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继室子的为官路(194)

作者: 戚华素 阅读记录

云哲没料到他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便也紧跟着站了起来,心里却有些懊恼,怎么自己就挑了这么个话题来说呢。

不过云哲转念又觉得谢笙是在是太过小心谨慎了,身为世家之子,哪能规避到这地步。

“不过是随口那么一说,”云哲道,“其实我也没大听清的。”

云哲邀请谢笙上楼,是带着自己的目的的。谢笙是次日就进的宫,刚好他进宫那日,淑妃竟然长跪在凤仪宫外。宫里封锁了消息,云哲却想知道得更多些。

谢笙道:“时辰不早了,云兄,我得先回去了。”

谢笙有意离开,云哲也不能非得拦着,总不能真叫谢笙留下一起吃饭,做个陪客。

云哲看着桌上只动了一口的松萝茶,又想起自己方才没出口的话,心里有些抽抽,话可以后来再说,这松萝茶可难得。

谢笙之所以要走,也不过是为了避开云哲接下来的话。

虽然谢笙并不知道是什么话,但他却知道,一定不会是自己乐意听的。

方才的话,云哲自认为没有点出是哪位公主,就平安无事。

偏生谢笙当初听二郎提过这么一句,此时再根据提示对号入座,轻易就猜出了整件事情的大致发展。

“少爷?”小六子见谢笙有些心不在焉的,便喊了一声。

“罢了,咱们回府,”谢笙被云哲这么一打岔,也没了想要继续逛的心思。

他可以马上递牌子进宫,可他到底是外臣之子,有些事情,还是得知道自己的本分才好。

谢笙兴致不高,小六子也不敢像之前一样多开几句玩笑,气氛便有些许沉闷。

谢笙回了自己屋子,坐在短榻上,享受着六安瓜片微苦的滋味。

底下小六子和捧墨交换了一个眼神,还是捧墨上前道:“少爷,高家那头虽然还是不能叫人随意出入,却也已经能叫人送些果蔬菜品进去了。”

“是吗,”谢笙喃喃念了一句,“这是从宫里出来的吩咐还是刘子新自己的主意?”

言罢,谢笙不等捧墨回答,就道:“定然是从宫里出来的吩咐了,刘子新可还没有这个胆量和心思,去宽容高家。”

“可有高太尉那头的新消息?”

捧墨摇了摇头道:“高家毕竟是在大街上,虽不知道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只要注意着,到底还是能有些消息。可高太尉那头……防得紧呢。”

可不就是要防的紧些吗,那毕竟是高太尉。

“还是自己小心为上,”谢笙道,“高太尉那头,若是实在打听不到,就算了。”

小六子听了这话,却不想算了。捧墨主内事,他主外事。可要是连谢笙想要知道的消息都得不到,还能有什么用处。

而且他打小和谢笙一起长大,这两年却渐渐不如捧墨更懂谢笙的心思了。

如今走出门去,旁人几乎是见了捧墨就知道是谢笙,却少有人知道小六子也是谢笙身边得用的人。

“少爷放心,这事儿交给我去查,必定能给您一个好结果。”

捧墨看了小六子一眼,没和他争抢什么。

谢笙见状,道:“能查到就查,最重要的是,不要露了身份行迹。不许叫人查到咱们头上来,一切暂时还以稳妥小心为上。”

小六子忙应了下来,出去办事了。

谢笙问捧墨:“前些日子我仿佛听说小六子媳妇已经有身孕了?”

