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同人)殊途同归去(55)
“唉,无忌孩儿却要主持反元大业,那赵敏却是蒙古郡主,这怎么可以!”谢逊摇了摇头,继续娓娓诱导道,“你和无忌从小认识,峨眉派还是郭靖郭大侠的后人所创,我看你心肠也不坏,和无忌根本天造地设的一对。”
闻言周芷若更觉心中凄苦难言,不禁又念及“造化弄人”四个字。
谢逊虽是逼迫,可是所言其实句句在理,如今张无忌在武林中声望如日中天,明教实力雄厚,若能与其联姻,峨眉派的地位势必突飞猛进不可与往日同语,获利之多非她能想象。
——况且谢逊也没有给她留拒绝的余地,只有她答应嫁给张无忌,他才会放心。
“好……”她颤抖着开口,应许下来,“如果张公子不反对的话……”
也许在万安寺接任掌门之位时,她就已无路可退。
第二十六章
周芷若允诺时留有一线余地,其实心里期盼着张无忌能反对,可她又清楚地意识到,以谢逊的城府以及他和张无忌之间的父子情谊,张无忌就是不情愿恐怕也不得不答应。
张无忌初闻谢逊要做主给他订婚后当即方寸大乱,大抵是害怕伤了周芷若面子才没有断然拒绝。
“周姑娘曾有惠于你,又对你一往情深,这等温柔有德的淑女,到哪里求去?再说你们两在这荒岛上相处了那么久,你要是不娶她,传出去岂不毁了人家小姑娘的清誉?”
谢逊果然对张无忌知根知底,闭口不谈联姻的利害,只说女子清白何其重要,对于张无忌这样的正人君子来说,这反而是最致命的。张无忌听后便沉默下来,看向周芷若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愧疚。
周芷若垂下头,避开他的目光,眼眶酸涩得厉害,几欲落泪却只能强忍住。之后谢逊还劝了什么,她都没听进去,因为她心里知道,大局已定。
果然,张无忌最后还是答应了。
谢逊顿是喜出望外,似有让他们立刻拜堂的意思,张无忌忙说殷离尸骨未寒,他们虽然无夫妻之实却有夫妻之义,须得替她守制三年后才能续弦。听他如此说,周芷若不禁松了一口气,她虽然答应了,但是要她立刻和张无忌成婚,委实是强人所难,好在张无忌现行寻了理由拖延,否则由她说来势必会惹谢逊猜忌。
订下婚约后,周芷若和张无忌见面时难免觉得尴尬,于是愈发长久地待在洞穴中,幸好谢逊之后从未前来纠缠,她练武也不必像之前那般遮遮掩掩,日子反倒比之前清净许多。
在她决心完成师父遗命就以死谢罪后,殷离之死带来的绝望便随着时间一点点淡去,虽然还是时常挂念着赵敏的安危,但是和张无忌订婚之后心中反而罩上了一层麻木,不再终日为噩梦所扰,心情平稳之后,练武便不再如前几日那般停滞不前,武功可谓一日千里,只是偶尔气海穴会隐隐作痛,她以为是不适九阴内力所致,待以后会渐渐好转。
如此又过了两个多月,眼看风向即将改变,周芷若正在收集野果做干粮时,忽然听到了张无忌的啸声,她闻声赶到海边,听得鸥鸟大声聒噪,远处海上一艘帆船正鼓风驶来。
“怎么?”不一会儿谢逊也赶到了,听张无忌说有船正在驶来后没露出丝毫欢喜的神色,反而沉下了脸。
周芷若面上波澜不惊,心中却已是风浪大作。
会找回到这荒岛的,除了赵敏还有谁?
可也许真的只是偶尔路过的船,她又如此想到,不禁愈发忐忑,只得按捺住焦急目不转睛盯着那艘船。
不到半个时辰,帆船已在岛外下锚停泊,一艘小艇划向岛来,待靠近,周芷若见小艇中的水手都穿蒙古水师军装,心底顿时涌起几近狂喜的情绪。
她没出事!
