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望族权后(388)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十一娘是奉太后意旨前来侍疾,自然又要再问一遍天子病情。

秦桑尚且有些惊魂未定,回应时带着微微泣音。

她虽然心有别属,对天子从未动情,然而却深深明白在这险象环生的宫廷里,她最坚实的依靠是谁,天子若病重不治,她的将来再度变得祸福难测,当然是忧心忡忡忐忑不安。

十一娘这时也无法安慰这个命运多舛的可怜女子,两人很快陷入了沉默。

也不知过了多久,琴音终于是停止了,十一娘起身走入最后一层纱幔,秦桑似乎犹豫了一下,最终却没有阻拦,也没有跟随。

放轻步伐往里走,十一娘渐渐听见了人语,男子的咳喘与女子的轻泣,后来她终于还是停在了龙榻数步之外,那面山水画屏隔挡处,没有再继续靠近。

她听见贺衍终于开口说话:“阿姐……莫要难过……我早在盼望这天……”

“上回是我不对,阿姐看在你我即将永别份上,原谅我行么……”

“阿姐说得不错,我一直都在自责,因为愧疚,因为那道原本不该下之旨意……阿姐,我是一时糊涂,怎么就相信了老师与裴公会怀不轨?是我,是我害得渥丹族灭人亡,我根本没有资格请求她原谅……她怎会原谅我?”

男子还在自责,十一娘却不想听下去了。

她飞快离开了这座遍布死亡气息的殿堂,站在阳光底下,才深深透出胸中一口郁气。

一时间忽然想起多年之前,在此处终年长青的香樟树下,她曾经轻拂琴弦,而榻上气息奄奄的那个男人,就坐在琴案之畔带笑倾听,他们也曾经有过一段幸福美满的生活,相敬如宾,琴瑟和谐。

后来,她也的确怨恨过他,所以临死之前,心硬如铁的以决别了断。

不过仿佛是当她终于确信,贺衍并非幕后主谋时,就不再怨恨了。

可那不是谅解。

爱恨归零,这是她在继续坚持生死陌路的决别之辞,就算再度重逢又能如何?我不会让你知道,永远不会让你知道我已归来,就在你的面前,我们,永远再不相干。

是的,她不会谅解,就算这时眼看这男人已经濒临垂死,她也不会谅解,不会被他的自责打动,因为那些自责的话没有一点意义,贺衍,如果你真的感觉愧疚,为何不还我父母二族清白?为何还要纵容那个幕后真凶?!

不过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亦无所谓了。

因为这原本就是我的使命。

十一娘站在巨大的殿堂外,握紧了拳头,目光看向含象殿的方向。

这样又不知站了多久,她看见似乎已经彻底恢复冷静的贺烨领着江迂飞快往这行来,对她微微颔首之后,便走入殿堂,不久,贵妃终于出来了。

“圣上又睡过去了。”

贵妃拉着十一娘在游廊上跽坐下来,又有好一阵没有开口。

“阿姑节哀。”十一娘终是不忍,轻声劝慰道。

“你不该来此,韦氏分明是要你来做内应,可你必然不会将所见所闻知会,如此一来,岂不会让韦氏生疑?”贵妃并没有完全沉浸于哀痛,对于生死离别她其实已经看淡,眼下更加关切的是家族安危。

“阿姑放心,一入紫宸殿便再不能出外,太后也想到我多半不能做到通风报讯,她让我来,无非是想监视晋王是否暗藏野心而已,如何应对我会看着办,不会让太后起疑,只是……未知圣上是否告诉阿姐,接下来他有何打算?”

说到这点,贵妃连连摇头,很些莫可奈何:“韦氏毕竟是圣上生母,圣上不愿与她反目为仇,更不忍看她后半生被软禁至死,直到这时,他尚还心存期望,希望韦氏能看在他临终相托之情面,应允晋王继位。”

果然是这样……十一娘听到这个并不意外的结果,说不上失望与否,只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圣上这是要亲手把晋王推上绝路,只要他对太后开口,晋王必死无疑。”

贵妃长叹:“我也在担心这点,可眼下情势,我的确无能为力了。”

好在我早有安排,只要阻止贺衍对太后实话直说,晋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这话十一娘此时却并不方便告诉贵妃,只是叮嘱道:“阿姑也该想想自己,这回圣上下令禁严紫宸殿,却诏阿姑侍疾,无疑是将阿姑置于险境,圣上一旦驾崩,太后对阿姑岂不心怀忌惮?”

