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愣愣地点了一下头。
董堂朗声道:“来人,将张有为带上来!”
这是我头一回瞧见张有为穿朝服的模样。他从前帮我打点买卖,干瘦的身材裹在略大的长衫里,像个土匪,我也一直戏称他为土匪。而今他周武郑王地穿着朝服跟我跪下,实在滑稽好笑,可我笑不出来。
张有为跪地时已然落了泪,连连与我磕头:“公主,公主,微臣该认的罪能认的罪已全认了。可刘校尉的府邸牵扯到慕将军,牵扯到仙逝的孝德太后,微臣还有一家老小,实在担待不起啊……”
董堂自袖口取出一张折子呈给大皇兄,高声道:“这名叫张有为的郎中,微臣已提审过了,他对自己的罪状供认不讳,并言明公主是在知晓那宅邸是将军夫人的嫁妆后,仍将其据为己有,擅自买卖的!”
我不可置信地看向张有为。他的泪已流了满脸,抱住我的膝头,泣不成声地说:“公主,你原谅微臣,原谅微臣罢……”
可是我原谅他,谁又来宽恕我背过的债?
白梅深处有几树红梅,衬着这个素净的冬,殷红似血。
我望向那灼灼梅色,责问道:“董堂,自我离开冷宫,你一直对本公主言行不矩。本公主是君,你是臣子,你要与我算账,那本公主先来与你算一下不分尊卑这笔账。”
董堂一愣,顷刻又冷笑道:“微臣不过给公主指了一个错处,公主何故端出架子来恐吓微臣?再者说天字犯法与庶民——”
“不要与我讲甚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手边扶着的梅枝一折即断,我喝道,“本公主便是有天大的错处,也容不得你放肆!”
董堂只是抬眼看我,良久,眼底的挑衅转为怒意:“公主可晓得,对楚合小姐的侮辱,便是对孝德太后不敬。公主已害死了孝德太后,难道在她死后,亦要犯下这大不敬的罪过?”
然后他忽然笑了:“哦,微臣明白了,公主这么做是有原因可循的,毕竟楚合小姐与公主曾经爱笃的慕将军成了亲,是以——”
“董堂!”
山端一个清清冷冷地声音打断了董堂的话语。
我抬目望去,于闲止墨袄素衫立在梅畔,眼底已是滔天怒意,面上却依旧冷冽。
他静静道:“昌平公主今日是随本王来的,她的错处,便是本王的错处。”
“那宅子并非稀罕事物,原也卖不出去,后来刘状元要买,亦是本王垫付的银子,你说公主辱没了孝德太后,这个罪名,本王理应帮她担待了。”
“你曾是我远南王府的人,一直以礼侍上,公主是君,你是臣,而今你以下犯上,看来是我远南王府未曾把你教好,你先跟公主叩首赔罪吧。”
作者有话要说:
*这么久没看给你们提个醒,离妃死后,被追封成皇后了,就是文中的孝德皇后,所以离妃=孝德皇后。
*董堂是淮王的人,离妃也是淮王的人,所以董堂讨厌公主。
*淮王妃是于闲止的姑姑,这个你们还记得吧=v=
脱光衣服任调戏是我最大的道歉方式了,当然还不足以弥补你们等更的痛,这个我懂T_T
现在赶着出门,说下更新时间=v=
日更是比较困难的,我还是努力隔日更,如果隔日没做到,一周匀速三更(其实这也和隔日更差不多对不对=v=
下更我赶在周四或周五?
爱你们的哟!
——非常爱你们的之哥哥
第18章 泪满襟 06
暮雪黄昏的天是朦胧的,于闲止朝我看来。他与我隔得不远,我看到纷飞的雪粒子,皎如新月的白梅,却忽然看不清他的脸。
自那个雪夜后,我们间的一切仿佛化作乌有,如此再相见,亦如隔着前尘洪荒。
董堂曾受过远南王的恩惠,被于闲止喝住,便不再说话了。可我与于闲止已是没有干系的人,他的恩情,我又怎么可以再承?
