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权后(1097)
韦太后的主张当然也是“冠冕堂皇”,无非那套兵者凶器、争者逆德的说辞,却无视周与突厥,俨然至“不得已而用”的地步,她质问王淮准:“何为不得已?哈吉勒坚称吐蕃赞普并无起兵之意,也甚质疑佗斤可汉遇刺乃大周指使,答应说服奇桑撤兵,未曾尝试和谈,怎就到了不得已?”她甚至忧心忡忡:“两国若然开战,多少将士又将损亡,百姓亦难安居乐业,故能避则避,方为仁德之道。”
原来这回朝议之前,太后虽然也诏见了几大心腹商量对策,然而并未决断,所以没有统一口径,真到朝议前日,她刚说服吐蕃王哈吉勒阻挠突厥起兵,认为已经有了主和的基础,没有必要再与党徒统一意见,朝会时力排众议,方能显示她的远见与威望。
而哈吉勒的确没有食言有负太后寄望,阿史那奇桑虽然已经从父亲佗斤手中彻底夺过政权,仅凭突厥之力,亦难以战胜大周,更不说若五部盟军瓦解,吐蕃还可能反戈一击与突厥为敌。
奇桑答应和谈,不过提出的条件对大周而言简直就是耻辱——
割原州、灵州六地交突厥治管;毁赤岭界碑,割缮州、松州等地交吐蕃治管;突厥、吐藩、铁勒三部异族王,冠以大亲王称号,位阶驾于周廷亲王之上,入朝见周天子不解佩剑,不除鞋履;五部驻一万军勇入长安城,护卫大亲王安全;周廷需改年号为大治,以表“天下大同、六国共治”。
如此丧权辱国的所谓和谈,太后竟然一一应允,于是贺洱登极以来,表示继承“德宗治世”的年号承德猝然而止,贺周统治正式迈入耻辱的大治之年,不仅如此,韦太后甚至还担忧突厥储君阿史那奇桑不满周廷诚意,主动提出联姻,要将同安公主远嫁突厥。
朝堂内外,一片愤怒质疑,甚至有正统派的大臣文士长跪宫门请愿,然而韦太后没有改变决意。
她冷冷注视着那些反对她的朝臣,她想也到了时候让他们明白,这个国家,只有她能说一不二。
韦太后其实也很明白,贺周之治已经经不起内耗了,不过她的主张是“攘外必先安内”,她仍然坚信只要先后剿灭潘博、朱子玉两股叛乱,突厥等蛮夷之族便能不战而屈,在她的眼中,内乱才是“不得已”,战争劳民伤财,那些钱财理应被她享用,粉饰荣华富贵盛世太平,而不该浪费于战争。
原州、灵州等荒僻之地暂时由蛮夷割据又算什么呢?只要保住甘州,安抚五部,平息营州、衡州内乱便是指日可待,届时不战而屈蛮夷之兵,她的功绩便足以胜过文皇后,史书之上,她才是名符其实的女中尧舜!
第1060章 归来者的出路
“婷婷生”是西市旧岁时新开张的一处酒肆,与别家不同的是,临街一溜粉墙上,并不只有一个可供出入的豁口,当中建起一座气派的门楼,门扇上挂着“爆炒羊羔肉”等各色炒菜的菜牌,门内便是一处庭院,院子里就设开席案,却不是周人熟悉的膝案矮榻,也不是胡人习惯的长桌条凳,彩棚底下,竟是高方桌相对设着秋千椅,看上去煞是新鲜,不过长安眼下这季节阴雨绵绵,院子里是没有食客乐意图这新鲜了。
现如今倚门卖笑的胡姬已是鲜少见到了,再往里的厅堂中却是还有,仍穿着妖艳打扮风流,只眉眼间多了几分倨傲,对周人很有些爱搭不理,除着那些相貌出众的郎君,她们才乐意调笑一二,殷勤的笑脸,多数都是奉献给胡邦异族长相的食客。
酒肆门外少了许多风情,仿佛一条长街都沉闷不少,兼着这日虽说雨势小了下来,天色仍是阴郁郁的不开朗,长街上少了许多行人,不少酒肆门可罗雀,倒只有这家婷婷生,因着多少与众不同,生意却还兴旺。