一时间她脑海中仅剩下这几个字徘徊不绝。
然而片刻的宽慰后,忧虑旋即浮现,她看了一眼谢逊,见他亦是一脸凝重,知他所想的和自己一样。
如果赵敏就在那船上,那该如何是好……
如此局面她虽然设想过上百次,可始终没寻到什么好主意,只得寄希望于谢逊。
片刻间小艇划到,五名水手走上海滩,为首的一名水师军官看到他们后率先行礼。
“请问三位是张无忌张公子,谢逊谢大侠和周芷若周姑娘吗?”蒙古军人在汉人面前多张扬跋扈,可这个人却很有礼貌,仿佛面前三位是什么贵客一般。
“正是,长官何人?”张无忌面上是显而易见的疑虑,他也猜出这船必定是赵敏派来的,却不知她这是何用意。
“小人贱名拔速台,奉命前来,迎接张公子、谢大侠、周姑娘和殷姑娘回归中土。”那人听到张无忌自承,神色间极是欣慰,又鞠了一躬,语气愈发恭敬起来。
周芷若听他提及殷离,心中又生出几分苦涩,赵敏还不知道殷离已死,也不知道张无忌将责任归咎于她,待她知道后不知心里会作何感想。
“可是绍敏郡主之意么?”周芷若望了一眼船,突然如此问。
“绍敏郡主?小人没福见过。” 拔速台一怔,摇了摇头,“绍敏郡主乃我蒙古第一美人,不,乃天下第一美人,文武全才,是汝阳王爷的千金,小人哪有福气一见郡主的金面。小人是驻防福建的达花赤鲁水师提督麾下,奉勃尔都思将军之命,前来迎接。”
他所说的那些将军名字莫说周芷若,就是张无忌都没听过,想来都是辗转奉了赵敏之命。
得知赵敏并不在船上,周芷若悄悄松了一口气,心里却又生出淡淡的失望。
便是到了这种关头,她心底始终还是期盼着能见到赵敏一面,这便是所谓执迷不悟,冥顽不灵吧,她无声叹息。
告知那些蒙古水兵殷离的情况后,张无忌正欲答应,却被谢逊叫住了。
“咱们到那边山洞中取了随身物品,便可上船,长官请在此稍候。”谢逊说完就携了张无忌和周芷若走到山后,吩咐张无忌上船后制住那些蒙古水兵,叫船改变航向。
张无忌初听大惑不解,谢逊解释说赵敏必定在海滨埋伏有人手,如此回去势必进了圈套。
周芷若知谢逊只是想悄无声息回中原,免得惹人耳目,说赵敏居心不良只是借口罢了,无奈她有把柄在他手上,只得顺从他的吩咐。张无忌不愿相信赵敏还会害他们,但谢逊却说多留一个心眼也没什么坏处,于是就答应下来。
之后张无忌便到殷离墓前祷祝一番才洒泪而别,而周芷若依照谢逊吩咐,趁张无忌拜祭的时候将刀剑残骸偷偷运到了船上。
上船后,三人在舱内舱外巡查一番,见船上官兵、水手看模样均非身有武功之人,于是一齐动手,制住了那些官兵。之后谢逊道不能让那些官兵寻机会逃跑,将船侧的逃生小船都放了下来,只留一艘备用,确保万无一失后,才命令拔速台叫梢公向东行驶。
梢公遵命驾船东驶,直航入大洋之中,一连三天,所见唯有波涛接天。到第五日上,谢逊才命梢公改道向北,这一向北,更接连驶了二十余日,他料定赵敏便是聪明十倍也难猜到此船的所在,这才命梢公折向西行,前后一共耗费一个多月时间才见到陆地。
大船停泊靠岸后,谢逊叫张无忌上岸去探明方位,待他离开后,谢逊冷笑了一声,忽然出手,一下就扼断了身边那个蒙古兵的脖子。
周芷若收拾好行李走上甲板时,上面已经横七竖八躺了十几具尸体,她并未露出丝毫惊讶,谢逊行事谨慎,她早就料到回中原后那些蒙古士兵难逃毒手,可亲眼见到,心中终究是有些不忍。
见有个人双眼睁得滚圆,她俯身替他合上眼,离开光明顶后,她已经很久没见过如此惨烈的场面,不禁感慨万千。
张无忌回来时,船上的官兵已被谢逊杀尽,周芷若看出他心有不满,只是不愿和谢逊争执,忽然有些同情他,然而此时她自顾不暇,根本分不出精力来关照张无忌的心情,无论谢逊说什么她都点头照办,仿佛已经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