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女当家(24)+番外

作者: 佛前青莲 阅读记录

这也是谨彦并不赞同谨沅和七皇子在一起的缘故。

夺嫡这种事,成功了,自然是风光无限。

可失败了呢?

那是全家陪葬好不好!

“所以你害怕了是吧?”

周泊桐见谨彦双眼通红,满脸痛苦的样子不由得怪起自己来。

你想,当年虽说谨彦是顽皮些,不过,她也没在自己身上讨得便宜。

可自己却……

哎,你说自己一个大男人和人家小姑娘计较什么,简直是有失身份!!

“是啊,害怕了,就怕稍有做错,牵连到爹娘,我爹这么多年来也不容易,我娘操劳家务,也很辛苦。

我哥和嫂子刚成了亲,才有小侄儿呢。

世子,你大概没看见过我家侄儿。

这世上,再也没有比我家侄儿更加可爱,更加粉嫩好玩的孩子了。

他什么都不懂呢。

你说万一被我或者被我姐牵连……

世子,你行行好,和七皇子说道说道好不?

不看我哥面子上,也看在我那可爱侄儿的面子上。”

周泊桐一听,不由得满头的黑线,自己和你侄儿不熟好么!

算了,看在谨行的面子上,有些话总得和老七说下的。

这女人这么多,干嘛非得执着找那沈谨沅啊。

“对了,每天在给你们藏书阁送米面的那个唐太监,是我的人,你有事,就传口信给他……”

到了第二天,谨彦从妙书口里得知一个“好消息”,由于杨玉冰出宫备嫁,所以,从即日起,她下午就去御书房当差。

“怎么?高兴得傻掉了?”

妙书一见谨彦的样子,就知道这孩子瞪着大眼睛,张大着嘴巴的样儿,绝对不是高兴的样儿。

这孩子什么都显现在脸上,她还是挺忧心的。

“是啊,开心得说不出话来。”

谨彦一听到妙书的提醒赶紧说道。

扒拉了几口饭,谨彦便问道,“妙书姐姐,我胃口这么大,会不会把御书房当差的大人们吓坏啊?

万一把他们吓坏了,害得他们不能当差,这不是耽误朝廷的事儿么!”

妙书:这孩子为了不去御书房,真当是什么借口都想得出来啊!!

“沈少卿,这宫里的人,应该都知道您饭量大这个事儿吧?”

侍候妙书的宫女雁儿在一边说道。

“话呢,虽然是这么说,可知道是一回事,亲眼看见是另一回事嘛。”

谨彦瘪瘪嘴,心道,倘若不是雁儿到处和人家说,自己的“名声”哪里会传得这么快,这么广啊!!

“妙书姐姐,虽然皇上指了五位女官当皇子妃,不过,我记得咱这次选女官留下的人数也不少吧?

我倒是很乐意去御书房,跟着各位大人学习的,就是怕吓着人。”

谨彦继续磨着妙书,妙书在皇帝心里的地位可不一般,或许说动了妙书,自己就不用去了。

“这事儿,我可没办法,太后指定要你过去侍候,所以……”

妙书放下了碗筷,叹了口气说道。

第二十九章 来当炮灰的?

“太后指定要我过去?”

什么时候自己的“名声”已经传到慈宁宫,落到太后老佛爷的心里了?

难道是因为那天夸了她老人家会养猫?

“嗯,昨儿个太后还找我过去,示意我放人。

后来还是皇上开了口,让你每天下午过去侍候两个时辰。”

谨彦一听,就知道皇帝其实也是不乐意的。

估计是不知道怎么推辞太后的“好意”,因此,便以自己还要收拾藏书阁为由,让自己下午“只”过去两个时辰。

谨彦:皇帝佬儿,你为毛不再努力些,自己真不在意不过来侍候的啊!!

