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闺密事(159)

方氏嗯了一声,又带着些看笑话的意思:“老王妃可跟她女儿不同,她看的这位卫七小姐眼珠子似地呢,也不知道老王妃晓得女儿这么讨厌外孙女儿,该怎么样。”

为着陈绵绵冤枉了卫安的事儿,老王妃对着她好久都没有笑脸呢。

何况虽然庄奉的事儿瞒着,可是这京城的人哪个不是人精,多多少少都闻得出些动静,世子出事不能承爵,王妃因为世子出事心里难过去清修了,有年头的世家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可都是因为卫安。

也不知道对着亲生女儿,老王妃能不能也是同样态度。

老王妃还真是同样态度,听了崔嬷嬷说卫安没来,她当场就怔怔的坐了半响。

长宁郡主回来之前,卫安就时常过来,最后一次过来还同她说,大约有一阵子不能过来了,让她保重身体。

现在看来,卫安没有说错。

她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心里难受的很。

女儿回来,她当然是开心的,面上说的多绝情,可到底是肚子里掉下来的肉,她哪里真的有不希望长宁郡主好,不希望跟长宁郡主亲近的?

可是这女儿做事却总是这样子不留余地。

她明知道自己跟卫安的感情。

可她一回来就特意昭告天下,她是如何的看不起卫安,是如何不待见这个女儿。

这样子尖酸刻薄……

崔嬷嬷壮着胆子上前喊了她一声,她才回神。

回神以后就是长久的沉默,她是想看外孙外孙女的,更想看女儿。

可是,这样不是为了长宁郡主好。

她要是不给长宁郡主一点儿教训,长宁郡主只怕会变本加厉。

可是卫阳清可不是那种能一而再再而三忍耐的人。

何况想着卫安,她心里就酸得很。

过了半天,她才叹了口气:“告诉王爷,我乏了,懶怠见,怕过了风寒给他们就不美了。他们长途跋涉,让王爷留他们用饭,我备好的年礼,到时候一并给他们带去。”

陈嬷嬷不在,崔嬷嬷就是老王妃跟前最亲近的,她惊讶的睁大眼睛,有些踌躇:“这……您真的不见郡主一面?”

------------

第209章 母女

崔嬷嬷是老王妃跟前的亲近人,她亲自过来跟长宁郡主说老王妃乏了的时候,脚都有些打颤。

日子再往前些年数,那时候的长宁郡主就骄横得整个京城都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看她的脾气也实在不像是有长进。

可是没料到,这回过去,头一回长宁郡主竟半点儿脾气也没发。

不仅没发脾气,还让葛嬷嬷递了个红封出来。

崔嬷嬷有些受宠若惊,拿着红封竟头一次有些不知所措。

葛嬷嬷跟她也是旧相识了,拉了她往旁边去,又让她把红封收好:“郡主的脾气您还不知道?她既然让您拿着,您就放心拿着”

收红包的规矩自来都有,可是跟长宁郡主拿红包,崔嬷嬷还是头一次,听了葛嬷嬷的话才算反应过来:“老姐姐,你也是个明白人,这次老王妃”

她叹口气:“老王妃心里不好受,你就多劝劝郡主。”

劝倒是想劝,可怎么能劝呢?

葛嬷嬷苦着脸,唉声叹气了一阵,又张嘴问崔嬷嬷:“是不是还因为上回的事生气呢?世子怎么样了?怎么都没瞧见他?”

当初葛嬷嬷灰头土脸的回南昌的,还真不知道后来庄奉到底是怎么样了,至于镇南王妃,这就不勇打听,问一问就知道。

崔嬷嬷停了会儿才摇头:“世子爷的事也不是世子爷了,世子爷在蓟州出了事,如今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听说开了年就要回来休养”

葛嬷嬷不禁连身上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谢过了崔嬷嬷的提醒,回屋去告诉了长宁郡主。

她知道长宁郡主的脾气,小心翼翼的忍着胃痛弯下腰来劝她:“她毕竟是老王妃一手带大的,就算是养个丫头,那也得有些感情了。您既然知道了,以后面上就稍稍和缓些”

长宁郡主没有说话。

她不明白她为什么就得面子上做的好一些。

她都已经告诉老王妃了,卫安那个贱种不是她的女儿。

可老王妃大约是人老了脑子就糊涂了。

她牵了牵嘴角,嗤笑了一声。

也不是糊涂,从年轻时,老王妃就总是跟她做对,她做的多少事都是老王妃不许的?嫁卫阳清她也不许。

还为了明鱼幼生她的气。

明鱼幼又是明鱼幼。

她都不知道老王妃到底是她的娘还是明鱼幼的娘。

她怎么就那么喜欢明家人?

