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权后(399)
可是后来呢?
后来父亲因为重伤引发的恶疾英年早逝,英宗甚至再一次破例让本应减等袭嗣王位的兄长袭亲王之爵,可再后来就发生了吴王谋逆案,兄长不过与吴王子素有交谊便被牵连,夺爵赐死!
那一年贺铎也才仅仅只有十一岁,一度与母亲被圈禁关押,几乎是一夕之间,便从荣华富贵沦为阶下之囚,好在英宗在赐死兄长后很快又心生悔意,不但赦免了他们母子两人,并且封他为南阳郡王,诏入宫廷,与众皇子一同接受皇室教习。
南阳王还记得英宗太子贺铭,心怀仁慈孝敬恭瑾,王皇后也是十分和蔼可亲,尤其是对他这个父亲早逝兄长枉死的齐王遗孤别外怜惜,当年的皇子钰更是被王皇后当为亲子一般抚养膝下,可是后来呢?
皇子钰生母李婕妤因荐族妹入宫而再获宠幸,竟从婕妤之位一跃而成贵妃,野心渐长,终于挑唆英宗对王皇后渐生不满,后来废后废太子,皇子钰终于得储,便是后来的肃宗。
肃宗继位后,丝毫不念废太子铭曾经的手足之情,先是以心怀怨谤之名将其贬为庶人,后来又干脆赐死,南阳王因为不忍,劝谏肃宗莫要将贺铭一支斩尽杀绝,肃宗虽然因为与南阳王自幼交厚而听从纳谏,宽饶了贺铭幼子,却将其长子、次子毫不留情赐死,并就此对南阳王心生芥蒂,逐渐生疏。
直到肃宗重病时,突然又良心发现,诏见南阳王抱头痛哭一场,临终前任命他为宗正卿,并将独子也就是后来的德宗托付予贺铎。
可贺铎经历过太多为了权势之争手足相残同室操戈的惨痛事件,十分清醒对于皇室而言亲情是何等不足重轻,他也不愿意追逐权势,虽有肃宗遗令,可从未染指政事,是以不仅德宗对他这叔父敬重有加,就连颇为狠辣的卢太后当年也不曾戒防于他,南阳王更加防备自家子孙念栈权势,因而其子孙竟然都被教养成安于享乐的“纨绔”,唯有对女儿十分娇惯,也不管莹阳真人比男子更加用心于才学。而德宗这位君主偏巧也不怎么注重政事,对南阳王一支只喜享乐的宗亲十分亲近,还曾经惋惜过叔父之子侄过于贪图享乐,虽然与他很是谈得来,却不好直接给予高官,故而对莹阳真人这个堂妹就十分爱惜。
德宗崩前,也十分担心韦氏的狠辣,故将贺烨托付给南阳王。
南阳王虽无心权势,然而因为生来重情,一贯就对同室操戈之事别外痛心,因此对于德宗所托还是十分注重,他深知贺衍温厚,就品性而言,颇似当年英宗朝废太子贺铭,故而冒着被韦太后忌恨的风险,提醒贺衍必须戒防贺烨被太后暗中加害。
这些年来南阳王眼看着贺烨因为天子过于爱惜,教养成飞扬跋扈贪图玩乐,南阳王非但不以为虑,反而暗暗庆幸,倘若贺烨只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亲王,这一生安于荣华富贵,他也不负先帝保全之托了,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天子继位不过短短十载,在尚无子嗣的情况下,竟然就要病重不治!
依天子待贺烨之手足情深,极大可能会将权位托付,倘若真是如此……只怕贺烨已然不保!
而汝阳王眼看着又甚肖其祖父洛王,野心勃勃贪慕权势,眼下如此有恃无恐,不知暗里已经做为了多少不轨,再兼当今太后韦氏可不似当年卢太后只知在后宫狠辣,其野心也好手段也罢更加让人虑畏,又哪里会放任贺淇这么一个跳梁小丑张狂跋扈?今夜万一处理不好,只怕贺姓宗室就会被韦氏斩尽杀绝,导致今后天下大乱江山改姓!
就算南阳王数十年来从不过问政务,但毕竟是贺姓宗室,又分外看重亲情,如今依旧担任着宗正卿,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贺姓子侄尽丧妇人之手。
是以无论贺淇如何挑拨,南阳王非但没有放纵宗室喧闹生变,甚至厉声喝止了那些头脑简单被几句挑唆就忍不住拔剑相向者:“太后已言圣上危重,故诏我等相商大位继统之要,不比寻常觐见,候见时间略长亦为情理之中,君国遇此紧要关头,我等当以大局安定为重岂能因疑自乱?再者太后若真有叵测之心,怎容我等佩剑入见?!”