妙书见谨彦还是一幅呆呆的模样,道,“御书房的那些大人都是些和善人,也不会和你过不去的。

其实我本来是想,你用一年的时间把藏书阁收拾妥当,那添一笔功绩,到时候,再让你过去接替我的职位。

虽然现在提早了些,不过,也没事,你先跟着我,我慢慢教你。”

谨彦一听妙书的话,好像那意思是自己跟在妙书身边打下手,就立即笑弯了眼道,“妙书姐姐,你放心,我保证不离你身边。”

妙书一见,用食指点了点谨彦的额头,“怎么这么怕皇上?那天我听说你御前对答,挺利索的嘛!”

至少在皇帝面前像她这么睁着眼说瞎话,自己在她这年纪的时候,还真没有过!!

“我这不是怕做不好,到时候丢了藏书阁,和妙书姐姐你的脸嘛,嘿嘿,嘿嘿!”

妙书和谨彦吃完了中饭,稍稍休息了一会儿,妙书就带着谨彦去了御书房。

二人一边走着,妙书一边和谨彦说着御书房的一些规矩,还有在御书房侍候的那些人的性格脾气。

事关自己的职场生涯和小命问题,谨彦听得别提有多认真了。

谨彦跟着妙书在御书房侍候了近两个月,一次皇帝的面也没见过。

虽然御书房n多的人对她露出了同情或者鄙视的目光。

可她倒也不以为意。

本来嘛,她的宗旨就是平安出宫嫁人,干嘛非得凑皇帝跟前刷脸?

妙书博闻广记,博彩众长,到了圣上面前,自然不比别的大臣差。

可换了是自己,自己没这底气啊!!

总不能次次靠运气和瞎胡绉吧?

而谨彦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不往皇帝跟前凑的态度倒也引得几位大人对谨彦重新审视了起来。

说来,又是托了沈谨沅的“福”。

当年沈谨沅在京城风头一时无两,除了和那些郡主交好之外,那些重臣,或者“潜力股”的女儿们,孙女们的关系也十分不错。

能当京城第一才女的,自然是“踩”着这些人的女儿孙女上位。

是个正常人吧,还真的不怎么喜欢那种风头盖过自家孙女,自家女儿的小姑娘。

虽说这些大人们常和孙女说,你得学习人家的待人接物,自己私下多用功,赶超人家的学问。

可心里,还是挺看不上沈谨沅的。

在他们看来,沈谨沅的父亲也就是个五品的知府,这沈谨沅这么出色,不是打他们的脸吗?

只不过,那些都是些老狐狸,也没显现在脸上。

现在来了个沈谨彦,在那些老大人看来,除了饭量大,个子高,别的,还真没有比自己的孙女或者女儿出挑的。

那些老大人们顿时觉得,心理平衡了。

再加上谨彦办事严谨小心,做事踏实,那些老大们觉得,这才是一个四品道台女儿应该有的模式。

再加上连着两个月,皇上也没召见谨彦,他们觉得,他们身为前辈,身为男人,也没必要和一个小姑娘置气。

多多提点一下,多多看顾一下,也能显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胸襟和气度来。

谨彦本来还在高兴自己平平安安当了两个月的差,再过个一个月,自己就可以出宫过年和家里人团聚了。

哪知,没高兴几天,那个叫小唐的太监便送来了一个口信给自己。

自己的亲姐,曾经誉满京城的第一才女兼美女沈谨沅“暴毙”在家中……

谨彦吃完了午饭,也顾不得休息,便跑去找妙书。

妙书一听这个消息皱了皱眉,“我虽然天天回家,不过,这消息我倒还不曾知道,你确定来人没传错话?”

虽然妙书也知道,这种事儿怎么可能会传错,可她还是要问句。

毕竟,倘若是宫里的意思,她不可能会不知道。

倒不是说那些妃嫔做这些事要请示过她。

而是倘若是宫里的意思,能做主的,也就那么两三位罢了。

赐药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既然是昨天发生的,那今儿个一大早,自己肯定知道了,没理由是谨彦会先得家里通知的。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是那沈谨沅自己所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