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室子的为官路(122)
等走出一段了,两人才相视一笑。
“五皇子是个温和的性子,大妹妹许了他也不错,至少日后不必再向谁卑躬屈膝,反倒是大半夫人们都要向她行礼了。”
谢麒眉眼弯弯,显然很为大姐儿高兴。
谢笙也道:“如今就只等圣旨下来了。”
“说不定二妹妹还要赶到大妹妹前头去,”谢麒突然想到,“若郑家子来年顺利得中,他年纪也差不多到了,咱们就得先送了二妹妹出门子,不然等到圣旨下来过后,宫中再下旨为五皇子建府,起码也要两年过去。只怕就要耽搁了二妹妹去。”
谢笙一想也是这个理。虽然有长幼有序这一说,却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的。
五皇子本就比大姐儿小一些,等上两年,也不是等不得,两年后大姐儿也不过才十八岁,年纪正正好。可要是真等到两年后,二姐儿这边的婚事就会有些波折了,因此倒也不必拘泥谁先出门子,只等圣旨下来便算都有了着落。
“二姐姐那边,定然还是照着原计划走。五皇子年纪小,大姐姐在家里多留两年还要好些。”
谢笙想的是发育问题,大姐儿在家中多留两年,发育的更好,日后生产时才不会太过受罪,谢麒却以为是谢笙舍不得大姐儿出门。
“你放心,就算大妹妹出了门子,也还是在京中,到时候咱们往来也便宜,你若放心不下,便多往那边走上几回就是。”
对谢麒的误会,谢笙也没有解释。两兄弟随意的走着,不妨正遇上林管家从外头匆匆进来。
“林叔,你这是要往哪里去?”
林管家看见谢笙谢麒两个,停下脚步:“去寻侯爷。”
这么急着找亲爹?谢笙问:“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林管家点头,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才靠近两人,低声道:“才传出来的消息,前兵部右侍郎在狱中畏罪自尽了。”
谢笙兄弟两个心里同时一沉。
早不自尽,晚不自尽,偏偏皇帝派的人快要查出真相的时候,他选择了自尽。
谢笙拢了拢披风,分明今日不曾下雪,倒像是比下雪还叫人心里发凉。
“高家胆子太大了,”谢麒立刻想到了高家的身上。
谢笙侧开身子,为林管家让路:“我爹在正院呢。”
林管家也没再多说,又匆匆走了。
“小满你说,高家怎么就这么贪心呢,”很快,谢麒又冷笑一声,“贪心些也好。”
谢笙将手放在谢麒的肩膀上,以作安慰。
“天要使其亡,必要使其狂,”谢笙道,“大哥你应该高兴才是。”
谢麒抹了一把脸,重新露出温和的笑意:“小满你说的没错,我应该高兴才是。”
其实谢笙心里还有些疑虑,在这样的时候,逼得前兵部右侍郎自尽,真的是高家丧心病狂?
不过这件事不管是不是高家做的,也只能算到高家头上。
谢笙抬起头,看了看有些灰蒙蒙的天空,只盼着这事,不是皇帝为了对付高家而做。
谢笙这样想了一回,又觉得自己管得太宽了些。
那位右侍郎不管怎么查,肯定是犯了罪的。
若他真是被高家逼死的,群臣激愤之下,他身后的名声肯定也会好上许多。
若他是和皇帝达成了某种协定,以期为自己的家族和后人博得更大的利益,那么也不必过多揣测,只等几年之后,看那位右侍郎的家眷,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就能猜到真相了。
“大哥,走吧,我们去书房,”谢笙道,“想必这时候,爹也快到了。”
“好,”谢麒点头应下,便和谢笙一起向前而去。
京城外,有一队马车渐渐行近,跟车的人都是精壮的汉子,身材高大,身上染着煞气。
在中间那辆马车上,一名妙龄女子偷偷的掀开了车帘,又被一戒尺打在了手上。
“娘,您又不许我去骑马,我也就是看看外头而已,能有什么。”
“既然到了京城,便不能再像在家时那样自在,”女子的娘道,“走出门去,你代表的,就是安国侯府的教养,你难道要让别人看不起吗?”