这就不得不赞韦太后的深谋远虑了,原本禁内觐见非特例不许携带刀剑,她又明知宗室之中有好比汝阳王贺淇这等心怀图谋者,极有可能会发生血拼事件,但要是依循常律解除众人武装,到头来万一发生流血事件,那就显然是韦太后早有阴谋了,横竖这些宗室就算暴乱,也敌不过数千禁卫,反而若然率先拔剑,无疑就坐实了逆谋之名,至少宫中禁卫们还不会怀疑是太后篡政,万一发生地方暴乱,韦海池还不至于众叛亲离无兵可用。
南阳王不是不知道韦太后看似无私的真正意图,但这时他没有别的选择。
诸宗室眼下好比瓮中之鳖,更加不能坐实“逆谋”之罪,被韦氏找到借口堂而皇之斩尽诛绝,这是他这个宗正卿的责任所在!
有南阳王在场震慑,虽然发生了禁内走水事件,东配殿内诸位宗室却到底没有喧闹动乱,贺淇自然也没有反驳宗正卿的训斥,他原本打算与叔公预先商议,便于先发制人,哪知事与愿违竟然扑空,而韦太后又立即做出应对,这时贺淇倒也不急着与南阳王交底了。
他同样深知这位叔公的底线,只要稍后揭穿韦氏趁天子病危害杀晋王意图篡政的阴谋,叔公必然会保贺姓之治而剑指韦氏!
第378章 所谓猪队友
要说贺淇在两日前暗探得知东、西二市匿书事件时,就算连系到义川王一家三口被神秘诏见的事,其实也不能肯定贺烨当真已然遇害,但是到入宫之后,眼下瞧见包括叔父义川郡王以及不过尚有公侯之爵的宗室齐聚一堂,唯有第一继位人贺烨不知所踪,义川王叔又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紧跟着又发生禁内走火事件,诸多蹊跷指向一点——正如匿书所称,天子驾崩、晋王遇害、韦氏篡政!
至于匿书为何人所投,这个隐藏在幕后之人又有什么企图,关于这两点疑惑贺淇并非没有想到,只不过他并没有过于在意,因为日渐积重的贪欲野心早已埋没了自知之明,贺淇坚信两年前那神秘术士卜断,就算没有发生匿书事件他也不会接受贺洱这个襁褓小儿占据九五尊位的结果,眼下既然有了借口推翻韦氏专权拨乱反正,在贺淇看来简直就是有若神助,这难道不是正应了天命所归之卜?
瞻前顾后者必定难成大事,贺淇压根不会考虑他也许会被人利用替人挡箭这一可能。
众人齐集东配殿,几乎抬眸即见西北向之冲天火光,也依稀可闻宫人呼喊奔走的慌乱,但谁也不会相信内宫那一把火会烧来紫宸殿,会导致他们这些宗室王宫一并葬身火海,因此虽然有人借机哗疑,但其实是愤而不惶,尤其是当内宦宣告太后笃临正殿传诏诸位入见时,东配殿中的喧闹顿时平息,倾刻沉寂。
贺淇斜睨着眼,瞧见默坐多时的叔父义川率先起身,却向叔公南阳王恭身示意,这看似礼敬实则暗示“主权”的姿态无疑让贺淇大为讥鄙,唇角便越发堆积了阴冷嘲谑。
这位叔父多年以来只知贪图享乐醉心于音律舞马,一贯胸无大志,奈何因为生得一副好皮相,将小韦氏勾引得手,这时居然被他轻轻松松就拣着诺大便宜,眼看着就要成为新君生父,当然会对韦太后那妇人俯首贴耳卑躬屈膝,以为从今后便能安心为那“太上皇”,从此尊荣无上富贵无敌,简直就是宗室败类贺姓之耻,若让这等小人得志,他贺淇岂不是对不住天命所归、贵不可言的吉人天相?
而正殿之前,这时因为太后宣诏,已是铁甲环立利戈如林,其中便有柳彦,他候立于殿门西侧,紧握铁矛的手掌已然满布汗意,直到此时,他仍然期望着能有千分之一的时机掳掠太后在手力挽狂澜,可沮丧的现实是以他这时区区队正的军阶,甚至没有资格踏入殿内直视太后,更不说贴身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