梅枝折落,很快便被风雪掩埋。我对着大皇兄施了一个跪礼,道:“擅自置办慕夫人生前之物,是皇妹对逝者不敬了。皇妹愿长跪先皇后祠堂请罪,求皇上首肯。”
大皇兄看了我良久,叹了口气:“你且去吧。”
祠堂不远,徒步走过去,一路梅香扑鼻,可我忽然觉得这漫漫雪道,仿似三年前的十里宫墙路,很静很远,唯有小三登一人伴我身边。
幸而三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比之恣意妄为自食恶果,有时候,委曲求全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哪怕不甘心。
祠堂里青烟袅袅,离妃的牌位前,搁着一枝红梅。离妃生前爱梅,她过世后,父皇每年都会折一枝红梅祭她。
我不知父皇何时来过了,他自退位后,便僻居于西华宫,我已有好几年未曾见过这个曾视我为掌上明珠的父亲。
暮色四合,雪伴着夜风,天更冷了。依稀烛火点亮方寸天地,却照不暖古老的祠堂。
印象中,父皇并非一开始就视我为珍宝。很小的时候,我十分不得宠,独居在天华宫中,常常能看到的人,只有两位皇兄与慕央。
那时的慕央是大皇兄的护卫,因他与大哥一般严肃刻板,起初,我是不喜欢他的。
我当时被管得严,自以为生平最大喜事,便是随二哥偷溜出宫玩。有一回出宫,我与二哥走散了,一个人在人潮熙攘的京城逛到天暮。其实走失了不算大事,只要随便拽过一个巡街的侍卫,跟他表明身份,便可被带回宫。但我那年头浑得很,非但不愿回宫,还饿极抢了小摊贩的菜包子,被人追了三条街。
我跑不快,最后还是被人逮住,绑起来挨了一顿打。那些人看我是小书童的模样,出手并不重,可我到底是娇生惯养的公主,只觉疼得连腿都要折了,一个人流落在街头,活像个小乞丐。
我在街头睡了过去,朦胧中再醒来,却在一个人的背上。
他走得很慢很稳,仿佛生怕吵醒了我。
他是慕央。
……
我醒来已不在祠堂了,屋内有淡淡药味。小三登支着胳膊在榻前打瞌睡,见我醒了,张了张嘴,才哽咽道:“公主,你睡了一天一夜了。”
屋外天光昏淡,我撑着坐起,问:“几时了?”
小三登道:“正午刚过。”顿了一顿,又迟疑地说,“祠堂太冷,公主晕了过去,是慕将军背公主下山的。”
我微一恍神,又听得他道:“公主刚一回宫,凤姑便找来了。兰二小姐已撵过她走,可她不依不饶,说有话要对公主言明,一定等公主醒来。”
屋外风雪依旧,凤姑跪在含元殿内,看到我,仍是那句话:“罪妇凤娘,见过昌平公主。”
她鬓边有风霜的痕迹,髻上斜簪一枝海棠红,开得正好。
我没有应声。
兰嘉着人将门窗掩上,笑道:“我是个新来的,以为自己已十分不懂规矩,今日见了凤娘,才晓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她将手炉递给我,慢条斯理地说,“倘若公主不待见兰嘉,那兰嘉势必躲得远远的,不叫公主瞧见闹心。凤娘你倒好,明晓得天华宫上上下下都不喜欢你,偏要上门来寻晦气。”
凤姑听了这番话,眼底不起一丝波澜,只道:“凤娘并非来寻晦气,只因凤娘当年不辞而别,始终欠公主一个说法。”
风雪声更大了,我隔着窗隙,看到天边层云翻卷,雪落莽莽。
凤姑抬头望向我,目色盈盈有光:“凤娘家在远南,曾是淮王妃挑来京城伺候公主的,对淮王妃的话,自然要多听三分。出事那日,淮王妃叫凤娘请公主去折梅园一块赏梅,凤娘便应了。我当真没想到,公主到了折梅园,看到的竟是、竟是……”
竟是离妃与那假侍卫裸身纠缠于榻上。
“公主出事以后,凤娘本想认罪救公主的,可淮王妃却将凤娘拦下来,她说,凤娘便是承认为公主引路,充其量只是多赔上一颗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