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继室子的为官路(248)

作者: 戚华素 阅读记录

听着谢笙在里头抑扬顿挫的讲课,站在外头的谢侯和七太叔公都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子和是个好孩子,”七太叔公拄着拐杖,慢慢的捋着自己的长须。

七太叔公年轻时,曾是村子里的唯一一个秀才,后来他往上考无望,才安心留在了村子里。也因此,他的眼界和眼光都远超村人许多。谢笙这话一出口,他便想通了其中官窍,也就对谢笙更加喜爱。

自家孩子被人夸了,谢侯心里自然高兴,面上却还要装出一副淡然自若的模样:“他还年轻,还有的学。”

“外头下着雪,冷得很,七叔公,我们到屋里去。”

七太叔公原是因为担心谢笙第一次上课,才站在这里。都说内行看门道,谢笙一开口,七太叔公就估摸出了他的斤两,自然放心的随谢侯去了一旁的屋子。

七太叔公精神矍铄,看他平日精干的模样,必然没人想到,他今年其实已经九十六岁有余,翻过年,便要九十七了。

他坐在座位上,深觉谢氏一族后继有人,心里便像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谢笙从前觉得做学生类,如今自己在上头讲着,才发现做老师也并不轻松。好在底下坐着的学生一个个求知若渴,并不会做出什么异常的动作,来打断谢笙的课,才让他觉得心里十分安慰。

等到中午午歇,谢笙回了自己的屋子。

小六子看得心疼,赶忙捧了水来给他,又道:“少爷何必讲得这么细致,我瞧着别的夫子讲课,至多只讲一半时间,便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您讲得这么细,这么多,难道不怕他们不能消化?”

“世上教学手法千千万,我自然可以选择最轻松的那一种,可是这又有什么好处呢,”谢笙道,“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屡试不第,并不是不够聪明,而是没有这个机会,接触到更好,更全面的知识,甚至他们所接触到的一些知识根本就是错误的。”

谢笙顿了顿,才继续道:“我本就是两日才讲一次,不妨事的。”

小六子虽然一直在谢笙身边伺候,可有些考量,谢笙也不会告诉他。这时候,谢笙就难免有些想念捧墨了,若是捧墨在,这些话不必说出口,他就能立刻理解。他和小六子兄弟两个,也算是术业有专攻了。

想到捧墨,谢笙就难免想起京城里的事情,也不知道京中现在是什么情形。

离着上回送信回京,已经过了小半月,想必回信也该到了。

谢笙心里一动,转眼看见外头皑皑白雪,又有些气馁。这封信,想必就是今年的最后一封信了,明年的信,大抵要等到开春之后,才能送出去了。

“你说什么?”被谢笙惦记着的京城,朱皇后倏地起身,身上气势全开,压得底下奴婢个个不敢抬头。

朱皇后半眯了眼,目光如刀。

“你说,云家想要为云哲求娶温家的姐儿温瑄?”

作者有话要说:娘娘威武!

第175章 更新

“他们怎么会想到温瑄身上去的?”

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 不止是朱皇后, 还有已经成了五皇子妃的大姐儿, 以及二郎和庄妃。

朱皇后有些想不通,索性就不再自己去想。

“去瞧瞧皇上什么时候来,这事儿真是古怪得很。”

朱皇后有请, 皇帝自然欣然前往。

皇帝一进门, 朱皇后就摆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问皇帝:“皇上, 云家想要为云哲聘瑄丫头为妻, 您可是知道了?”

皇帝眼中闪过几分莫名神色:“这事儿已经听襄北侯说过了。”

“襄北侯?”朱皇后做出一副惊讶模样, “竟不是云尚书和云哲自己的意思?这就好这就好。”

朱皇后低了头,轻念一句:“果然道听途说的都是假消息。”

皇帝听了这话,才将心内的怀疑去了七八分:“梓童往日真真假假的消息也听了不少,怎么独独对这个如此在意?”

