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望族权后(827)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十一娘也适时停止了追忆,因为她看清了陆离的神色。

惊觉仿佛面前的人,已经不知不觉间,因为时光荏苒而憔悴苍老。

她就忽然心慌起来,也分辨不仔细究竟在忧虑什么,沉默时更生懊恼,她仿佛不应提起涒如?

陆哥当年对她说起,没有及时赶回,导致涒如难产而亡,以她对他的了解,其实理应懂得陆离心中的愧疚。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没有真正放下呀。

所以,才会一直独身么?

十一娘想要劝慰,可突然发觉自己原来也有口拙的时候,她并不知道怎么开解他的心结。

还是他终于开了口:“五妹妹,不用担心,其实我知道涒如在天之灵,亦会欣慰你、我平安无事,只要我能助你,为裴郑二族平反,将来泉下相见,大约她也不会再埋怨我,所以我知道应当保重自身。”

十一娘终究还是一声长叹:“我知道八妹妹过世之前,心中的确不无遗憾,可她终究是幸福过,因为能够与陆哥喜成连理,纵然不能执手共老,最后一刻,至少并不觉得悲凉,八妹妹之逝,并非陆哥过错,你不要太过自责。”

陆离避目,看窗外正自明媚的一支花叶,心中不无刺痛:渥丹,我对涒如的亏欠,唯怕今生,都不敢对你启齿。

可是他却微微地笑了,仿佛一切已经释怀。

五月,不仅有裴八娘的生祭,还有太后的寿辰,当然,记得前者不过寥寥,后者才是举国官员关注的重点。

虽说韦太后已经听政数载,可论说成为大周帝国说一不二的执政者,其实尚且不足一年,故而这一年寿辰,不顾晋朔危急,又有新厥君居心叵测,她也决定要大张宴庆,新岁刚过,其实礼部便已知告各州府,让各级官员竭尽心意预备寿礼,遣员入京贺寿。

事实上刚及五月,长安城各大市坊便已开始了张灯结彩,兴庆宫甚至在四月初便开始忙碌起来——

因为太后决定翻修大明宫内苑,主要是她现在居住的篷莱殿,故而已经暂迁兴庆宫,寿宴主会场便定在花萼楼,百尺高阁,彩锦绕梁,宴会尚未列张,便有一连五夜千灯煌煌,楼下歌舞,至宫内延及街市,笙箫不断,琴瑟缠绵,一连八日取消夜禁,臣民同乐,这样的大庆,当年高祖帝六十大寿方有前例。

就连将大周带入盛世的武宗帝,都没有如此铺张的寿庆。

可眼下,有谁敢遣责太后逾制呢?便如王淮准,也深知不能去触太后霉头。

因为太后早已为自己大张宴庆找到了借口——据司天台官员观测天象,如今唯有举盛大喜庆,方能镇服蛮夷之乱。

而一年数日,花萼楼下皆会散发为太后寿辰专门铸制的庆典金币,京都百姓得到了“实惠”,亦不会再诽议太后铺张,百姓既然称颂,官员若有反驳,岂不暗怀叵测居心?

真正到了太后寿辰当日,一大早,高玉祥与谢莹便开始暗暗较劲。

梳妆打扮仍然是高玉祥“垄断”,谢莹便着重审察起太后身边侍奉的宫人,稍有面色不佳,并被其“黜落”,甚至早有准备,择选出不少名门贵女,干脆取代了高玉祥起初的安排,谢莹认为,让贵女们侍奉主宴之侧,才能更进一步显现出太后的高贵不凡,又鉴于预备寿宴之时,针对高玉祥择选的陈设、器用等物,谢莹都以不够珍贵驳斥,让高玉祥吃了不少闷亏,这个宦官对谢莹便各种抵触,好不容易等到谢莹离开,立马开始背后使绊。

“奴婢最近,不知为何,总是想起晋王妃,王妃当初在太后跟前,可从没行为过这些端茶递水之事,却总是能让太后开怀。”

太后立马听出了高玉祥的言下之意:“莹儿许多地方,的确是不能与伊伊相比,所以晋王妃,非伊伊莫属,而不能让莹儿担当,只是呀,不同性情才华,就有不同用处,就好比玉祥你,也是万万不能担当统领禁卫之职。”

高玉祥心中立马一凛,腰身又低伏下去几分:“奴婢哪有那等不知之明,奴婢呀,无非就只会侍奉太后,顶多与谢小娘子一般罢了。”

