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笙(628)
这些人都有很明确的不在场证据,萧良离开了花楼,但是他们却是一直没离开的,花楼里的姑娘都能作证。
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哪个也不好轻易得罪,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十分着难。
可再着难,这案子也总得办,皇上亲自下了命令,他们哪敢怠忽职守,因而一从宫里出来,便各自分头忙去了。
就在刑部和大理寺忙活这案子的同时,京里又传出了两则流言,一则是说萧良是陆铮为泄私愤狠心杀害的,另一则,却是说萧良是瑞王派人杀的,因为萧良曾经因私惹了瑞王生气,瑞王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后来气不过,便暗暗派人将萧良杀了。
这两则流言一传出来,京里头就议论开了。
百姓们不解其中深意,但朝臣们大都明白,这样的流言传出来,恐怕不只是传流言那么简单,而更有可能是,太子一派和瑞王一派在斗法。
本应该引起轩然大波的流言,因为各家静默不言,而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水花,但是,其他人能装作不知道,刑部和大理寺却不能。
这样的流言,皇上肯定会得到消息,皇上得了消息不要紧,要紧的是,肯定会找他们去问话,或许还会找陆铮和瑞王问话,这个时候,他们若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势必要被皇上迁怒,所以,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左思右想之后,还是咬牙分别去了护国公府和瑞王府问话。
去护国公府的时候,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好歹心里还有点儿底,因为知道陆家不是仗势欺人不讲理的人家,就算生气,也不至于叫他们太过难堪,只要他们摆明态度,客气一些,只说是例行公事去问问,应该也不要紧。
而事实也果然不出他们所料,他们到了陆家,陆家人虽说也不高兴,但是并未迁怒他们,他们问什么,陆铮都配合的答了。
说实话,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也不相信人是陆铮杀的,但是,外面流言传成那样,他们总要过来问问,哪怕走个形式呢,现在见陆铮坦坦荡荡,丝毫没有害怕心虚的样子,心里头便都不由更加偏向陆铮了。
离开护国公府,二人又一同去了瑞王府。
不过这一次,他们心里可就没有去护国公府时那么轻松了。
瑞王脾气急,那是满朝皆知的,瑞王脾气上来了,连自己的亲外祖父汪尚书都能怼,何况他们?
结果,叫他们二人意外的是,他们二人胆颤心惊地去了瑞王府,竟然还受到了礼待?!
瑞王配合的让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以为自己走错了门,问错了人?
瑞王的态度着实有些奇怪,不由地引起了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的怀疑,但二人也都为官多年了,深谙官场之道,虽说他们二人都是清流一派,并不站队,但是,想要在朝堂官场上生存,一味的耿介直言肯定是不行的,必要的时候,总要学会变通。
没凭没据,他们不会当着瑞王的面说怀疑他,有些事情,自己心里有底便行了。
问过了话,瑞王自然也是有着很充足的不在场证据的,所以,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便也告辞离开了。
等送走了他们二位,瑞王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的干干净净,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戾气,“这王忠肃和赵旉还真拿着鸡毛当令箭了,以为有了父皇撑腰,就敢来盘问本王了,真是好大的胆子!”
旁边的下人听了这话,吓得大气都不敢多出一下,一个个头垂的低低的,恨不得瑞王注意不到他们的存在。
瑞王说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拿着鸡毛当令箭,这话要是传到皇上耳朵里,只怕治他个大不敬的罪名也是可能的,谁不知道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是奉了皇命来办案的,瑞王说他们拿着鸡毛,这不是将皇上的命令比作鸡毛么!
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也就瑞王敢说了!
