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权后(616)
贺湛当然明白莹阳真人固然是真心看好李小郎君,却决不可能自作主张先与李由在达成意愿,今日种种作为,无非是要“逼供”罢了。
他心中不由连声哀叹,脑子里瞬息之间便盘算了数种说辞,可一对上莹阳真人逐渐冷肃的眼睛,就知道今日无论如何也应付不过去,只好实话直说:“阿姑,十一娘之姻缘,韦太夫人应当早有打算,怕是……会辜负阿姑好意了。”
莹阳这些时日也是几经考虑,到底打消了亲往京兆柳直接询问的主意,又疑心凭韦太夫人对十一娘的格外重视,不大可能没有考虑过十一娘的终生大事,只怕十一娘也已经知晓了家中长辈的决定,莹阳虽然历来没有过问晚辈行事,却也早就留意十一娘与贺湛这些年来在暗中筹划着什么事,是以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贺湛身上突破,逼问出来他们究竟在谋划什么,十一娘的终生大事究竟作何安排。
此时见贺湛一改吊儿郎当的模样,神色凝重却又支支吾吾,莹阳心中便是一沉,许多时日以来盘旋心头的阴霾也更加浓厚了,她缓缓闭目,语音里已经带着几分黯然:“是谁?”
贺湛情知要说服阿姑接受十一娘的婚事,再不能隐瞒他们一直筹谋之事,是以并未直接将答案出口,而是短话长说:“韦太夫人一直对太后怀有积怨,心中恨意,远比世人想像要深重许多,两人之间嫌隙固然是因柳贵妃而生,还有世人并不知道一层因由……韦太夫人虽非源平郡公生母,对郡公却并非虚情假意,郡公原与裴夫人恩爱和谐,裴夫人却被太后逼得自尽,郡公一直牢记着杀妻之仇,多年以来,与太夫人佯装不和,实际一直在筹谋为裴郑两族洗清冤屈,让太后罪有应得。
侄儿因蒋公之卜,一直与宁致暗中筹划拨乱反正以解华夏之危,阿姑亦知,宁致对柳四娘一往情深,但两人姻缘却深引太后忌惮,宁致为娶四娘为妻,便与侄儿联手,也是从那时,我们便得知了柳氏一族志向,十一娘天资聪颖,虽为庶出,又是闺阁女儿,但家国危难之际,韦太夫人对之也寄与厚望,侄儿之所以暗助十一娘师从阿姑,助其才名早扬,正是为了让十一娘引起太后关注,步步为营取信太后。”
这一番话真伪参半,只因贺湛深知,这时还不是告诉莹阳真人十一娘为渥丹“转世”的时机,否则真人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十一娘再涉险境。
“因着秦桑与十一娘相继入宫,侄儿逐渐得知柳贵妃亦有行动,而仁宗帝……仁宗帝表面上虽然对贵妃宠幸非常,事实上,与柳贵妃只有姐弟之情,柳贵妃至死,其实仍为完璧之身!”
莹阳真人听到此处,脸上终于露出震惊的神情,但她没有打断贺湛的话。
“还有一件隐情,恐怕连太后都瞒在鼓里,自从五姐逝后,仁宗帝其实已经身患隐疾,自知再不可能有子嗣,故而仁宗帝其实早有决意,立晋王为储君!仁宗帝病重,太后深忌晋王,甚至曾经兵围紫宸殿,欲将晋王斩草除根,薛绚之当时身在紫宸殿,与十一娘皆亲耳听闻仁宗帝遗令,将江山社稷交托晋王。”
这些隐情原本不为外人所知,莹阳真人得知后更加震骇:“这么说,韦氏真是篡旨夺权!”
