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当家(18)+番外
倘若皇帝真信了,那女儿哪里还可能留在宫里。
她可是有回娘家找父亲打听过的。
父亲说了,只要谨彦能乖乖待藏书阁几年,别惹事,别说对沈三和谨行的仕途有好处。
哪怕对他们杨家人,那也是有好处的。
也就沈家老大老二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才会觉得,以联姻为目的,送女儿当皇子小妾有前途。
而且对小女儿的个性,她也了解。
小女儿表面看上去是呆呆笨笨的,不过,也真没谁能在她手里沾便宜。
除非她乐意。
而她乐意也就两种情况,一种是她放在心里的人,比方说自己和谨行。
另一种,那就是有用处的人。
她才不信那七皇子在女儿手里能讨得好处呢。
“哥哥放心,皇上哪里会偏听偏信呀,皇上不信我,也得信大长公主的眼光。”
谨彦笑着安慰谨行,然后话峰一转又道,“说来也挺奇怪的,哥哥,你还记不记得,我们那时候不是在会稽县义卖赈灾么,我们还特地表演了烤鱼给大家伙吃。
那时候特地排队来买咱们烤的鱼的富绅可多了,可是筹集了不少善款,哥哥,你还记得不?”
谨行一听,自然点头道,“这个是自然的,我们还得了青藤先生的赞扬。”
对于这点,谨行觉得挺对不起妹妹的,因为妹妹把所有的功劳都算在了自己头上。
正是因为有了青藤先生的表扬和引荐,他在父亲带着母亲妹妹去广州任上,他才能到京城的国子监来读书。
虽然到现在也没中进士,花了银子去兵部当个笔贴式。
不过,因为青藤先生的信,也使得他当年在国子监读书的时候,挺受祭酒大人重视的。
无他,青藤先生乃是仁宗皇帝的师叔。
当年青藤先生还在京城的时候,也是仁宗皇帝的棋友。
只不过,青藤先生在五十岁那年不知怎么回事,放弃京城的一切,去了江南开了书院,教书育人。
虽然再也不曾踏足京城半步,可他的当年的风采,现在京城的老少说起来,还是津津乐道的。
谨彦点了点头,又道,“哥哥,你说好笑不,会稽县最多的就是河鱼了,怎么捉也是捉不完的,可你猜七皇子说我啥?
他说我偷鱼拿去卖银子?
还是偷了观音庙里的放生鱼去卖!!”
会稽县水多桥多河多,鱼是怎么捉也捉不完。
富人嫌弃有腥味,穷人呢嫌它难侍候,刺儿多,会卡喉咙。
所以,在会稽县的菜市场,真没人卖鱼。
要吃鱼多简单,你一出家门,都不用走几步路,直接下个网子就成。
这也是谨彦和谨行捕鱼然后剥鱼,再来进行烧烤义卖会被青藤先生高看一眼的缘故了。
因为二人的义卖压根不用花什么银子的本钱。
而那鱼呢,烤得也挺不错,青藤先生亲自尝过,腥味没了,口感也好,特别香。
特别是谨彦还说,这烤鱼是哥哥教她的,她哥哥常给她烤鱼吃呢。
他们兄妹俩的感情好得巴拉巴啦的。
那时候谨彦才七岁,梳着双丫髻,粉雕玉琢的样儿,可爱得不得了。
再加上谨行在书院成绩不错,又关爱妹妹,还是沈三的儿子。
沈三虽然不擅长拍上司马屁,但是,对于农事水利方面,是极为专注,也肯下功夫。
在会稽县的民声,还是挺不错的。
所以,对于青藤先生来说,谨行自然是个愿意值得培养栽培的对像。
而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角度和语气来描述,在七皇子看来,就成了谨彦偷蒙拐骗抢了。
鱼不花银子买的,是事实,那是因为多的是。
可在七皇子看来,不花银子,不是偷,那自然是拐骗了。
至于把偷或者拐骗来的鱼拿来卖,自然算是抢了。
在场的人都知道,是谁把事颠倒和七皇子说的。
虽然谨沅摆着一幅与我无关,我是无辜的样子,可是,杨氏和谨行压根不信。
杨氏是个果断的人,第一时间让薛妈妈“送”了谨沅回院子。
并且把谨沅院子里从一等到粗使给全部给关了起来让薛妈妈好好审问一二。
谨沅这些日子来,没有出过房门,但是对一些事儿,还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之前杨氏是睁只眼,闭只眼,可现在,这肯定是不行的了。
第二十二章 赶紧处理
这些年来,杨氏觉得,没有把长女带在身边,一直亏欠于她。
所以,在和长女相处的时候,无论长女做得多过份,她都是多番忍让。
可瞧瞧她现在,干了什么蠢事。
也不想想,谨彦的名声坏了,对她自己有什么好处?
