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凰结(177)

作者: 公路飞行 阅读记录

端午门不让进,没关系,皇帝下旨,特殊时期,大家就从东便门进好了,委屈一下,天热,东便门有免费茶饮,冰镇的酸梅汤,御厨房特意准备的。

神机营的女兵骑着马挎着火铳一路从端午门前狂驰而过,倒也不是来抓人,而是直接去挑头闹事的人家中,和对方老母亲姑姐妹们吃茶聊天,以后在吏部衙门是国舅爷说了算,国舅爷什么人,那是皇上嫡亲的三哥哥,只要有他照应着,哪里还有吃亏的?日子只会比以往更好过。就是另一个挑头的,那个人冥顽不灵,得了某大人的好处才去闹事,皇帝说不用留了,只一时找不到错处,那也没关系,无官不贪,不过是秋后的蚂蚱。

大热天的,端午门前闹也是需要体力的,早些天来还有伞还有酸梅汤,过了七日韩国夫人也不来了,听说去行宫明月湖畔避暑了。人在烤炉一样的广场上都晒干了,也没人来理,看热闹的都没几个,大热天的,谁去看?

至于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地痞流氓来闹,那简单,禁军三十六卫指挥使大人赵怀瑾直接带了人全部扣住押往昭狱,流氓怎么干得过禁军?之前保卫京城对战那日松,昭狱的囚犯都放出来了,现成的地方都腾好了。

最最头疼的倒是清流,这些人平时勒紧裤带过日子,油盐不进,虽然才干是基本没有的,但是人家有的是骨气,既找不到错处,便不能发落了,偏偏骂起皇帝来最在行。端午门前晒死了几个也怪在皇帝头上,皇帝还不能骂也不能打,那你辞官罢,不行,辞官了谁来骂皇帝?太和殿前捋起袖子就要扑上来和梁冠璟干架。

苏铭玥道:“怎么办啊?对付这些人我也没办法,还撺掇国子监的学生们来闹事。”

梁冠璟道:“清流是不肯为女帝当官,还占着茅坑不拉屎,国子监还不是为着女学生能科考的事?觉得有辱体面。”

苏铭玥道:“不行,人太多了,昨天还抢夺神机营的火铳,幸亏走火了没射中,他们也不懂装填火药,但是秦飞扬的人有被打伤的,再这样下去要闹出人命来。”

梁冠璟皱着眉头想了想,“这样需得早作决断才好。”

苏铭玥也点头,“只能动用禁军了,把挑头的关诏狱,国子监封门,所有人不得出入,人在外面的显是不想好好念书的,今岁秋闱便不用来科考了,人在里头的想出来也随便,只以后能不能进不好说。得把这些人控制起来,聚在一起杀又杀不得,赶又赶不走。”

梁冠璟道:“即日起皇城封门吧,那些来上朝的大臣被国子监的学生抓到了也要挨揍。”

苏铭玥道:“只能如此了,等赵怀瑾把局势安定下来再说。”

梁冠璟问道:“你怕不怕?”

苏铭玥笑:“那日松兵临城下的时候还真有点怕,手无寸铁的文人闹这种明堂,不用怕。”

梁冠璟道:“还是要小心,近日就别出宫去了。”

苏铭玥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半夜时分她突然坐起道:“我想到一个办法,把南宫金陵女子书院的学生,还有京城里今岁秋闱准备科考的女学生,一起召集起来,就在国子监开辟几进院子,她们女学生这边有朗朗书声,那便很不一样了。”

梁冠璟道:“你莫要乐观,真能来的没几个人。”

“不需多,五六十个总有的,若是五六十个都没有,拉些宗室之女来凑数都行,那便够了。咱们为什么不能对清流和国子监太学生动手?因为他们弱,欺负弱者无理,那便要找比他们更弱的,好让他们忌讳不方便下手的。”

说干就干,梁冠璟不仅下诏,还写信给南宫金陵女子书院的几位学生,给她们准备了路费,派官船迎接。

孟文君接到信后,联合八十多名女学生即刻启程赶往京城,这些人里有些是瞒着父母逃家逃婚的,不过因是奉旨上京,便格外理直气壮。梁冠璟亲自到码头相迎,那一日京城开始入秋,红叶飞舞,少女们穿上统一的宫纱制服,在圣驾的带领下入驻国子监。

队伍里不时有人惊呼:“你见了圣颜吗?那人竟是董先生!”

