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太紧张了,老师问模型公式推导的时候她没答上来。我要帮着回答,老师就说必须让她说,还说国一不是这么好蹭的。”
听到这里,林朝夕拍了拍李然的肩膀,安慰她。
“说针对不至于吧,不是有统一论文编号,老师也不认识你们吧?”旁边别的组的女生问道。
“认识的。”就在这时,李然直起身,林朝夕肩头是一片被她蹭上的眼影和睫毛膏。
李然:“我做过教务秘书,学术交流,见过主持答辩的王教授。”
旁边的女生有点不理解:“就因为你是三味大学的学生,永川大学的教授就要打压你吗,这也太小心眼了吧?”
“是不是因为图同构问题啊?”阿光忽然插嘴。
“你的想法很危险。”老王摸了摸下巴不存在的胡子,“但我觉得有可能?”
“你们在说什么?”林朝夕问。
“徒儿不知道,他们冯泰斗大半年前,在arxiv上发了个图同构论文。”老王一脸讲八卦的样子。
“arxiv?”
“一个学术界占坑网站,论文投稿期刊审稿期限普遍较长,发在arxiv上面主要为了证明你比别人先。”阿光回答。
“光兄狭隘了,它本身的存在,是方便我们同行间就某一问题进行前沿性的深入交流……”
老王还要长篇大论,林朝夕打断他:“然后呢?”
“然后我们老曾非常英勇,近期,他对冯泰斗这个论文提出了一些质疑。”阿光抢答。
“‘质疑’不够准确,旗帜鲜明的反对更恰当,学术圈反响强烈,令人愉悦。”
林朝夕沉默下来,两人口中的‘老曾’,当然是裴之的导师曾庆然教授。
那天建模大赛结束,她去找裴之拿书包,曾意外见到过曾教授。
当时办公室气氛凝重,而裴之和她去打印文章,也同样提到了“学术圈”……
她忽然有些警醒,难道就是因为这篇论文?
而且如果她没有记错,图同构……似乎还和pnp问题有一些关系?
第177章 号码
子图同构是一个np完全问题, 而图同构问题,至今未被证明是否属于p或np问题。
在曾经裴之翻译的讲座上,她大概听到过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一条楼梯将永川大学数学系楼宇分成两半。
另一半的走道上, 工人们扛着纸箱, 在清理办公室。
林朝夕看了一会儿,事实上她很想找个电脑搜索相关方面的详细论文,但现在她还是必须专注眼前的答辩。
“我们再对一遍答辩流程吧?”林朝夕转头,对老王和阿光说。
两人一脸懵逼:“你怎么变这么快?”
“因为我是女人。”林朝夕心不在焉地回道。
走进答辩教室前,林朝夕尚能和老王阿光打趣,而当她推开答辩教室大门,被教室内森森冷气一激, 她理解李然为什么会哭。
台下坐着两排老师,实际人数并不多。但他们每个人神情严肃,加之永川大学老校区灯光昏暗, 窗也被爬山虎覆盖大半, 因此令人倍感压抑。
林朝夕对答辩的困难程度有了预期, 所以没觉得多紧张,行礼致意后,她把u盘插入, 点开ppt。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们小组编号为205912, 建模大赛选题为b题:疑犯追踪。
此前她已经演练过几遍主讲内容,所以很流畅地开始问题分析和主旨阐述。
7分钟后,她完成所有陈述。
台下一片沉寂。
“背得很熟。”过了一会儿, 才有名女教师抬头,淡淡地说了一句。
当时林朝夕参加哲学系毕业论文答辩时,也收到了这么一句评价。但他们系老师和现在这位女老师说话时的神情态度完全不同。
光从这位女老师的眼神中,林朝夕就可以看出,她大概认为,她是来蹭奖的。
“因为我准备了很久。”她认真回答。
女教师垂下的眼帘又抬起,眉头皱了皱,很不悦:“那具体说说你们针对第二问的建模过程。”
林朝夕退后半步,让老王上前。
“是这样的,根据贝叶斯……”
老王声音刚响起,就被打断:“你说什么,我让她回答。”
女教师神情严厉。
李然刚才大概也遭遇了这样的情况,所以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
“整体数学建模部分由王天龙同学负责推导。林朝夕顿了顿,“我们认为由他回答会更合适。”
“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为什么会不了解建模公式?哪怕你只是一个一个普通数学系学生,对于贝叶斯公式都应该信手拈来。”女教师顿了顿,“你们三味大学数学系现在都是你这个学术水平?”
“他们的比我水平都比我好,我是哲学系的。”林朝夕答。
“虽然参赛宗旨中并没有明确表明不允许蹭奖,但现在建模比赛果然什么人都能参加了?”
“你蹭什么了?”老王看着她,忽然问。
“报告老师,整个论文的构架都是林朝夕同学提出来的。我们学校哲学系就这个数学能力了,算不上好,但还过得去。她我的徒弟,还准备考数学系研究生的,不是蹭奖。”
老王很难得认真说了一段话,但怎么听怎么都像是嘲讽。
“既然论文框架是她做的,为什么连最简单的模型推导都回答不了?”女教师突然显得非常愤怒, “哲学系跨考数学系研究生?你恐怕不知道吧,数学和你曾经学习的人文学科不同,它要求大量扎实演算和辛苦练习,所有的基础,都在我刚才的问题里,一知半解要不得!”
“我明白了。”林朝夕拿起粉笔,“我来回答吧。”
她面向黑板,开始书写。
虽然攻略上肯定有那么一句,不要和老师发生冲突,但现在都已经这份上了,说什么都没有用。
整体模型推导是老王负责的部分,但这些对她来说都是熟的不能再熟的内容。
从基础的贝叶斯公式开始,她写下了所有的建模过程,甚至把论文里很多省略的部分都仔细完成。
未免再被质疑,她同时把他们所使用的算法也简单推导了一遍。
这些内容其实非常基础,说不上高深,但所有证明推导都考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最后,她面对一整个黑板的粉笔字,放下笔,回过头。
老王和阿光目光亮晶晶的,偷偷在被讲台遮住的地方拍小手。
台下的老师都半仰着头,虽然没有说话,但目光中也没有之前的漠然和漫不经心。
台上台下,仿佛对峙。
终于,先前点她回答问题的女教师推了推眼镜,仿佛审核完所有答案,她低头写下一个分数。
林朝夕鞠了个躬,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等等,林朝夕是吧?”
林朝夕停住一切动作,循声望去。
“最后一个有问题,你为什么要从哲学系转数学?大四突然决定跨考,你不觉得,你的人生太随便了吗?”
那是一名,坐在教室最后排的中年男教师,目光犀利,像能洞穿一切。
林朝夕抿了抿唇,很想回答什么,可忽然不知该怎么回答。
在那刻,她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反而突然很想知道另一个人的答案。
她拿出微信,低头,在讲台下给老林发了这个问题。
“你可能觉得张老师对你太严厉,但在我们看来,你对数学态度太轻易。你觉得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轻易从哲学跳到数学是件令人得意的事情,对吗?”
“不是。”林朝夕否认。
“那正面回答我,你喜欢数学吗?”
“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林朝夕把手机放回口袋,抬头说,“我没有选择数学,是数学选择了我。”
——
走出教室,顺着楼梯往下,林朝夕和扛着纸箱的工人擦肩而过。
她为什么要从哲学转而去学数学,这是世界第二次回来后很多人都问过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