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阳郡主(重生)(12)

殷长欢抿了抿唇,应该不会是她想的那样吧?

事实证明就是殷长欢想的那样,皇帝语气沉痛的告诉她她娘是被人害死的,郑太后发现了不对想要调查这件事但被人察觉,还差点被害。

皇帝信誓旦旦,“长欢放心,皇舅舅一定会为你娘报仇的,为母后出气。”

殷长欢低了低头,狠狠憋一口气,再抬头时眼睛和脸都红了,“多谢皇舅舅。”

……

金銮殿上,本该严肃上着早朝但因为龙椅上人的缺席而有些吵闹。

有官员实在等不住了去和公公打听,得知皇帝在来金銮殿的途中赶去了慈宁宫。

“这么早去慈宁宫,难道太后身体有恙?”

“这倒没听说,只是据传皇帝听了慈宁宫掌事太监的话后神情很严肃。”

说话的几个人互相看了看,凑到了大理寺卿郑大人旁边。他是郑老将军的二儿子,郑太后的侄子,若有人能知道这件事那只能是他了。

“郑大人你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不清楚。”

有人突然道,“听说郡主也在宫里。”

在京城,只说郡主两个字指的一定是德阳郡主,不知何时就形成了这个定例。

众人的目光又移向殷国公,他是郑太后的女婿,又是德阳郡主的爹,要是有什么事他也有可能知道吧。

殷国公还没开口,郑大人语带嘲讽的道,“他忙着宠爱他小女儿和他侄女,怎么可能会知道这些事。”

这语气太不善了,众人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同时心里还很疑惑。虽然以前郑大人也没有和殷国公这个表妹婿很亲近的样子,但也没有现在这么阴阳怪气的。发生什么事了!

有和郑大人交好的人拉了拉他的袖子,低声问,“怎么了?”

郑大人理了理袖子,用众人都听得到的声音道,“没什么,就是看不惯有些人一碗水不端平,偏向小的让大的受委屈。”

这话太有指向了,这不就是说殷国公对德阳郡主不好吗。

“郑大人,”殷国公走到郑大人面前,脸色微冷,“那不过是家中姐妹拌嘴,你又何必说得这么严重。”

郑大人很不屑的嗤了声,然后对他的友人道,“我不和偏心眼的爹说话。”

友人:……

接下来众人发现今天殷国公的运气似乎不怎么好,不仅被郑大人阴阳怪气的冷嘲热讽,还被皇帝冷冷训斥了一顿。

皇帝训斥臣子是常事,但殷国公作为嘉怡长公主的夫婿,德阳郡主的父亲,几乎没被皇帝这样不给面子的说过。

皇帝虽然没有千古一帝的头脑,但他也不蠢,如果有人会对嘉怡不利,那殷国公就是最可能的那个人。

而且他有一件事没有告诉太后,当年他得知嘉怡心仪还不是殷国公世子的殷博文,为了满足妹妹的愿望,他跟殷博文深谈了一次。

早朝结束,皇帝将殷国公留了下来。

御书房,殷国公维持着躬身行礼的姿势,皇帝坐在书案后批阅奏折,好像没有看到下方的人。

他们是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事是殷博文做的,但他是皇帝,皇帝做事要证据是讲理,但不要证据也没人敢说他不对。即使不能立即处置了殷博文,让他受点小罪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而且就算这事到最后不是殷博文做的,那他作为嘉怡的夫君,没有保护好嘉怡受点罪也不算什么。

总而言之,现在皇帝很看不惯殷博文。

这天,很多人都看见了殷国公扶着腰,一瘸一拐的出宫。

……

皇帝离开后,郑太后告诉殷长欢那个下药的人是慈宁宫的一个老人,在慈宁宫做事十几年了,而且上次没有查出她有问题。

郑太后行事小心,自从怀疑慈宁宫有别人安插的钉子后她就没有用过慈宁宫的饭食,吃的都是暗卫送来的,这才没有着了她的道。

殷长欢听了吓得一身冷汗。

郑太后再道,“哀家昨日查过了,只是结果指向赵太后。”

赵太后是皇帝的生母,在皇帝登基后也被封为了太后。因为一些原因最近这段时间去了护国寺,美其名曰为国祈福。

殷长欢思索片刻后摇头,“不是她,她可能有谋害外祖母的心但她没有理由害娘。”

“这更像是幕后之人找的替罪羔羊。”

第10章

“那外祖母把这件事告诉皇舅舅没有?”

