

现在,那位落荒而逃的副主任医师正身上披着荣誉锦旗,安静的趴在办公桌的一角完善病历,他身后,荣誉锦旗上黄色的穗子长长的,直拖到地上。

一位姓彭名叫彭斐然的女医生要给这位副主任医师拍照发微博,但每次彭医生正要按下拍摄键时,这位副主任医师都会笑嘻嘻地把脸对着镜头。

“陆儿,陆蒙恩!你能不能正经点,装个被我偷拍的样子嘛,快点!”彭医生举着手机半蹲在过道上,换着角度寻找合适的视角。

陆蒙恩医生有些为难的搓搓耳垂,抬起头看着彭医生说:“来不了啊,我这人镜头感太强了,控制不住。”

大家伙被陆医生的话语和表情逗乐,彭医生干脆换个角度随便拍了一张。

“你这镜头感差的远着呢。”彭医生拍好照片后开始编辑微博,边说:“哎,就走廊那头,那位,那不止镜头感啊,人家演技爆棚的时候,连温老大那好脾气都hold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