贵妃却是面上一笑,心生绝决:“是,我是该好好考虑自己退路。”

——

正如十一娘所料,太后其实根本没想过十一娘有那本事在这关头起到通风报讯的关键作用,只是出于对这几日紫宸殿中将会发生什么毫无头绪的茫然感,让太后难以心安,而眼下能够接近天子之人当中,太后还并未完全信任陆离,虽有一个秦桑是元贤妃的人,然而太后早已看出那出身勾栏的女子笨拙怯弱,哪会指望她能提供什么有用信息,江迂倒是机警,不过天子明知江迂听令于自己,如果真要对贺烨交待什么话,必然会让江迂回避。

因此太后虽然这时也并不完全信任十一娘,但也唯有十一娘是最为合适的耳目了。

可事态紧急,紫宸殿中会发生什么并非关键,关键是必须立即确定继位人选!

自从昨日得知天子病入膏肓后,太后甚至没有哀痛的时间,一夜辗转反侧,都在考虑继位人选,以及怎么阻挠兄终弟及的礼法陈例。

经过两日思量,太后终于肯定她似乎已经别无选择。

新君当然必须是贺姓子弟,尽管那些人与她并无血缘关系,这一点让太后十分不快,但却是无可奈何的事。

继位者还必须是皇族近支,当然不包括贺烨,要比血缘亲疏,自然无人能比晋王,可好在贺烨满身恶名,以有亏贤德之名剥夺他的继位资格,也不是毫无胜算。

先帝除了衍、烨二子并无其余子嗣,肃宗帝虽有无数妃嫔,奈何卢后当年手段狠辣,竟将庶子一一斩除,都是未及成年便夭折亡故,唯一的漏网之鱼,当肃宗驾崩后,还被治罪贬为庶人,这一支的后人当然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那么便只有肃宗一母同胞兄弟,洛王一支血统最近了。

太后还真庆幸自己运气奇佳,因为义川便是洛王之子,小妹莲池又是义川王妃,并且为义川生下一子贺洱,最妙则是,贺洱如今还在牙牙学语,他若顺利成了新君,自己便能名正言顺临朝听政!

必须,也只能是贺洱。

不能再犹豫了,太后决不会允许在这紧要关头再生意外,于是当十一娘奉令往紫宸殿侍疾不久,太后立即交待窦辅安:“诏义川夫妇觐见,并让他们携贺洱一同。”

第367章 一夜

肃宗与洛王虽为一母同胞,然而因为当年英宗废后废嫡子储位,导致一应庶子都看到了夺储希望,尤其是生母份位最高的肃宗兄弟,不顾同根生,相煎更加急,以至于兄弟两闹得反目成仇,后来肃宗胜出,一度对洛王十分忌惮,不允赴藩更不允参与国政,心怀壮志的洛王最后郁郁而终。

洛王有二嫡子,嫡长子袭嗣王位,另一个嫡子便是义川。

德宗没有亲兄弟,再兼嗣洛王是个唯唯喏喏的老好人,义川更加擅长谄媚奉承,因而德宗对这两个堂兄弟尚还亲近,并不似父亲肃宗一般尤其忌惮洛王一支。

要说嗣洛王子不肖父罢,偏偏他的嫡长子便是如今的汝阳郡王也不肖父,反而继承了祖父当年的野心,奈何韦太后不像德宗一般易得讨好,无论汝阳郡王如何谄媚,非但不得太后信重,更甚至于对汝阳王心生戒备,于是汝阳王便离朝堂越来越远,渐渐心生不满,暗下对太后常有诽议。

早在贺湛未返京都时,其实已经在汝阳王府安插有内线,故而他与十一娘其实一直知道贺琪颇怀抱负一事,于是三年之前,汝阳王忽然“巧遇”一道家隐士,得其相面,称“贵不可言”,当知汝阳王身份后,隐士依然神情微妙,后在贺琪一再追问下,才告之“如今尊荣并不足显贵人福运”。

上一篇: 重生蛊虫男配 下一篇: 前尘应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