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继室子的为官路(67)

作者: 戚华素 阅读记录

“多谢钱总管,”谢笙从袖子里取了一个络子递给钱公公,“这是蜀州特产的一种水晶,我瞧着这个喜欢,特意让人编了络子来配,钱总管可别嫌弃东西小啊!”

见谢笙说完这话之后,就直接离开,钱公公便没再继续非说些感谢的东西,而是小心的把东西收进了自己的袖笼里。

钱公公见小吴子一直盯着自己手里的东西看,不由轻轻瞧了瞧他的脑袋:“有什么好看的,可别和我说你没有,没有自个儿找小满公子要去。”

“有有有,小满公子先前也给了我一个的,”小吴子说完,紧接着又羡慕道,“小满公子果然还是更偏心师傅您,给您的络子都更好看一些。”

钱公公被这话说得心花怒放。虽然谢笙要是真的给他和小吴子送一样的东西,钱公公才会觉得不开心呢,如今被小吴子这么一夸,钱公公就更觉得谢笙是个有心人了。

谢笙悄悄进门的时候,朱王妃和皇帝正在下棋,屋子里也没什么旁人了,就他们三个。

谢笙远远地看了一眼桌子上摆的棋盘,就知道这一局,朱王妃肯定又要输了。

果不其然,还不到一刻钟的工夫,朱王妃就彻底投子了。

“果然还是皇上更厉害些,过了这么些年了,我竟还是连半点长进都没有,”朱王妃故意伤心道,“皇上您也不知道让着我点。”

皇帝赢了棋,心里正高兴,便满口答应道:“下回,下回朕一定记得让着你。”

得了吧,谢笙在心里想道,都已经是过了多少个下回了,其实也还是这回,从来就没实现过。

不过谢笙可以肯定,朱王妃的下棋水平,肯定不会只有这么一点,大概也就是为了哄哄皇帝,才故意这番作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保证自己的下棋水平在不断的研习棋谱的情况下,还保持原样不变,朱王妃绝对能够算得上是人才之中的人才了。

“小满来了啊,”皇帝和朱王妃说完话,这才看到站在边上的谢笙。

“臣谢笙参见皇上、见过姑姑。”

“小满过来,叫姑姑看看,”朱王妃拉着谢笙端详了一阵,才道,“果然是外头生活艰苦,原先脸上还有几分婴儿肥,如今已经全消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养得出来。”

“姑姑,我一个男子汉,要什么婴儿肥啊,看着脸圆嘟嘟的,”谢笙有些不满的小声回应着。

“小满说得对,”皇帝慢慢的把棋子收进两个盒子里,对朱王妃道,“往常都觉着他小,如今都已经成了秀才了,自然不能再用以前的想法来说了。”

“可不是吗,”朱王妃笑弯了眉眼,“小满考中了秀才,可是件大喜事。”

朱王妃说着,就看向了皇帝,颇有几分为着谢笙讨赏的意思。

皇帝一向觉得勋贵子弟大都是仗着祖上风光,少有成才。而勋贵大都和皇家联系紧密,甚至不少都有联姻关系,皇帝眼看着勋贵之家一个个没落下去,有时候也不由唏嘘。偏偏这些人眼高于顶,认为自己是谁谁谁的后人,就该天生比旁人高上一等。惹得皇帝动了好几回火气。

谢侯当初就算得上是勋贵之中成才的那种,谢麒其实也有些真本事,只是现在不适合用。而勋贵之中像是谢笙这样考科举,还真的考出了成绩来的,还真是少。

皇帝被朱王妃这么一看,心里便软了几分。加上谢笙这回确实做得不错,皇帝便道:“你可有想要的?”

谢笙很认真的想了想。

就在皇帝和朱王妃都以为他是在认真的思考,自己要讨要什么赏赐的时候,谢笙开口了。

“臣能不能请皇上和姑姑替臣做个说客,”谢笙面上显出几分紧张,“臣当时收到二郎的信,一时高兴,看榜之后就直接转道蜀州,甚至没和二郎说过。臣担心二郎生气,所以……”

朱王妃眼中泛起笑意,是个聪明孩子。

皇帝则是有些意外,又觉得若这个人是谢笙的话,这样的要求也是情理之中。

想想也是,谢笙是侯府嫡次子,和二郎关系又好,有时候时间迟了,甚至直接就在宫中住下,他暂时似乎什么都不缺。

金银?谢家能给不起?