就那个贱种,也宝贝的跟什么似地。

葛嬷嬷有些发怵,再要劝的时候,那边卫玉珑已经回来了。

镇南王府里并没有什么年纪相仿的玩伴,唯一一个庄容,还是个勤奋的,整日里都窝在书房里,她觉得没什么意思,也就不乐意再在那边常棣轩坐着,跑回来找母亲了。

这还是她记事以来第二次回王府,头一次回王府的时候太小,只模模糊糊记得外祖母是个很慈和的老太太,辈分高心地也好,给了她许多的礼物。

她在南昌府少听母亲提起过外祖母,只知道母亲上回专程让老王妃把东珠拿来给她做鞋子的事,觉得外祖母定然是好的,就晃着长宁郡主的胳膊要去见老王妃。

屋子里静的很,除了卫玉珑,没人敢吭声。

长宁郡主转头瞥她一眼就皱起眉头来:“怎么都穿上大氅?外头那么冷。”又问:“你妹妹呢?”

卫玉珑就吐了吐舌头:“我一路跑过来的,不觉得冷。妹妹留在常棣轩了。”

长宁郡主替她理了理衣裳,这才告诉她:“你外祖母身子不爽,咱们这回就不见了”

卫玉珑敏感的察觉到了不对。

她是个很聪明的女孩子,自小被父母捧在手掌心里,这样的女孩子,对于改变的环境的洞察力是惊人的。

哪里有因为身体不好就不见女儿的道理?

她反正并不知道。

何况这个女儿和外孙们还都是千里迢迢,相隔多年回来的。

她怔怔的立了半响,有些惆怅又似乎有些失望的小心翼翼的问:“也是因为姐姐吗?”

她已经知道卫安不是她一母同胞的姐姐,心里之前对姐姐的向往也因为这个,再加上长宁郡主和嬷嬷们的冷淡闲谈而消失了。

她也知道,父母亲关系的变化就起源于卫安的身世。

因此她也是有私心的。

回来以后,母亲冷待卫安,她也就跟着一言不发,换做平常,她是怎么都会说两句话的。

现在却只好叹气。

长宁郡主伸手把女儿揽进怀里,满面阴沉的摸她的背:“说的什么傻话?那是你亲外祖母,说是得了风寒,怕把风寒过在你和你哥哥身上眼看着就过年了,后两天来,一样能见得着。”

卫玉珑觉得不是这样的。

可是对着显然已经很不开心,却尽量在哄自己安心的母亲面前,她张了张嘴,反驳的话却说不出来,靠在母亲怀里有些委屈。

卫安毕竟不是她亲姐姐,可她却是老王妃的亲外孙女,为什么老王妃分不清楚亲疏远近呢?

长宁郡主哄她一哄,等到那边说镇南王和卫阳清叙话毕了,才让葛嬷嬷领卫玉珑出去玩儿,又特意看了葛嬷嬷一眼:“既然二公子在家里闲着没事儿,不如告诉二公子一声,让他领着阿珑四处去玩玩,这个时候,梅花坞那边的梅花应该也开的好了,就去那儿吧。”

葛嬷嬷连忙答应了领卫玉珑出去,长宁郡主自己吩咐人理了妆披上了斗篷往镇南王那里去。

镇南王虽然有一阵被送回过家乡,可是算起来,在王府的时间并不算短,跟她是有些亲情在的,见了她连忙笑起来,又让她坐。

长宁郡主依言坐了,含着泪看向镇南王:“哥哥,母亲跟你说过卫安的事没有?”

上一篇: 星际第一大法师 下一篇: 弄死那朵白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