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在现代(10)
为了让老庄信任,孟冉秋在信的最后附上了她前世那位皇帝丈夫的一段轶事。
信寄出的时候,颍河一高已经开学了。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孟冉秋很快投入到新的学习中。
颍河一高的作息时间与逍遥一中基本相似。不过一节课的时间从四十五分钟调整到了五十分钟。一周上六天半的课,几乎所有同学都住校,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
周六和周日的上午做考卷,考试当周学习的内容。每月一次月考,每个月放假两天。除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周考和月考时,老师基本不监考,同学们自己做题,自己对答案,不会的举手问,老师再讲解。
孟冉秋体会到了与逍遥一中不一样的紧张感,也意识到为什么颍河一高作为一个县级高中,高考上线率会百分之百。除了老师认真拼命,同学们也在环境的影响下,一个个如拼命三郎。
颍河一高的作息时间虽与逍遥一中大同小异,但实际上却有很大不同。比如早读七点下课,七点到八点是早饭休息时间。逍遥一中的同学会慢悠悠地吃个饭,再玩耍嬉闹到上课时间。而颍河一高呢,七点十五分班主任就在教室门口等着了。
七点半,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你要是去得晚些,班主任的目光就如冷风一样在你身上吹过,一次两次还好,第三次你还好意思在操场上散步闲逛吗?
与此相同的是中午十二点到两点,虽然学生宿舍就在教学楼后面,可从没有人在宿舍睡午觉的,大部分同学都坐在教室看书,困的话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
以头悬梁,锥刺骨来形容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状态也不以为过啊。
孟冉秋的新同桌叫何玉英,是个很朴实的女孩子,入学成绩是高一三班的第五名,对考全县第一的孟冉秋非常佩服。
何玉英有个姐姐叫何玉琼,二人一起考的高中,但何玉琼没妹妹学习好,没考上颍河一高,在颍河二高学习。
何玉英非常珍视学习机会,早上是宿舍里第一个起床的,晚上好多时候还就着宿舍里昏暗的灯泡看书学习。
第一次月考,孟冉秋依旧是第一名,第二名是一位叫郑云骁的男孩子,何玉英考了第六名。
接下来几次月考,孟冉秋都保持着第一的名次,而郑云骁也非常稳定,如果不是与孟冉秋的语文成绩相差有些大,二人其他科目的成绩不分伯仲。但何玉英的成绩渐渐往下,在物理科目上越来越吃力。
颍河一高两年学完三年的课程,高一第一学期结束分文理科。
期末考试完的当天晚上自习,班主任拿个小本子,在教室里转悠:“谁报文科,举个手。”
班主任说得轻描淡写,走得又快,转了一圈后只有两三个女生举了手。班主任记下名字后正要走出去,孟冉秋举了手。
班主任有些惊愕,见周围的同学正在看着他,他不好当众反驳,沉声对孟冉秋道:“你到外边来。”
孟冉秋跟着班主任走到教室外的走廊上。
“孟冉秋,你虽然语文成绩最优,但你的数理化成绩并不比别人差。你如果报理科,你的语文成绩将会是你的优势,而且理科学校多,可选择的专业多。工作的话,一般情况下要比文科挣得钱也多。你看咱们学校一级十个班,只有两个班是文科,为什么?第一,文科学校少,不好考。第二,毕业后工作也不好找。中文出来多是做个文员。法律呢?没有关系只能做个苦工。理科呢,有技术傍身,不怕没饭吃。咱们学校的学生家里大多是种地的,考大学担负了全家乃至全村的众望,这也是学校让同学们报理科的原因。老师说到这里,你好好想想。”
孟冉秋对班主任关切的眼神,轻声道:“自从知道要分文理科,我考虑了一段时间。虽然我的物理、化学成绩不差,我也喜欢做些习题,但是对比历史和政治,我觉得我缺少那种从心里自发的那种热情。而历史和文学,还有哲学,我会废寝忘食地去读,去了解。我想,如果我选了理科,也许我会考得不错,但不会做到最优。因此,我才决定学文科。”
班主任叹了口气:“也好。年轻人有热血、有主意。祝你成功。”
回到教室,何玉英悄声问孟冉秋:“你报文科了吗?”
孟冉秋点点头。
何玉英秀气的眉头紧皱:“我其实也想报文科,可怕将来读了找不到工作。唉。”
何玉英最近两个月的物理成绩下降得有些厉害,孟冉秋觉得她不太适合学理,便道:“你自己觉得物理学着困难不?困难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学文。”
“有一些。但我不喜欢政治。让我再想想。”何玉英眉头紧紧的,“你理科成绩那么好,为什么还要学文?”
“我更喜欢文学、历史吧。虽然我也不喜欢历史老师和政治老师的照本宣科。”孟冉秋笑道,“可我觉得将来我更想从事文科方面的工作。”
何玉英的踌躇不是没有道理。颍河一高的师资和教学经验都偏重于理科,每年考中名校的人也大多是理科生,文科生寥寥无几,而文科班老师讲课也没什么新意。加上颍河一高的学生大多出自农门,父母不能提供指导,家里的亲戚朋友也鲜有读大学的,所以只能听学校的。
最后,何玉英选了理科。
自己的人生如何,孟冉秋无法预料,更无法左右何玉英的人生,只能更加努力。她前一阵把信件寄给老庄后,老庄看到她写的关于皇帝丈夫的片段,惊为天人,没想到她还能写男主的历史小说,回信鼓励她继续写。说现在出版社正在打造历史类的书籍,孟冉秋写好后,到时与那位名作家的书稿一起审核。
孟冉秋这几个月在学习的空隙,抽空已把草稿写完,只剩下后面的结尾部分。班主任完成班里同学文理分科的任务后,便走了出去。
孟冉秋在练习本上写书,渐渐忘了时间,放学时何玉英叫她回宿舍,她让她先回,自己写完最后一段。
等终于完笔,孟冉秋举手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转头一看,班里空无一人,赶忙收拾书桌。忽然身后传来两声叩击桌面的声音。
孟冉秋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对上郑云骁那面无表情的脸。
与总是第一的孟冉秋相比,郑云骁被大家戏称“千年老二”,孟冉秋知道他对自己有些不满意,要不是自己的语文成绩总是高出他二三十分,第一名不知要花落谁家。
“你有什么事吗?”孟冉秋问。
作者有话要说:刚看到高考改革的消息,几年后不再分文理科。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涯,感慨万千。
☆、女神要走了
孟冉秋看着有些生气的大男孩,语气和婉:“郑云骁,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你……为什么报文科?”郑云骁问。
“我喜欢,所以就报了。”
“你理科也不差,咱们学校的强项是理科,文科的老师和学习氛围都不如理科,你不怕将来考不好?”
“谢谢你,郑云骁。但关系到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我想我更喜欢文艺些的东西。这也是男生和女生的区别。男生多理性,而女生多感性,我也是女生。”
“你刚才写的是什么?”郑云骁问。
“哦,现在无可奉告。”孟冉秋看着男生不满意的样子,笑道,“不过将来我会告诉你。对了,你很有理科天赋,祝你以后学习顺利,心想事成。”
孟冉秋起身走出教室,一直在身后默默的郑云骁看着女孩子一幅风淡云轻的样子,心里说不出何种感觉。
他家在省城,因为父亲想让他吃苦,所以送到了这所着名的县级高中来。
他以前从未佩服过任何人,他的成绩也总是遥遥领先其他人。可来到这里后,经过半年,还是落在这个女孩子的后面。他卯足力气,正准备用剩下两年半的时间来超越这个女孩子,却没想到人家直接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