郑太后点头,“没必要瞒着,你都能看出来的事你皇舅舅自然也能想得到,且那边毕竟是他的生母。”

就算皇帝和赵太后感情不好,那也容不得有人陷害赵太后。

殷长欢又问,“那个人是怎么把人安排进来的?”

她的外祖母是上一任皇后,做了太后也比皇帝生母赵太后风光,可想而知她的本事,居然能有人藏在慈宁宫十几年而不被察觉。

郑太后缓缓一笑,语气飘渺,“慈宁宫不是铜墙铁壁,只有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他们要安插人进来总能找到机会。”

这步棋本来就是为她准备的,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命,在长欢的上一世也的确要了她的命。

……

郑太后没有把这件事瞒着,很快京城大部分人都知道了有人要谋害郑太后,差一点就得手了。

有人联想到皇帝对殷国公的态度,怀疑这个人是殷国公。

“怎么可能,如果真的是殷国公所为你以为他还能出皇宫。”

“那你说皇上为什么突然这么对他。”

“或许是公务上出了错,”说话的人想到了郑大人的话,“也许是皇上知道了殷国公对郡主不公的事。”

诸如此类的猜测在京城众多府邸内响起,包括殷国公府。老夫人甚至去了外书房询问殷国公,不过她不是直接问殷国公是不是谋害太后的人,而是问皇帝为什么这么不给他脸面。

殷国公替老夫人斟茶,“是公务上出了问题,母亲不必担忧。”

母子俩心中都有事,没说几句老夫人就起身要离开。

在踏出房门之际,犹豫许久的老夫人终于还是转身,声不可闻的问,“太后那边是你做的吗?”

殷国公摇头,“不是儿子做的。”

“真的?”

“真的。”

老夫人提着的那颗心这才放下,想起另外一件事淳淳告诫道,“长欢也是你的女儿,虽然没长在殷国公府,但你也要多关心关心她,不要太偏袒殷琳。”

殷国公皱眉道,“殷琳是儿子看着长大的,实在不忍心责怪她。”

老夫人叹气,语重心长的道,“做父母的终究有一天要离开,真正能陪伴一辈子的是兄弟姐妹。长欢是端王的未婚妻,未来不可限量,以后殷琳姐弟还要靠她照扶,你不要让她们姐妹成了仇人。”

殷国公默了默颔首,“儿子以后会注意的。”

老夫人道,“我也只是提醒你一声,上一代的事和孩子无关。”

“儿子明白。”

护国寺,得知郑太后被人谋害,赵太后冷笑一声,惋惜道,“怎么没把她害死。”

赵太后是皇上的生母,先皇的妃子,当时她为了争宠利用还是个孩子的皇上,害得皇上高烧不退,差点就丟了性命,此后先皇便让还是皇后的郑太后抚养皇上。

皇上和郑太后母子情深,赵太后对此十分不满。过年时赵家出事,赵太后求情不成,一气之下便来了护国寺。

“母后慎言。”嘉和长公主拧眉,挥退了宫女。

“怕什么,这些都是哀家的心腹,不会说出去的。”赵太后满不在乎,“就算说出去了哀家也不怕。”

“母后,您不怕别人难道不怕皇兄生气吗?”嘉和长公主十分无奈。

赵太后顿了一下,而后幽怨道,“你皇兄只会偏袒慈宁宫的那个,又何曾想到过哀家才是他的母后。”

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几十年了,嘉和以前还会安慰她几句,现在已经当做没听见。她转移话题,“母后可想过这幕后之人是谁?”

上一篇: 女主都和男二HE 下一篇: 反派大佬破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