不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吗?
当然了,凭着她在七皇子心里的地位,或者会不受影响。
可是,将来沈三和谨行的仕途那是铁定会受影响的。
杨氏是觉得亏欠了长女,可是,对她来说,丈夫和儿子才是最重要的。
谁也不能影响二人的前程。
中午杨氏带着谨彦两兄妹去了东府,东府大老爷沈振光,二老爷沈振宗,四老爷沈振祖全部到场。
只不过,沈振光听说谨彦这些日子来,皇帝的面一次也没见过,便不由得失望了。
喝了杯水酒,挟了几筷菜就带着两个弟弟离去,准备商量重振家声的大计去了。
至于秦氏则和丁氏则询问起谨彦有没有被哪位后妃召见过啊诸如此类的问题。
丁氏听到谨彦说,她就听圣旨的那天见过皇后一次,别的都没再见过,她也不由得佩服起谨彦的狗屎运来。
她的女儿,那也是要才有才,要貌有貌,比谨彦不知道要机灵太多,怎么那妙书就偏偏看上谨彦了呢?
至于秦氏才开始问起谨彦翰林院那边的情况。
“大伯母,虽然会有好多翰林学士会调拨到藏书阁,不过,我们男女有别,办公地点都是隔了好几个院子的。
而且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收拾藏书阁的书籍和一些文件,所以,除了妙书姐姐和几个宫女太监,别人都不见过。”
刚才沈振光问的时候,谨彦就表明了,自己每天见的人,也就那么十来个人。
可丁氏秦氏偏偏还要重复的问题再问一次,真是太奇怪了。
怎么聪明人老问这么愚蠢的问题啊!!
“六姐,你还在收拾那藏书阁啊,还没完吗?”
谨慧用同情的目光看着谨彦道。
她可是知道谨彦那时候在宫里,就和干苦力一样的。
讲真,倘若问她愿不愿意,她是不愿意的。
在家里,她可是连绞块帕子,都要丫头拿到手边的。
每天把那书本搬上搬下的,她哪里受得了啊!!
那工作,也就是外表听听风光,内里,呵呵,还是算了吧。
“是啊,藏书阁有十几座楼啊,我之前收拾的是最小的那一座,还有好多呢。
妙书姐姐说了,也不急的,可以慢慢来。”
谨慧一听,心道,慢慢来还是干奴才的活。
然后挤出了一丝笑容,把之前丁氏挟到她碗里的鸡腿,挟到了谨彦碗里道,“六姐辛苦了,你多吃个鸡腿,长长力气。”
“嗯,妙书姐姐也叫我每天多吃鸡腿呢,她说一看见我吃饭吃那么开心,她也很开心。”
谨彦笑眯眯的说道。
相比较秦丁二人,邹氏便在私下偷偷递了张纸条给她。
一家几口回到西府之后,谨彦便和杨氏道,“娘,有些事儿,你或许得和大伯母二伯母也说声。
毕竟,当年咱们南下,你和爹把姐姐托付于她们,她们总也有些责任。
更何况,四姐和七妹还没订婚呢,为了她们自己的女儿,想来她们也不会拒绝。”
“妹妹,这事儿会有这么严重吗?其实五妹妹一直在和好些王府世子,郡主交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