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必然幸福(967)

作者: 我不白 阅读记录

本来跟院子里的其他住家户借的,但却没借到。

这年头谁有一件衣服不是穿了又穿,想借到不容易。

本想拿儿媳家的,可是他们早已分了家,没钥匙进不去,也只能空手而回了。

“大爷一会儿有事儿吗?要是没事儿,帮我去百货商店买一身小孩儿穿的成衣?”

林微见大爷应了,递过去十块钱,“您看着买,正好快到晚饭了,您也买点吃的。”

送走老大爷,小护士就过来了,林微看了一眼输液的小女孩儿,又看了看张军媳妇儿,“医药费我已经付了,孩子就在这儿治疗,你先看着点儿。”

她说这话,也是不想张军媳妇儿把人抱走了。

张军媳妇儿本来还神色不定,闻言,便站在之前的位置等着。

林微拿着护士小姑娘的衣服,不好意思地道,“我能去你们的休息室换个衣服吗?”

“可以啊。”小护士笑眯眯的,“我正想跟你说我带你过去呢。”

她是本地人,在医院里工作两年了,什么地方摸的门清。

“谢谢你。”林微一边走,一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穿了她的衣服,她总归是要还一套新的给小姑娘的。

“我叫赵淼淼。三个水的淼。”赵淼淼小脸微红,“我出生的时候,我爸妈专门找人给我算了算,说我缺水,就给取了这个名字。”

“很好听。”

是个很温柔的名字。

林微换了衣服,之前脏掉的衣服装进小姑娘给她找的袋子里。

再次感谢之后回到病房,林微发现小姑娘并没有醒,而张军媳妇儿也不见了影子。

这是——

算了,在不在又有什么关系!终归是不放在心上的,无所谓了。

帮忙去买衣服的老人家才到病房门口,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就见一个黑瘦的男人闯了进来。

他右手缺了半段,只能用左手去触碰小姑娘的额头,半跪着的男人额头抵着小女孩儿,脊背紧绷,胸腔里的颤抖带出一声声哽咽。

林微咬咬嘴唇,没说话。

一声声压抑的哭声,让闻者忍不住心酸喉塞……

直到黑瘦汉子忍住呜咽,那年轻小伙儿才敢动动身体。

他瞧了林微一眼。

林微感觉到,看向他,眼里是明明白白的询问。

“要,要是没事儿,我,我得走了。”

年轻小伙儿说完,脸有些红。

他跟朋友约好了下午四点去给人看场子,现在耽搁了那么久,也不知道工钱会不会全给……

“谢谢你。”林微见他这样,走近他几步,低声问道,“是还要去上班吗?”

“我,我没有工作。”年轻小伙儿啃啃巴巴地说道,“我和我朋友找了零工。”

很实诚啊。

“你要是愿意,我可以帮你介绍一份……”工作。

大概是年轻人脸皮都比较薄,一听她这样说,年轻小伙儿赶紧摇了摇头,“不用了,我们自己找就行。”

说着,本想拔腿就走,可是瞄瞄林微,又有些舍不得,一时间竟有些傻愣愣的呆滞。

“我,我下午给你带饭!”

说完,不等回复人就跑了。

林微站在原地,伸出去的手僵在半空,“……”

都是当妈的人了,林微再怎么迟钝,也不会把面红耳赤眉眼含情给当作好心人的再帮助。

摇摇头,林微从病房门口走进去,看着张军,忍不住问道:“用她的意思,你是不要这个女儿的。”

张军看见林微,不复第一次的窘迫,但却有些沉重的疲惫。

“我们两个要离婚的时候,我加了这么一条。她同意了,便带着女儿改嫁了。”

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胳膊,“我断了半条胳膊,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卧病在床,儿子那段时间出水痘疹子,我怕传染上,也怕以后人家觉得我们是个拖累,影响了她嫁人……”

这个她,明显是指眼前还昏睡着的小女孩儿。

“她带女儿走的时候,谁也没说,我并不能找到她的住所,也无法看见我女儿。”

张军声音嘶哑,“四九城那么大,我才仅仅找了那么一丁点儿……”

要不是林微,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自己女儿一面。

“她妈不想带她,你何必勉强?”

看着他暴瘦的脸颊身陷,林微忍住了到口的指责,平静了一下道,“接伯父伯母来首都看病吧,钱我借你,你慢慢还。”

“好。”

张军郑重点头。

林微看着他,没问离婚原因,叹了口气,“我最近没什么要做的生意,你想学点什么?”

“我——”

张军才说了一个字儿,便苦笑着摇摇头,“我的本事大概就是管管账,进行一下人员安排……可这些,目前也无法保证。”

他得照顾爹娘。

“你先照顾老人家吧,等他们好了,估计我要做的事儿也要着手办了。”

林微看了看手表,留下五十张大团结,“你先用着,明天我看看怎么安排一下,把你爸妈接过来。”

第1242章 又找了个老头

跟张军说完,林微才有空去看门口等着的老大爷。

他正抱着一身儿小孩儿的衣服,安静地站在角落里。见林微看他,才抱着衣服走过来,“衣服总共花了八块九。”

说着,把找来的零钱也递给她。

林微接过零钱,笑着道:“谢谢您了,大爷。”

“这有啥谢不谢的!”老头摆摆手,满是褶子的脸上舒张开一点笑,“也是这孩子命大,遇上你。”

这年月,有多少人生了重病没钱去看,只能等死。

他也只能看着,却没心力去插手。

“我也是巧遇罢了。”林微小小叹了口气,有些遗憾,“我是经一忘年交介绍,来找王师傅的,结果他却搬家了……”

人没找到,先做了个好事儿。

也算有失有得吧。

“忘年交?可是头发花白的一林姓老头,笑眯眯的,喜欢些老旧物件,整日往东单闲逛,也爱追大筐?”

老头看着林微问道,面上也没显出亲近来。

追大筐?

林微一愣,“您前面说的都对,可是,‘追大筐’我不知道是什么……”

林老没说过这个,她平时也就是心血来潮了去那边晃悠一下买上几件,所以对“追大筐”根本不了解。

老头笑笑,有些神秘兮兮,声音也压低了一些,慢慢跟她说了这个词儿的来源。

原来首都周边的农民,用自行车驮上两个大筐,装着十里八乡收来的老物件,十来辆结成队,半夜出发,往文物商店送货。

自行车队来得早,而商店还没开门,没多会儿,门口就已经排起长队。

在这些队伍旁边,经常傍着一群城里人,跟他们搭讪、闲聊。

而这些人,林微想着,应该是玩古玩的“先行者”。

因为时代问题,经济条件不怎么好,所以文物商店收货出价很低,收购条件也十分苛刻,稍有残次,就被拒收。

而门外那些“先行者”,则伺机过来谈价,把农民卖不出去的货截留下来。

这便是“追大筐”的由来了。

“因为算是抢生意,所以这事儿都是偷偷的,没人愿意,也没人敢声张。”老头笑道,“我嘛,也跟着林老去过几趟,只是手头没钱,见了好东西又实在心痒难受,后来就不常去了。”

林微闻言,都想致敬前辈了。

这应该算是首都古玩市场的“史前期”,而眼前的老头与林老交好的这批人,应该就是“先行者”了。

“您老有工作吗?”林微笑眯眯地问他,要多纯良便有多纯良。

“我啊,早就退休了,如今是我儿子顶的班。”只是退休的时候他工级不高,家里花钱的地儿又不少,只能光看着。

他喜欢这东西二三十年了,也算是有些研究,可惜就是手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