“是,已经八个月了,”捧墨答道。

“这么快,”谢笙被吓了一跳,又道,“这是小六子的头胎,你记得提醒我,到了那几日给他放假,叫他家去陪他媳妇去。”

捧墨将谢笙的吩咐记在心里,笑道:“这孩子会挑生辰,只怕是要生在正月里了。”

“只要别是正月初一。”

谢笙随口说了这么一句,捧墨却是明白。

正月初一这么好的生日,可不是一个孩子能压得住的。

转眼前头有人来回话,说夫人请小满少爷过去。

谢笙才从外头回来,刚换了衣裳,如今又要出门,也不耐烦再换一身,便在外头套了件外裳,又用斗篷裹了,半点也看不出来。

谢笙去时,正好瞧见李氏在插瓶。

谢家院子里有白梅,又因有温泉庄子,还养了些反季节的花卉。今儿底下眼巴巴送了一盆粉色山茶上来,李氏便来了兴致,要用来配白梅。

白梅粉山茶,红梅就得要白山茶了。

李氏挑的瓶子和花枝好,只随意摆在小几上,便是一景。

“如何?”李氏亲手将瓶子摆道敲到好处的角度,问谢笙。

“我娘做的自然是最好的,”谢笙毫不掩饰自己对这花的喜爱。

“你就贫,”李氏道。

李氏转身,谢笙赶忙上前去,要搀着李氏的手,李氏也随他去。

“原本我更爱松枝、南天竺和腊梅来插瓶,你可知我今日如何选了白梅?”

谢笙有些茫然:“不是底下人恰好进上了山茶?”

谢笙的反应让李氏觉得有些好笑,她坐了下来,又挥手叫屋子里伺候的人都出去。

“上回你从宫里带回来的梅花,可还送了谁?”

谢笙眼皮子一跳,脸上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笑:“娘……”

“听你姐姐说,还是你特意叫捧墨去送的?”李氏看得好笑,却还是绷着脸,“你姐姐回来之后还特意给我打听,你倒是说说,你送给了谁去。”

“娘你不是都猜到了,”谢笙没直接说出温瑄的名字,只是将这个话题又抛给了李氏。

“可真是个小滑头,”李氏没好气的点了点谢笙的额头,而后才指着博古架上的一个描金匣子,“喏,人家给你的回礼。”

还有回礼?

谢笙显然是没有想到的,他听了李氏的话后,直接起身,走到博古架旁,不费吹灰之力就取下了那个匣子。

等取下来之后,谢笙才发现,那是一个文具。是的,就是字面意思的文具。

这个文具匣子不算太大,却是用赤水木做的,赤水描金,瞧着不像是男子合用的款式。

谢笙拿下来之后,才发现这个文具并不是新的,甚至已经有了包浆,显然是有人时常使用的。

谢笙一想到此处,呼吸便不由得停了片刻,这东西能这样送来,那这是谁的爱物,难道还不够简单明了?

谢笙的唇角不由自主的勾了起来,心也有些发飘。

他忍不住在隐晦处悄悄婆娑了一下,才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气定神闲的走向李氏。

李氏也没啰嗦,直接对他道:“打开,我可还没看过呢。”

谢笙依言打开。

这个文具是三格一屉的规格,屉中放了一块砚台,瞧着像是端砚,上头还刻了竹纹。这却是新东西了。

里头还放了诸如小砚山、墨锭等一些简单的物件。旁的便俱是空的。

再打开次格,谢笙看见里头放了一些自制的花笺。

上头的字画俱是手工绘成,看到过温瑄笔墨的谢笙一眼就看出,这是温瑄的笔迹。

这份回礼,不可谓不重,也十分明确的表达了温家的态度。若是温家不满意谢笙,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可能被送出温家的宅邸。

“这还是温家的老管家亲自送来的,”李氏看着谢笙的眼眸里带上了几分自豪,这是他的儿子。

“娘,”谢笙的眼里似有星光闪烁。

李氏道:“得了,虽然咱们两家都有这个意思,可如今你身上没有一官半职,功名也不算高,到底不好看。明年开春,你可得好生去考。”

“娘放心,”谢笙道,“我定会拿个好名次的。”

李氏这才点了头:“也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你的学识是够了的,也不必因此而改变你原先的计划。”

“须知心有沟壑,才能言之有物。否则再有文采,终归是空的,是虚的,旁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对于李氏的话,谢笙垂手而立,一字一句都听进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