第581章 异像
贺湛好不容易才将贺衍驾崩前后,宫里宫外那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变分说仔细,莹阳久久不能言语,这时,她的心情极度复杂,以至于有些茫然失措。
她听贺湛说起过蒋公之卜,也知道这个侄子志向非小,意识到他这些年来,一直在步步为营,以图挽救华夏之危,避免贺姓江山易主。
她没有阻止贺湛,是因为她也是宗室女儿,虽然德宗驾崩,韦氏专政后,她的心已经死了,只求安渡残生,但她依然心痛先祖列宗舍生忘死打下的江山大业,就这么毁于韦氏这个狠毒妇人之手。
从前她一直以为幼帝是合法继位,因为贺衍对韦氏的愚孝,也是有目共睹。
所以莹阳分明意识到贺湛的不臣之心,但却不敢深究,因为她还记念着德宗这位兄长的恩义,就算对仁宗不满,更加怨恨韦氏,但仁宗毕竟是德宗之子,贺湛若违逆仁宗遗命,不利韦太后,追根究底,其实是犯了篡逆恶罪。
因此矛盾的莹阳选择了置之不理,选择了逃避。
可是这时,贺湛竟然告诉他,仁宗帝是在逼于无奈下,为了保全贺烨的性命,才答应韦太后立贺洱为帝。
这样的遗令,并非出自仁宗帝心甘情愿,那么贺洱便不算正统合法,韦海池更加是罪大恶极。
可是这些隐情,不能公布天下,因为仁宗已死,唯一知情的几人,此时还没有天下臣服的份量。
贺湛行为之事,依然极度危险,而十一娘早就深陷其中,只怕无论如何也不能置身事外了。
莹阳更加担心的是,贺烨是否有那能力振兴社稷,因为在她看来,仁宗帝虽然懦弱,但贺烨何尝不是暴戾无为?
“听你之言,柳贵妃显然早就对晋王投诚,京兆柳众人,包括你与绚之,也都一直事晋王为主君,那么韦太夫人对十一娘之安排,当然便是晋王妃。”
“正是。”贺湛先是回应一句,当然也明白真人在忧虑什么,于是安抚:“阿姑安心,别看晋王烨满身恶名,其实一直便知道韦太后对他不怀好意,他若不如此表现,只怕早已经难逃韦太后毒手,而据侄儿观察,晋王虽然一直活于险恶,心地却并非龌龊歹毒,颇重情义,对十一娘乃至京兆柳辅助之义心怀感激,将来应不至于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莹阳黯然:“当初仁宗帝,又何尝不是对渥丹一往情深呢?一旦涉及权位之争,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一如始终?情义二字,对于帝王而言,原是不足轻重,更不论许多时候,帝王因为时势所逼,也不得不妥协求全,就如德宗帝,当年对崔皇后何等情深,可是在卢太后逼迫之下,照样广纳后宫,崔皇后体弱多病,虽有德宗帝维护保全,到底还是难免被卢太后刁难,崔后若非心怀忧郁,也不会英年早逝了。”
她是皇室中人,见惯了那些骨肉为仇无情杀戮,又怎么会认为身为至尊便能安宁美满?她的学生渥丹,当初嫁给温柔仁善的贺衍,母仪天下集宠一生是何等幸运?然而最终依然逃不过阴谋暗害,她又怎么能乐观的以为,纵然晋王烨有朝一日能够君临天下,十一娘能够位及皇后,就是得到长久的平安,就能幸福无忧?
“阿姑,十一娘肩负使命,她早就明白不能如普通女子一般,只求夫妻恩爱,儿女承欢。再兼如今情势,就算十一娘远离争斗,嫁予普通士子,难道晋王势败,京兆柳遭灭族之祸,十一娘便能明哲保身?只怕就算有这可能,十一娘也不会苟活,阿姑,只有十一娘成为晋王妃,咱们方才更有胜算。”贺湛虽然也不愿十一娘牺牲姻缘,然而情知此事已经不能挽回,这时只好以大局之利,说服莹阳真人允同。
他更加狠一狠心,用渥丹做为比喻:“澄台知道阿姑一直对五姐心怀愧疚,但当日即便五姐并未成为太子妃,裴郑二族也势必会引太后忌恨,灭族之祸难以避免,五姐就算与绚之……当年裴八娘,依然难逃一死!”
“罢了。”莹阳只觉心中剧痛,让她更加无奈的是那无能为力的懊恼,长叹一声,不由去看夕沉方向,那漫天艳丽的霞光,惨然摇头:“我知道何为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也知道我之期望乃痴心妄想,我是一个无用之人,无力助益你们太多,只能眼睁睁看着你们涉险,十四郎,裴郑二族若沉冤得雪,亦能告慰渥丹之灵,所以,若有我能尽力之处,你但说无妨,你也要记得,倘若你与十一娘再有任何闪失,我亦不能苟且偷生,你们两个不要因为顾忌我之安危,步步为艰尚且多存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