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也没关系,明天酒楼就开始收购芦笋了,不怕缺货。”
林氏问:“是怎么个收法?还是跟收荠菜那样吗,指定收一些?”
“不是,来多少收多少。”
“啊!”林氏感到很意外,“芦笋到处都是,那得收多少呀,醉仙楼恐怕要不了那么多。”
“芦笋最多只能吃半个月的新鲜的,等过了这半个月芦笋就老了,想吃都吃不到了,所以我想趁着这个时候多收些,做成泡菜芦笋,想吃的时候就能吃,不好么。”
林氏笑了“我怎么没想到!竹笋做成泡菜可好吃了,挖竹笋的人自己舍不得吃,一般只有有钱人家才能想吃就吃得到。”
采薇道:“芦笋比竹笋鲜嫩脆,做泡菜味道也肯定比竹笋好,关健是营养更丰富。”
林氏笑着点头:“就你鬼主意一套一套的。”忽然想起—事来:“你派大力给苏府和陆府两个府里送芦笋席面,人家都有回礼,我派的人去看你时,大力就打发了来人顺便带了回来。”
“是什么?”采薇问道。
林氏便命丫鬟们把东西抬上来,两家都是送的吃食。
苏家是几块牛肉干和一坛奶酪,腊肉还有红酒。
采薇拿着那几块牛肉爱不释手,自从来到这个时空她就没有吃过牛肉,因为古代保护耕牛,不让宰杀耕牛吃,即便是富人的餐桌上也很少能吃到牛肉,即便有也是从不吃猪肉的民族那里买来的,数量少,轮不到采薇这种小老百姓吃。
也是,耕牛辛辛苦苦耕作一辈子,把它吃掉,采薇也会于心不忍,要是有人养肉牛就好了。
至于奶酪也是采薇的心头好,她前世最喜欢各种奶制品了。
红酒也不错,如果度数低,她也喝点,甜甜的,和饮料一样。
苏府的回礼厚重。
再看陆家的,一坛茯苓膏,一些阿胶,一大包金丝枣。
陆庭轩去他爹那里读书了,没住在陆家,那这份回礼是陆老爷子赏的?采薇心中猜测道。
看完了回礼,采薇命丫鬟把东西又拿了下去。
林氏就问起那五千多两银子采薇有什么打算。
“当然还是买田地,最好能在县城也置点产业,比方说门面之类的。”采薇道。
“你想在县城再开一家酒楼?”林氏问道,现在采薇的所有产业里就数酒楼最赚钱。
采薇摇头:“镇上这一家酒楼就够了,我是想买门面开点心铺子、杂货铺子、以后还想开家卤菜馆。”
酒楼她坚决只开一家,物以稀为贵,开多家,酒楼里的美食身价就不会那么高了,只要做精做细做出名气,开一家不比多开几家利润小,关键是人还轻省。
赚钱固然重要,可自己也不能变成赚钱机器呀。
点心铺子、杂货铺子还有卤菜铺子当然都是要在购买力强的地方开才更赚钱。
☆、第四百零六章收购芦笋(第八更)
因为明天会大量收购芦笋,所以采薇叫林氏明天去请张婶她们来帮工,加工芦笋,按加工的重量来算工钱,加工好一斤一文钱。
林氏道:“焯水也要她们做吗?那不是把加工的关键步骤泄露出去了?别的酒店也能跟着做芦笋宴了。”
采薇笑了一声道:“今天我把加工好了的芦笋送到酒楼,那些大厨和伙计一看芦笋是焯过水的,自然就能明白焯水是为了去掉芦笋的苦涩味,说不定早就有那大嘴巴的伙计把这点说出去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其它酒楼向他们买芦笋宴的做法,那就肯定会有重利轻义的伙计告诉他们芦笋必需焯水才能入菜,说不定那些酒楼已经摩拳擦掌明天大干一番呢!”