“侄儿恭迎大伯母、母亲、表姐。”外头突然响起潘岳的声音。
潘岳自有他的母亲关心,作为大伯母的安国侯世子夫人,也只是说了几句感激的话语。
看着自己母亲面面俱到的模样,女子,也就是潘小姐总算是安静了下来。
京城的天总是乌压压的,叫人喘不过气,可她是安国侯世子的嫡女。
看着这样的女儿,世子夫人的眼中闪过几分心疼,她如何舍得这样对待自己的女儿,她本是自由自在的鹰,偏偏要被锁进牢笼。
想到自己派人查的关于顺安伯世子的资料,世子夫人的心里又好受许多。只盼女儿能和那顺安伯世子合得来,不然……
也罢,等到见面之时,定要好生注意一番,即便上头朱王妃看着又能如何,她的女儿,是燕地的明珠,她一世的珍宝。
作者有话要说:
慎之哥的媳妇也到了,仔细算算,也就小满还单着了,哈哈哈哈。
第73章 一更
“世子、少爷,下雪了。”
谢笙掀开车帘子, 看见一片片雪花从天空飘落, 将大地染上白色。对面原兵部右侍郎府邸的牌匾已经摘了下去, 挂着白幡。里面隐隐传来哭声。
“走吧,”谢麒道。
马车的车轱辘慢慢的转了起来,那右侍郎府邸里出来一个少年人,远远地向着这边鞠了一躬。
一路上,气氛都显得有些沉闷。
兵部右侍郎人走茶凉,祭拜之人少之又少, 就算有人有心, 也不过是派了下人过来。谢笙兄弟原本也不必亲自过来的。
前日得了右侍郎畏罪自尽的消息, 谢家就紧急开了一个小会。在这样关键的时候,谁也说不准他到底是怎么死的,总归还要等着宫里的说法出来。
如今已经过了两天,朝堂上一片暗流涌动,却没有一个人提起这件事情,就好像默契的遗忘了这个人。不过忠皇党和以高家为首的太子党之间的气氛, 越来越紧张倒是真的。
“听说前几日安国侯府的家眷进京了,”谢麒问。
谢笙点了点头道:“红玉姐前几日已经过来说了这事儿。明日我要陪娘她们出城去庄子上。”
“也好, 这两日京中气氛紧张得很,不管又什么动作,都能叫人注意着,去了庄子上,没人窥探, 反而更自在些。”
谢麒这些日子时常被谢侯带在身边,身上的气质日渐沉稳,已然有了几分谢侯不怒自威的模样。
“这个年眼看着是能好好过了,不过等到年后,却说不得会如何。”
谢笙抱着小手炉,神色淡然。
这个年原本是该过不好的,谁叫右侍郎自尽,年前见了血,不管是哪方的人马,都安静了下来。高家积蓄力量,谢侯在兵部做事也顺利许多。趁着如今这时候,谢侯用尽一切精力去汲取新的知识,将兵部的事情理顺。
这只是表面的宁静,最多等到年后,高家和皇帝之间必起冲突。
而刚好,下一年没有春闱,整个上半年也没什么大事。
“世子和小满少爷回来了!”甫一进门,谢笙就见有人朝门房里头传了句话,紧接着走出来一个眼熟的大丫鬟,正是李氏身边伺候的人。
谢笙见自己母亲身边的大丫鬟在此处候着,便知道是寻自己有事,不过他才从外头回来,不好过去,依旧先回去换了一身衣裳。
“娘,”谢笙到了正院,只见着李氏在。
“我已经使了人去问红玉他们的行程,如无意外,便定下了明日,”李氏说着又从一旁拿起了一封信,交到谢笙手中,“这是你外祖方才叫人送过来的。”
李翰林叫人送来的?
谢笙接下信,拢在袖子里,也没立刻去看。
“娘可想好了这回要去哪个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