“真是董先生?!”

“我早说那董先生非等闲之辈!果然不出所料!”

禁军阻拦清流和学子为世人所不齿,然而清流和学子若痛打唾骂少女就更为世人所不齿了,两拨人马面对面地在国子监大门口站了对峙,男人们便也不好意思举起拳头来,甚至没好意思阻拦。

梁冠璟、韩国夫人、荣国夫人等人便带领着上百人的少女队伍公然步入国子监,参观课室,收拾屋舍,场面蔚为壮观。

神机营护在左右如临大敌,生怕有刺客从人堆里冒出来对皇帝不利,好在这一天平安度过,连个扔臭鸡蛋的都没有。

秦飞扬笑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还是韩国夫人技高一筹。”

荣国夫人酸溜溜地一句:“那是以美色为武器了。”

国子监的大学士们不肯去女子书院教课,怕人说闲话,梁冠璟临时从翰林院调拨,让翰林院的大学士们去讲他们科考的经历,如何应考,如何写策论。

太学生天天去端午门闹事不好好读书,金陵女子书院来的女学生则天天在课室里埋头苦读,秋闱在即,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初时因得太学生多为层层选拔考进来的监生,部分是受了祖上封荫或者捐助而进来的荫生和例生,他们一看女子书院这边充其量是皇帝撑腰特许进来的恩生,又多为官宦人家的闺阁小姐,便很有一点看不起人的意思,觉得女学生们考不出什么水花来,然而真有人试探挑战了几次,发现这些女学生们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万一秋闱科考要是让女学生比下去,那不是丢人丢大了吗?自己辛辛苦苦寒窗十载才考进了国子监,很多学生都已不是少年郎,二三十岁的大有人在,四十多的也是有的,五十开外的都腆着老脸做学生,这边女子书院里却因得一道圣旨,二八芳华就有直接来当监生的,简直岂有此理?是以过了一阵子闹事的学生果然少起来,渐渐都回来好好读书了。光靠闹事非但不能加官进爵,被皇帝偷偷在小本子上记了名字,那仕途这条路可就不好走了。哪怕考了个状元,皇帝要你去翰林院做个编修,你也一辈子关在屋子里抄书的命,和升官发财是没有缘分了。

秋闱在即,此事算是圆满解决。

韩国夫人摇着团扇笑道:“朝廷重臣闹事,乃是不肯听女帝号令,学生闹事,那便是课业太少的缘故了。”

作者有话要说:

苏:皇上要臣侍寝吗

韩:爱妃终于改主意了?

苏: 不是和你说

第145章 女状元

按理说新帝登基, 要改元使用新年号才开恩科, 贞化帝年纪小, 在位时间也短,当时来不及举办科考就退位了。现在女帝登基,急缺贤才, 便在距离上一次天顺元年的科考之后,间隔四年再次举办了新一届的科考。经过层层选拔,中秋之后, 全国各地的学子汇聚京师一决胜负。

贡院开门,考生们陆陆续续在监考官的带领下各自就位,这一次女考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连神机营都出动巡考监考。考试整整三天, 吃喝拉撒都要在兜不开身的方寸之地, 即考脑子又考体力。搜查随身携带物品,查验有否夹带时,还有女考生带了装满草木灰的布兜和棉垫,神机营女兵心领神会,然而还是要在册子里简单记录。

这次连皇帝都亲自来巡考了,恰逢其中一名女生赶上月事, 疼得满头是汗, 考官几次劝她回去,她仍然要坚持。梁冠璟询问之后, 特命负责监考的秦飞扬准备了热好的汤婆子给她替换,自然, 这些带入考场的物件一样要记录在册。

考试完毕,考生们还要等在考舍里,亲眼检视监考糊名封卷,试卷收上去以后,再由翰林院统一打乱重组,整理编号,一一誊录,以防止字迹笔墨可以辨认,达到约定舞弊的目的。

上一篇:宠后 下一篇:笔底山河,因你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