“若我说了,皇上您可不能外传, ”朱皇后待得皇帝同意,便将屋里呆着的一干奴婢都赶了出去。

“温家和谢家早已经互相有意, 原本这回他家两个姑娘的事情办完, 就要正式给两个孩子定亲了的,哪知道谢老夫人突然受了凉, 就这么去了。这时候自然没法子正式定亲,这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事。”

“不过后来小满也写信来同我说,两家都对对方的孩子满意极了,故而已经私下交换了信物作为约定, 只等过几年谢侯也与谢夫人出孝,便要正式操办此事。”

朱皇后说着还看了一眼皇帝,才继续道:“其实要说起来,两个孩子之间还有一段渊源……”

“哦?”皇帝一听谢家已经基本定下了温瑄,便已经先从心底里驳了云家的祈求,不过他此刻来了兴致,也想听听这两个孩子的故事。

“那是高家还在时候的事情了,那会儿高三娘进京,瑄丫头因为要出京侍奉高祖,便和他们撞上了,”朱皇后道,“您是知道高三娘有多蛮横的,在宫里都闹了个遍,更不要说是宫外了。小满那日也要出城,因为这事儿被拦在路上,便关了这个闲事。那会儿瑄丫头恪守礼仪,不敢出来,到底叫人打听了,回家之后,请温相送了一箱子书给小满。直把小满熬了通宵,才看完一本。”

说起这事儿,朱皇后便忍不住笑了起来:“您是没看见小满那眼睛,红的和兔子似的,还被二郎好一通嘲笑。”

才子佳人,英雄救美的事情,谁都愿意听,朱皇后讲的也恰到好处,只说了这初遇,并没说后头两个孩子在家中大人的默许下互相送东西的事情。

皇帝听完这一大通话,心里自然有了决断,不说别的,只论关系,他便自诩和谢侯私交甚笃,自然不能眼看着别人抢了他定好的儿媳妇。

“这事儿我知道了,”皇帝说完,等用过午饭,便又回了前头。

下午,二郎来了朱皇后处。

“娘,父皇怎么说?”

朱皇后斜了他一眼道:“难道你还猜不出来?”

二郎嘿嘿一笑,凑到朱皇后近前,讨好的给朱皇后锤肩。

“只是我觉得这事儿奇怪得很,云家怎么突然想起要为云哲求娶温小姐来。老师如今算是闲人一个,旧年的关系也多没去联系,若不是出了我这么个意外,只怕都没多少人想到温家。”

朱皇后摇了摇头:“只怕云家一早就知道你师从温相的事情了。”

“我的行踪瞒得也不算紧,云哲有段时间常常进宫,若接连几次见不到我的人,自然会叫人出去探查,查到温家头上,也是难免。”

“只是我并不觉得如今的云家会看得上温家,只怕其中有什么隐情。”

云哲对此正是百思不得其解。

“谢侯丁忧,云尚书便是你父皇亲自培养起来的嫡系,”朱皇后慢悠悠道,“你父皇有时候,也是个念旧的人。”

朱皇后的目光变得有些深邃,若按着她一贯的手段,在知道云家求娶温瑄这事的时候,她就要动手了。

只是,如今云家是皇帝正得用的人家,她便不能动,连着今日和皇帝说这件事,都得从旁来说。不是畏惧云家,更不是畏惧皇帝,而是二郎还没长成,她便不能冒这个险。

只是,朱皇后心里有一种隐隐的预感,云家日后,必然要成为隐患。

“据我所知,云哲有个妹妹,和我儿年纪相仿?”

朱皇后的话像是点醒了二郎,二郎很快道:“这我倒是知道的,先前,云家还想和小满结亲呢,说的就是这个妹妹。”

“如此说来,倒是缘分了,”朱皇后的语气分明还是淡淡的,偏生二郎从里头听出了一股子嘲弄的意味。

“襄北侯到底是老了,”朱皇后把这几件事情联系起来,很快大致猜出了襄北侯府的意思。

都说娶妻娶贤,温家的教养是毋庸质疑的,襄北侯能看上温瑄也是理所当然。而云尚书能够同意,说不定是因为看上了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