却正是“同类”,才会导致“相残”呢,高玉祥不无愤慨地想。

忌恨谢莹的并非仅只高玉祥,被她择中的一位闺秀,恰好是贺佶的妻妹杨十八娘,要说十八娘嘛,不但眉清目秀,也甚温柔敦厚,可她的姐姐杨氏,便是那位暗恋贺清最终却成为其侄媳的杨十五娘,此人性情可不一般,当年为同安公主侍读时就敢呛斥谢莹,如今她自恃为宗室妇,更加不把谢莹放在眼里,一见妹妹被谢莹颐指气使,顿时火冒三丈。

上前便是一耳光:“谢六娘,你算什么东西,也敢狗仗人势?我杨氏女儿,什么时候轮到你呼呼喝喝?”

谢莹脸上挨了火辣辣一巴掌,并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哪里忍得下这口气,可她才刚端起架子来,居然又挨了一巴掌。

“你给我跪下,你冲谁瞪眼?!在你眼中,可还有没有尊卑之别?”

偏巧这时,高玉祥竟然也到了现场,眼见谢莹受辱,心中那叫一个畅快,紧赶几步,上前“息事宁人”:“谢小娘子,太后就将升座,你怎么还只顾着这些闲事,快些去服侍太后吧。”

谢莹满怀愤恨没法倾泻,长长的指甲深入掌心,才能忍住胸口那团怒火,可转身之时,眼睛却掠过锋锐的杀意。

杨氏,很好,迟早有一日,我会让你尝尝什么叫做真正的颐指气使!

第789章 杀声不曾惊长安

不管底下人的互掐,太后寿辰一旦正式“揭幕”,当然不可能发生有如晋王府宴会时的事故,花萼楼内,不仅有诸妃嫔命妇,甚至文武百官也列席入座,事事处处,都显示这并非一国太后的例常寿宴,礼乐规仪,与天子圣诞无差。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太原府的寿礼,献礼者虽然甚至不是王府长史阮岭,仅仅为一员司马,不过太后也能理解,太原形势并非普通,据闻阮岭眼下还甚能担当,脱不开身也是情理当中,来个隶属毛维党羽的司马,倒也显示了“齐心协力”,至少太后认可这等表面文章。

那位司马,固然是毛维党,但也不敢毁损晋王府的寿礼,一共八人,展开一幅长逾两丈的绣画,只见锦幅之上,乌枝虬劲,梧叶灼金,远有山川秀丽,近有菊色俯映,赤凤昂首于梧桐之下,金尾铺展于峭石之间,虽多莺雀环绕,画面却不显繁艳,留白处云雾缭绕,恍然仙境。

是铺翠?这是一些男人的猜疑。

但不少妇人一眼认出,应是霓珍绣!!!

尤其坐在近处的妃嫔以及宗室女眷,甚至清楚看见了霓珍绣的标记。

“我早听晋王妃吹嘘她那霓珍绣,果然美轮美奂,恍眼看去,那丹翠二色,真如织羽。”太后这么一说,底下人自然一片附和。

“难得晋王妃一片心意,这幅绣品又的确精美,将来正好挂于篷莱殿。”

这么多的贺礼,太后唯一称赞的便是霓珍绣,纵然毛维派遣的那位司马,也是面上有光,就更不说诸多贵妇心中的算计了。

这哪里是推崇霓珍绣呀,分明便是显示对晋王妃的殊外恩荣,谁不知霓珍绣实为晋王妃产业?太后竟然乐于为她推广,还能是什么用意?

于是太后寿辰结束,诸多贵妇竟然不约而同前往上清观,倒是让莹阳真人哭笑不得:“我这里也没有霓珍绣品?各位若要求/购,那也得前往太原。”

贵妇们一时悻悻,她们可都是上有翁姑,中有丈夫,下有子女甚至子孙的人,哪能为求一件绣品,便千里跋涉?这也太为难人了吧!

绝大多数的女子,其实喜好的还是衣裙,可这必须量身裁制才能真正合体,否则绣样再是如何精妙,袖子过长过短,衣裙过肥过瘦,穿在身上都会影响美观。

然而没隔多久,众人便都听说了,原来西市裴氏绸庄,不但有霓珍绣披帛贩售,甚至可以接受订制衣裙。

上一篇: 重生蛊虫男配 下一篇: 前尘应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