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权后(1453)
公羊余并非主动投靠韦海池,他也没有那么大的能赖规划种种阴歹,他只是偶然被韦海池从前的心腹宦官之一察获“才能”,诱逼投诚,他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能够躲避仇家追杀,苟且偷生,所以十分顺从,且从不主动献计,参与韦海池种种计划。他是被动的,一来是为谨慎之故,再者恐怕也是性情使然。
也就是说,在十一娘看来,公羊余多少有不得已处,并非罪大恶极。
当然,公羊一门的毒术可以杀人于无形,且防不胜防,如此阴厉的武器,最好废除,不要遗祸人间。
公羊余也确实感觉,顺从于皇后或许更有生机,他从皇后甚至不诛连韦元平、谢饶平家小等等事件上,剖析相比废太后,皇后更加仁义。
且十一娘问得公羊余二十岁前只顾着东躲西藏,二十岁后虽说生命较有保障,不过在韦海池监视下,他并没有完成娶妻生子的“人生大业”,于是还特意交待,为公羊余找了一个贤惠女子为妻,只是强调,当有子嗣,不会允许公羊余传授毒术。
这让公羊余看到了更加明亮的曙光,至少就算自己不能逃脱死罪,起码还不会断绝血脉。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羊余对于他知道的事情,哪里还会一丝隐瞒?指证任知故,是毫不犹豫。
不过正如穆宗帝被弑一案,仅凭罪供,还不能名正言顺让韦海池伏法,任知故就算招供,意义也不大,韦海池不可能给他留下任何手书文证——部署弑害贺烨时,韦海池已经失势,行事必须更加小心,一度只能通过任瑶光传递讯息,若予书信,万一任瑶光被搜身,岂不暴露?且任知故这人,心胸狭隘,目的多为私怨,将荣华富贵看得倒比元得志之流更轻,从太后失势那时起,他已经作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没有自保的想法,也不需要目睹手书后才放胆行事。
十一娘甚至不以为任知故会招供,她在此时收押这人,是想钓鱼。
这些年忙忙碌碌,大事小情无数,但十一娘并没有忘记谢莹。
虽形踪全无,但可以确定的是谢莹还没有离开长安,只是除任知故外,韦海池其余“心腹”均已屈服,如对韦元平刚一用刑,他就鬼哭狼嚎交待了弑君之罪,又怎会包庇对他们而言,已经无足重轻的谢莹?故而十一娘猜测,谢莹只可能是被任知故或任瑶光收藏,又虽说刑逼任瑶光会更加容易,但十一娘到底还是“怜香惜玉”,不到万不得已,不忍对弱质女流用刑。
且单凭任瑶光的能赖,还做不到在这么长时间内,把谢莹及其残党收藏得密不透风,其中少不了任知故的协助,又就算任知故能够“扛刑”,但谢莹会相信任知故么?
只要将任知故收监,谢莹必定有如惊弓之鸟,会立即转移,那么,完全没有了庇靠的她,有什么可能仍然逃避追踪?
谢莹已经没有其余选择了,阿史那奇桑已死,突厥覆灭,就连韦海池也落得满盘皆输,甚至不能保留太后尊位的地步,仅凭十余几个突厥死士,怎么可能推翻大周治世?她唯一的选择,便是逃离长安,隐姓埋名苟且偷生。
十一娘下令,最近暗暗加紧对出城人士的盘察。
却没想到,最终接到的消息是,谢莹竟然率领残党,公然投靠韦海池的居处!
江怀请令:“谢氏已经是丧家之犬,走投无路了!殿下只要一声令下,奴婢这就带人将其逮拿归案。”
十一娘却微微一笑:“不忙。”
有人要自寻死路,甚至送上机会诛连韦海池,她哪里需要着急?
十一娘也无比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自信,才导致谢莹会如此狂妄,直到这步田地,尚且坚信还有机会反败为胜?!