得亏汪德蒲已经走了,要是此刻在这里的话,只怕又要叫瑞王气个好歹出来。
瑞王本就戾气重,瑞王妃死后,他脾气就更坏了,阖府下人就没有不害怕他的,这会儿他明显心气儿不顺,自然没人敢去触他的霉头。
而瑞王自己骂了两句,大概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便也不骂了,抬脚离开了前厅,往后头书房去了。
第807章 策反
瑞王去书房自然不是为了做学问,而是跟门下清客商谈此事的应对之策。
这时候,他才稍微生出了点儿外祖父说的也没错的心思,太子那边果然派人传他的闲话了,只是,他的关注点显然有点儿偏,相比于如何应对眼下的情况,他更想知道的是,太子是怎么知道上次萧良向他传假消息那事儿的?
他身边有太子的人!
这个认知,让他浑身都不舒服起来,虽说还未到达如坐针毡的地步,但也是膈应的慌。
一想到他身边有太子的人,他就看谁都不顺眼。
瑞王这边在商谈应对之策,陆铮那边自然也没闲着,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刚走不久,文韬、杜奕衡和林子轩就上门来了。
他们这回来,当然不只是单纯的上门做客,主要也是为了萧良这个案子,他们家里的长辈这时候不好出面,便叫几个来往密切的小辈过来传个话,这样别人即便见了,也不能说什么。
他们几个自小一起长大,感情好是众所皆知的,陆铮被人泼了脏水,几个兄弟上门来问问总是可以的。
陆铮直接将人带到了自己的书房,兄弟几个关起门来谈了许久,直快到晚膳时分,文韬、杜奕衡和林子轩才走。
陆铮亲自送的人,回来时在垂花门后看见了一道一闪而过的身影,脚步却没停,似乎并未发现有人跟着自己,继续往前走着,准备回自己的院子。
……
永宁侯府。
今日晚膳前夕,徐氏派人来请,所以,安笙今儿的晚膳是在松鹤堂用的。
徐氏没请别人,单只请了她一个,席间也完全没有避讳地提到了外面流传陆铮杀了萧良的流言,言语间的试探和掩藏不住的势力让安笙分外倒胃口,尤其是,徐氏话里话外的埋怨,更叫安笙生气。
昨日还将陆铮夸成一朵花,今儿立马就变了态度,也是难为徐氏这么“能屈能伸”!
不过,徐氏虽然平时也势力,但却并不是这么不分场合不分情况的,徐氏说话向来喜欢采取迂回政策,尤其是对待陆铮,因为顾忌护国公府的权势名位,徐氏说话还是比较小心的,每次跟安笙打听什么也多是迂回曲折地问,像今日晚膳上这样直白的埋怨,却是没有过的。
这让安笙又留了个心眼。
晚膳没吃多少,安笙一回去,就叫郑妈妈来问话,问她今日都有谁去过松鹤堂,分别待了多久。
当得知方氏午膳后去过松鹤堂,且待了很长时间后,安笙就知道,定是方氏又在背后撺掇徐氏了,一定是方氏跟徐氏说了什么,徐氏晚膳时分才会跟自己说那些话。
从觉得她没希望被陆铮克死后,方氏便开始致力于破坏她这份姻缘,几次对自己出手没什么成效,现在将主意打到陆铮头上去了么?
“小姐,要不要奴婢再想办法打听打听,大夫人在老夫人房里都说了些什么?”郑妈妈问。
安笙摇了摇头,“不必了,无非就是些污蔑陆铮,和危言耸听的话。”
在徐氏心目中,谁也没有顾家的荣华富贵重要,徐氏是个势力的人,方氏能撺掇着她对陆铮心生埋怨,必定是借由萧良被杀一案牵扯到了顾家的名声上面,只要方氏说陆铮会影响顾家的发展,徐氏绝对会将陆铮埋怨上。
“再去找找袭香,她若是再不同意,就将那日的事情跟她说说,就算威胁,也将她说动了!”
安笙不打算再等了。
从那日方氏和袭香等被困京郊后,安笙一直在让郑妈妈背地里策反袭香,但袭香一直不肯给准话,总是含含糊糊,像是下不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