谢莹在门楼前下了车,立即便有婢女打了油纸伞接她,踩着木屐倒也不怕地上泥泞,可她脸色比天色还要沉郁,纵然是问得掌柜,这一段酒肆里许多赚头,她这东家也没有多少精神,懒洋洋一路进去,到专门给她留下的一间雅室,把木屐甩下,就瘫软在看上去与皮沙发无异,到底不如后世真皮沙发舒适的坐具上,闷闷叹了口气。
自从她与贺佶短暂的婚姻被韦太后宣判和离,她彻底成了满京都长舌妇的笑柄,也把祖父谢饶平彻底激怒,令她禁足家中不许出门,好在有个疼爱宠纵她的祖母,经不得她的哭闹,与祖父大吵了一架,谢莹的禁足令就不了了之,只她原本就没几个知交好友,成了笑柄后越发惹人侧目,又好在是到底算是嫁过一回,并不需要再遵奉闺阁女孩的礼教,嫁妆也仍由她支配,是以在祖母的默许下,把这间酒肆与好几家铺子张罗起来,也算完成了从前的心愿,日常也有打发时间的事由去处。
谢莹知道其实在宫里以及少数显望家中,偶尔也会尝鲜服食炒菜,不过炒锅却不比后世便利,再兼周人烹饪多用动物油,那炒菜的味道便大打折扣,是以并未推广,她便找了铁匠,根据她的画样及形容打造出了炒锅,又花重金请了不少能人,终是研榨出来可以食用的花生油及豆油,如此在婷婷生里将炒菜作为主打菜品,加上其余新鲜坐具,很快让婷婷生的招牌在长安城打响。
只她一贯厌烦阴雨天,是以最近懒怠出门,在家中憋闷了不少时日,更因昨晚那场稀奇古怪的梦境让她闷闷不乐,故而今日虽说并未放晴,但雨势终究是减弱了,便想着与其在家中听祖母、母亲聒躁,还不如来婷婷生里清净清净。
此时她照例让最为趁心的仆从阡陌跽坐对案相陪饮酒,却无心如往常般与这突厥青年谈情说爱,拧着眉头仍在想昨日那场梦境。
也不知为何梦到了柳十一娘,却又不像是柳十一娘,眉眼一个模样,然而并无端方矜持,也没穿着绫罗绸缎,布衣布裙很是寒酸,跪在她跟前哭哭啼啼,让她救一个乞丐,说那乞丐病重,却没钱请医,故请她施舍,梦里那乞丐浑身透着恶臭,眉眼却还英俊,这时想来竟有些像萧九郎的样貌。
这梦境像极了一部影片的场景之一,转而切换了镜头,直到如今偶尔还会让她魂牵梦萦的贺烨出场,倒还是那副冷淡桀骜的模样,背景又不知为何竟似战场,尸骨如山血流成河,连贺烨似乎也伤势不轻,睥睨着她,并无半点温情:“动手吧,看在同为周人,又是夫妻一场,用你手中那把刀,给我一个痛快,别让我做亡国奴,死在突厥人手中。”
她就忽然醒了,不知为何心里痛得厉害,好像梦中的场景确然发生过,甚至脑海中莫名其妙出现一个场景,她的确把手中的刀匕刺穿贺烨的胸膛,看他死去,喃喃自语:“别怪我,是你自作孽,是你不听我劝阻,是你先骗了我,只有你死,我才能话下去。”
梦境与脑子里的浮现如此真实,谢莹不以为那是自己的幻想,因为她细细追思,居然还能“忆起”柳十一娘是怎么回事,京兆柳败落了,因为柳信宜竟然趁职务之便谋刺突厥使臣,连累满门,男丁获斩,女眷没为官婢,韦太夫人及萧氏悬梁自尽,柳十一娘因为已经出嫁,又不过只是个庶女,幸免于难,到底还是被夫家休弃,京兆萧早在京兆柳之前便已败落,柳十一娘流落在外,与萧九郎重逢,萧九郎重病将死,是她还顾念过去情谊,故而救了萧九郎一命,并给予柳十一娘居宅一处,良田百亩,他们两个结为夫妻,小日子倒还过得恩爱。
而那时,贺烨已经丧命,韦太后也病重将死,不,韦海池那时已经不是太后了!
她是被软禁牢狱之中,因为这天下已经不是她的天下,不是贺周的天下!
九五之尊,已经换成了突厥可汗阿史那奇桑,至于谢莹自己……
她蹙着眉,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当时是什么际遇,可她既有余力恩惠柳十一娘,应当仍旧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