她现在是有耐心的一方,不妨再看接下来一场,狗急跳墙的闹剧。
第1395章 奇思
谢莹其实并不如十一娘想像那般百折不挠。
自从得知突厥覆灭的噩耗,更兼听闻贺烨饶幸不死的消息,她怎能不知已经再也没有胜算?她倒是想要逃离长安,找处地方隐性埋名苟且偷生,横竖身边还有这么些死士追随,也不愁衣食饱暖,荣华富贵虽说不能肖想,平安喜乐却仍然可期。但让她绝望的是,众多死士,甚至包括伊力,在闻获阿史那奇桑死讯后,竟立志要为旧主报仇血恨,不肯离京!
因为只有留在长安,才有望再获刺杀贺烨的机会。
谢莹对阿史那奇桑可没有如此忠贞不二、铁血丹心,但她又的确没有勇气“单飞”。
别说现下是在大周,就算当年在21世纪,没有了父母这一坚实的经济基础,谢莹也不能想象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更不说经过一场大病,虽说逐渐康复,但憔悴的容颜已经再无青春焕发的姿色,她还是个通缉犯,一个人就算能够逃脱长安,怕也找不到愿意养活她的男人。
这让她怎么在这个社会生存?
于是也只好提心吊胆的继续滞留,直到听闻任知故被捕,眼看便有“一网打尽”的危险,才必须转移,可伊力为首的死士,仍然不肯放弃妄想,谢莹必须仔细思考,什么才是她的出路。
她这时坚信十一娘与她类似,都是来自将来,否则不可能更改原本的轨迹,她想到的是,与其像丧家之犬般流落江湖,不如豪赌一把。
谢莹认为自己并非十一娘死仇,还算“老乡”,如果姿态谦卑些,以情动人,不一定没有化干戈为玉帛的机会,她以己度人,认为十一娘到此地步,必定不肯再退居后宫,世上也只有她能够明白十一娘的野心,或许还有用武之地,大家合作一把,说不定就能绝处逢生。
她阴险的目光,开始注视对她忠心耿耿的伊力,以及突厥大军撤出长安后,这些时日以来,不离不弃的党从。
这些人,可以作为她的投名状。
不过谢莹做为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质女流,与这些亡命之徒用强肯定不行,她需要诱骗党从自投罗网。
那么“投靠”已经被驱逐出宫的韦海池,就是再合适不过的路径。
谢莹坚信,十一娘必须根除韦海池,废除尊位,只是一个步骤而已,韦海池现居宅邸,必定会被十一娘严密盯防,只要“投靠”,便会被一网打尽。
但当然需要游说那些亡命之徒,相信这是唯一的机会。
谢莹的理由是——看皇后甚至能够宽敕元得志、姚潜等等家小不死,说明极重声名,就更不可能担当弑母之恶,把韦海池废除尊位,驱逐出宫,斩断其所有党徒爪牙,已经达到目的,皇后今后的战场已经转向,不会再盯防韦海池,而他们一来需要容身之所,再者也需要从长计议,韦海池便是最后的希望。
伊力等人,并不防备谢莹将他们,当作投诚皇后的垫脚石,几乎没有犹豫,便趁一个月黑风高的雪夜,自恃能够避开耳目时,潜入了韦海池现今居住的宅邸。
这突如其来的一群不速之客,反而把韦海池吓一大跳。
但已经走投无路的她,自然不会拒绝身边多了这些生力军。
再说就算她拒绝,谢莹一伙也不会就这么听话的离开,如果她检举,岂不给予了皇后坐实她投敌叛国的罪名?
但对于谢莹的耿耿于怀,韦海池一时无法消除,见面时仍然冷着脸,诸多抱怨:“你口口声声,纪驻铤必然便是贺烨死劫,结果呢?照样是个废物,仅仅只弄瞎了贺烨一双眼睛,反而让柳在湄那贱妇,坐享渔翁之利。”
谢莹为了留在此处自投罗网,只好告诉了韦海池实情。
她坦诚自己来自千年之后,而且不知为何,能够感知命运原本的走向,贺烨在她的感知中,分明会娶她为妻,但她对太后忠心耿耿,揭发贺烨谋逆之心,贺烨最终死于腹背受敌,而且纪驻铤,确然刺杀得手,是导致贺烨兵败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