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罪无可赦(200)

作者: 形骸 阅读记录

其实那些人一天只在我们家吃一顿饭,他们一大早起来就出门进山了,晚上才回来,就晚上一顿饭。

不过,每次吃饭,他们都要我们两口子作陪,跟我们打听一些当地的事儿,什么历史啊,传说啊之类的。

我就摘着小时候从老人那儿听到的事儿讲呗。有一件事他们特别感兴趣。

就是建国前的几年,按说那会儿抗日战争早就结束了,小日本已经投降了,早就撤了,可不知怎么的,有一天山里突然跑出来一队日本兵,二十几个人。

他们穿着日本军服,手里还拿着刺刀,叽里呱啦地说日语,还要杀村里的老百姓,被民兵缴了械关进牛棚里。

这事市里很重视,专门派了懂日语的翻译来审讯,怕他们是日本间谍。

这一审,可就奇了,那二十多个日本人只当他们还没战败,还跟审讯官儿耀武扬威,说打日本帝国如何如何厉害,我们中国人——他们嘴里说的是支那人——如何如何猪狗不如。

负责看守他们的民兵气得不行,当场就掏出枪来,要杀这些日本兵,还是被审讯官给拦住了。

后来继续审,才发现事情怪得很。

那些日本兵好像穿越了似的,他们进山的时候是好几年前,当时日本还没有战败,据他们讲,只是进山呆了半个多月,最多不超过一个月,不知道为什么出来就是几年以后了。

那些日本兵不相信日本已经战败,又哭又闹,问他们进山干嘛去了,他们也不说,审讯没法继续。

审不出个结果,上面大概是觉得这些日本兵带了什么特殊任务进山的——我听说,当年日本侵略咱们的时候,没少搞小动作,勘探了不少地方,找金矿什么的。

可能上面觉得这些日本兵就是带着这种任务进山的吧,就把人带走了,还派下来一队搞地质的专家进山。

可是啊,后来出事了,那队人没能出来。”

中年人摊了摊手,示意自己已经讲完了。

吴端道:“你接待的那些游客,就是对这件事特别感兴趣?”

“是啊,问东问西的,不过我给他们讲的,也都是些传言,我哪儿回答得上来他们的问题。”

“他们都问了些什么?”

“嗯……我想想,比如日本兵是不是夏天从山里出来的?他们出来的时候,身上有没有带什么东西?村民进山采药有没有碰上什么怪事?……对了!还有一件事他们也挺感兴趣!”

“什么?”

“一个传说,这个就纯粹是传说了。”

吴端做了个“请讲”的手势。

“传说古代的时候,我们这儿有过一个小国,国家的皇位传女不传男。”

“传女不传男?那也就是说,这个国家只有女皇帝?”

“嗯嗯,据说最后一任女皇帝是个暴君,天天求长生之术——古代皇帝嘛,都好这个吧——后来真有一个能人,帮她找到了长生的法子。

据说这法子就是在我们这儿的山里找到的,具体是什么法子,为什么在我们这山里找,我就不知道了,总之女皇帝用了那个法子以后,就成了神仙,神仙可不就是长生不老。

其实吧,我以前一直以为这传说是现代人编的——为了让我们这儿的中药材好卖呗,编个长生的传说,好像吃了我们这儿的中药就能包治百病长似的。

我都不信的事儿,没想到那些人却特别感兴趣,问了很多问题,可惜我都答不上来。

哦,对了,他们还专门去跟村里的老人打听呢,不信你们去问。”

男人似乎没什么可讲的了,便总结道:“反正,在我家住的那几天,他们没少跟我打听村里的传说。”

吴端又追问道:“那您注意过那些人的行李吗?他们都带了些什么您有没有看到?”

“那可不知道。”男人道:“他们的行李都包得严严实实的,我们盯着人家东西看也——忒没出息了,对吧?不好那样吧……”

男人想了想又道:“不过他们行李特别多。”

“特别多?”

“那些人进村的时候,本来就人人都有随身的行李——就是那种特大号的登山背包,几乎人手一个。

等他们进山的那天一大早,又来了一辆面包车,送来了一车行李——也都是打包好的背包,看不见里面装的什么。

反正吧,那些人进山的时候大包小包,还让我老婆帮忙烤了几十个大饼,另外两家他们住过的人家也帮着准备了不少干粮腊肉什么的,看那样子,好像要去山里住个把月。”

“你对那些人的长相还有印象吗?尤其是领头的。”

郑队接过话头道:“画像已经出来了。”

说着,他将一张画像递给吴端,吴端和闫思弦低头一看。

是个中年男人,留两撇小胡子,眼睛细长,那双眼睛给人一种贼溜溜的感觉,让人看了觉得不太舒服。

吴端继续问道:“除了长相,那些人还有什么特点吗?你仔细想想,比如……呃……口音?”

这倒提醒了接受询问的村民,他道:“全是南方口音……不对,还一个女的,那女的虽然不是领头的,但能看出来,她是领头的跟前的红人,她好像连中国话都说得不利索,老是说外语。”

“她是个中国人?”

“应该是吧,跟咱们长的一样啊,黑眼睛,黑头发。”

第245章 盗墓吹灯(3)

村民想了想,又不太敢确定,只道:“那女的不住我家,就有两次听她说过话,具体的情况我不太清楚,要不你们到另外两家再问问。”

“行。”吴端倒是理解村民不咸不淡的态度。

镇派出所的人来,他们要讲述一遍事情经过,南城分局的人来,又是一遍,现在闫思弦和吴端来了,这至少是村民第三次讲述事情进过,又配合警方画像,细致地描述嫌疑人长相,的确麻烦人家了。

于是出了门,吴端便问郑队道:“之前您这边询问村民,有录音吧?”

“有的,”郑队道:“都在我手机里,现在就发你。”

“行,多谢。”吴端继续问道:“村民说有一辆面包车,来给那队游客送过东西,查车了吗?”

“正在查,已经调了交通监控,不过……你也知道童村这地方,在咱们市管辖范围边上,跟周边其它两个城市距离也不算远,村里监控坏了,啥都没拍到。

弄不清那面包车是从哪个城市开过来的,图侦工作量很大,一时半会儿可能查不出来。”

郑队一边给吴端发送录音,一边问道:“你们住哪儿?镇上还是村委会?”

吴端想了想道:“村委会吧。”

许多村子没有招待所,警察下来办案,便暂住村委会,大家挤一挤凑合能睡觉就行,也正因此,刑警这行女性很少,有也大多是文职,倒不是性别歧视,出门办案的确不方便。

郑队将两人带到了村委会,并道:“那晚上我就带着分局的同志们去镇上招待所住了,免得挤在一起大家都休息不好。”

“你们先回吧,”吴端道:“这案子暂时不需要铺那么多人力,先得想办法查明游客的身份,回墨城吧,跟周边城市也打个招呼,查一查登山户外用品店,看最近有没有比较大宗的买卖,这么一大群人,如果是在周边城市买的装备,肯定能查出来。

还有南方口音,请求南方几省支援的事交给我,我把画像发过去,从警方已知的古玩销赃渠道、已经入狱的盗墓贼入手,看能不能找到认识嫌疑人的人来。”

“行,那我这就回去,用不用给你留几个帮手?”

这次,不等吴端开口,闫思弦先道:“谢谢您,不用了。”

吴端不明白闫思弦的意思,却也并没反驳。

中午吃饭。

“打听当地传说……重装进山……假借游客名义……命案……还有,疑似华侨……是盗墓了吧?”闫思弦拿着筷子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