宝贝?谢笙自己私藏的不说,光是得到的赏赐就已经不少了。

地位?谢笙除了不是世子,还缺什么地位,侯府可还是他亲爹妈做主呢。何况谢笙现在一心考科举,自己一门心思考来的东西,难道不比向人家求来的更加顺心?

“这个要求朕不能答应你,”皇帝道,“既是你自个儿惹恼了二郎,便该你自己寻他去,让我和你们娘娘替你做说客,只怕原本不恼的二郎,都要恼了你了。”

“二郎不恼我?”谢笙眼前一亮,皇帝前头说的那些话,他都当做废话,左耳进右耳出了。

“多谢皇上、姑姑,小满知道该怎么做了。”

经过了这一茬,皇帝也懒得再让谢笙自己想,直接给谢笙送了几锭金子,充当奖励。

“朕听说国子监现今分甲乙丙丁几个班级,若测试名列前茅者,当能得到奖励,”皇帝顿了顿又道,“你这勉强也算是考了一场吧,日后自当再接再厉。”

而后皇帝又针对着谢笙应当好好学习,为勋贵争光这一中心思想,展开了对谢笙长达一刻钟的洗礼。

好在最后是朱王妃劝住了皇帝:“小满才十二呢,皇上您的要求也太高了一些。

皇帝这才轻咳一声,问谢笙道:“谢宁今日怎么没同你一道进宫?”

第45章 双更

宫中素来安静, 那些奴婢走路时,都是低着头,脚步放轻, 生怕惊扰到什么似的。谢笙自觉和宫中秋日有缘,当初头回进宫, 也是秋日。

今年中秋,谢笙正在考最后一场院试, 考完出来,倒头就睡,等到次日瞧见垂头丧气的小六子, 他才晓得,原来竟已经过了中秋。

等谢笙去了蜀州,再同父母一起从蜀州折返回来, 竟要不了几日,便是要立冬了。谢笙从不知道,时间竟是走得这样快的。他自觉这几年,他似乎也并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日子便也悄无声息的过去。

谢笙想起方才自己回皇帝的话。

“您没有召见, 爹他自然只能在家等着啊。”

其实这话不止是皇帝不信,就连谢笙自己也是不信的。谢侯做事一向随意, 他没进宫只能说明他打心里不想来,而不是来不了。毕竟他虽然是从外地进京的官,却也更是身负爵位的。只要他递了牌子,皇帝难道还会不见他?

好在皇帝也知道谢侯的性格, 并不为难谢笙,只叫他带话回去,让谢侯直接递牌子。

谢笙从皇帝宫里出来之后,便直奔平日里他和二郎念书的地方。

“小满,你怎么今日便来了?”

出乎意料之外的,谢笙在来到平日念书的地方之后,第一个见到的,是五皇子。

“我昨儿回京,左右在家中无事,便进宫了,”谢笙也没说自己是哄二郎,“这会儿正该是上课时候,怎么只有五殿下您在?”

诸位皇子之中,唯独太子和二郎最是特别,都有属于自己的老师和单独的授课之所。

当初因着二郎享受到了原本独属于太子的待遇,高家在朝堂上参了二郎,皇帝才不情不愿的做出了妥协,把平日毫无存在感的五皇子放到了二郎这边。左右五皇子出身低微,从不闹事,进度也和二郎他们差不多。

五皇子走后,剩下年纪相仿,又一向玩得好的三皇子四皇子一间。一众皇子之间,就好似自此分出了三个阵营。不过五皇子依旧沉默,很少会参与旁人的争执。

只是一次偶然的时机,谢笙发现,五皇子其实也非常聪明,只是他并不将自己的聪明展露出来,尤其是在这样的时候。后来谢笙和五皇子慢慢成了朋友,谢笙与他的关系甚至比二郎的另外两个伴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