“那怎么办?”小满忧心忡忡的问道。
“不用理他们。”采薇自信满满道,“最先做芦笋宴的是我们醉仙楼,那些达官显贵已经来捧过场了,再加上三爷也光顾了,别家酒楼不管怎么做,在众人心里都不是正宗的,只要想吃正宗的芦笋宴,就会首选咱们家的醉仙楼,所以那些酒楼对咱们的影响不会太大。”
因为明天还要忙碌,所以母女三个说了一会子话就都睡了。
一觉好眠,第二天早上醒来,采薇吃了一碗羊肉面就去镇上了。
辽东气候寒冷,四月吃羊肉也不会上火,要是换做楚地,过完年再吃羊肉就会长毒疮。
到了镇上,采薇视察了一下早点店和饺子馆就直接去了醉仙楼。
因为昨天有交待,今天开始收购芦笋,中院开放,好让卖家把芦笋送来,采薇特意来看看收购情况。
卖芦笋的人多得把整个中院的院门都快挤爆了,人山人海,简直比过年赶集时还要热闹。
两个收购芦笋的伙计在中院侧门口拼命维持秩序,见采薇来了,忙行礼问好,刹时那些卖芦笋的百姓都齐刷刷地盯着采薇。
采薇微笑着提高声音道:“大家伙都别急,只要你们挖的不是那种不能吃的老芦笋我都会收购的。
各位乡亲请自觉排队,这样才会卖的快,不然大家伙一窝蜂挤着,伙计不好收购,反而还耽误时间。”
众人听了都安心了不少,他们之所以都奋力往前挤,就是想早点把自己挖的芦笋卖掉,怕卖晚了醉仙楼不收购了。
现在醉先楼的东家作出了承诺,他们就不担心了,于是都按照采薇所说的,排起队来,伙计就开始收购。
一个伙计称重,一个伙计计帐付钱,称完重量,由卖芦笋的自己把芦笋倒到中院院子里,在付钱的伙计那里拿钱走人。
小兰搬了一张椅子让采薇坐下看收购芦笋。
一般一筐芦笋都有四五十斤,也就是说前来卖芦笋的少说能卖一百多文。
那些卖了芦笋的百姓拿着一百多文钱眉开眼笑。
通常一户庄户人家很难赚到这么多钱,怎叫他们不高兴!采薇想起自己初来这个时空的时候,和小满采板栗捡野鸭蛋卖了一百多文钱也是这般开心。
那些还在排队等待收购的百姓都羡慕地看着那些已经拿到钱的人。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半个时辰之后,中院已经堆起了小山高的芦笋。
这时张婶也领着一群妇人来了,一共有十五个。
小兰就带了她们在院子里开始加工芦笋。
一个满脸愁容的老汉把背篓从身上卸下来。
负责称重的伙计把他背篓里的芦笋扒了扒,冷着脸道:“我们昨天贴的告示上明明写的很清楚,不能有老根、不能有老皮,你这芦笋既有老皮就有老根,我们不能收!”
那个老汉当时就快急哭了:“俺并不知道要去老皮老根,俺只听说你们这里收购芦笋,俺就去挖了。”
采薇对那个伙计道:“都是乡里乡亲的,即便咱们不收他的芦笋,你也不能下脸子给别人看。”
然后又微笑着对那个老汉道:“老大爷,你这芦笋有老跟老皮不符合我们的收购条件,但我今天还是按两文钱一斤收了,你明天再来卖可千万要把老根老皮去掉。”
那个老汉以为今天的芦笋肯定卖不掉了,正在难过,忽听得采薇说还是收购他的芦笋,虽然每斤少了一文钱,他还是喜出望外,连连道:“俺明天一定去掉老皮老根。”
老汉的那个筐芦笋一共重五十二斤,伙计付给了他一百零四文钱,那个老汉拿着铜钱欢天喜地的走了。
那些卖芦笋的百姓就都交口称赞采薇心善。
转眼就到了巳时,已经收购了一大半人了,应该再过一个半时辰就能都收购完。
忽然排队卖芦笋的人们骚动起来,而且所有人都陆续地离开了。
小兰看得莫名其妙,走到采薇身边问道:“大小姐,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怎么不卖芦笋了?”
采薇洞察一切地笑了:“不是他们不卖,而是有人比我们出的价高,他们准备卖给别家。”
她站起身来准备去酒楼里看看,掌柜的满头大汗急匆匆的赶来了:“大小姐,不好了!好几家酒楼都在政治上贴出告示,说他们五文钱一斤收购芦笋,咱们恐怕以后都收购不到芦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