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有和郭槐花时常拌嘴,张茉莉每当回事,苗红红又说:“这次不一样,你槐花姨带着葱慧赌气回了娘家,嚷嚷着要离婚。”
离婚?张茉莉心头一凛,这么多年他们俩虽然也吵架,但还没从来提过要离婚,看来这次真的很严重,张茉莉看了江文恒一眼,江文恒说道:“你回家看看吧,我做女婿的在不方便,就不陪你了。”
张茉莉点点头,放下东西就回了娘家。
算起来,郭槐花嫁到张家也快十年了,虽然她性格泼辣,说话直接,但从心里讲,作为一个后妈,郭槐花还是合格的,她对茉莉姐妹没关怀备至,但也没虐待过他们。
郭槐花说,后娘肯定不如亲娘,这是事实,她尽量做到亲闺女继女一碗水端平,但心里指定是偏向葱慧的,这话一般人就是放在心里,也就是郭槐花的性子,才大咧咧的说出来,不要好名声。
村里再婚的家庭也有,后娘总是装出一副贤良大度的样子,在外人面前对继子继女很好,背地里又是另外一副嘴脸,郭槐花最讨厌表里不一,她懒得做面子活,也是因为这样,她在村里的名声一般,都说她刻薄。
张全柱性子有些怯懦,但人不傻,私下里他和张茉莉说,别生郭槐花的气,后妈能做成这样,实属不易,以前张茉莉不理解,现在年纪大一些,她也能明白,对继子继女能做到不欺凌,已经算是合格了。
也是因为这样,虽说郭槐花时常拿话刺她,张茉莉也不生气,她记得她爹的那句话:你槐花姨不是个坏人。
张全柱能娶到郭槐花,是他们张家人的福气。
张茉莉回到家里,屋门大敞着,只有张全柱坐在门槛上抽烟,满脸愁容,海棠上学还没回来,张海洋也在,张全柱不愿意说话,还是张海洋告诉了张茉莉事情的来龙去脉。
郭槐花和张全柱吵架,是因为张全柱借粮的事。
上星期张全柱的一个朋友来家里,说收成不好家里快断粮了,向他借三十斤粮食,当时郭槐花不在家,张全柱做主把粮食借了出去,借粮的朋友和张全柱在一个农场干过活,认识十来年了,张全柱这个人又心软,不会拒绝人,口一松就把粮食借了出去。
过了两三天,郭槐花才知道了这件事,她不依不饶,说张全柱不把她放在眼里,借粮这么大的事都不商量,且闹了两天,别说隔壁,整条街上的人都听到了郭槐花的喊声。
江家也知道了消息,江有福不好出面,柴凤芹来张家劝过一次郭槐花,郭槐花气的哆嗦,说家里自己粮食都不够吃,他还借给别人,人家不还难道还上门去抢吗?再者借粮的口子就不能开,有一就有二。
柴凤芹从心里同意郭槐花的话,以前江家的远方亲戚也来借过粮食,当时家里条件好,每年都有余粮,江有福往外也借过几次,可后来呢,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开始上门借粮食了,一个比一个惨,这口子都不能开。
果然被郭槐花说中了,自从张全柱借了一次粮,过了几天来家里借粮的人有好几家,有的连门口都不认识,就知道一个名字,打听着来到了家门口。
郭槐花脾气不好惹,站在门口叉着腰一个一个全骂了回去,张全柱觉得自己没面子,就和郭槐花吵了起来,郭槐花一气之下,收拾东西带着葱慧回了娘家,走之前放下话说离婚。
张茉莉叹口气,这事也不能怪郭槐花,是她自己亲爹做的不对,做错事还不承认,难怪人家回娘家。
张全柱自己也后悔了,可拉不下脸面,现在他需要一个台阶,张茉莉说道:“爹,一会儿咱们去接妹妹和我槐花姨回来?”
张全柱掐了烟,摇摇头说道:“我不去。”
张海洋也劝:“爹,人家槐花姨说的没错,借粮不能松口,咱家啥情况?海棠和葱慧正是长身体的年纪,需要多吃饭,哪里有粮食往外面借。”
张茉莉劝了大半天,张全柱也倔强,死活不愿意低头,能过得下去的,谁会离婚?张茉莉清楚,这是郭槐花当时的气话,可即便这样,也免不得担心,张海洋让她放宽心:“文恒明天还得上班,你们先回去,有你大哥呢。”
江文恒知道张茉莉心情不好,也没问她,还是过了两天,张茉莉自己忍不住告诉的他:“文恒,换成你是我爹,借不借粮食?”
江文恒语气坚决:“不借。”
张茉莉好奇:“为啥?”
江文恒严肃的说道:“攘外必先安内,咱们家粮食都不够你吃,哪里有借给别人的份?”
过了几分钟,张茉莉才反应过来,气鼓鼓的说道:“你又在嘲笑我能吃?”
“这是事实,再说了,能吃有什么不好的?我养得起。”
最后四个字,像是大白兔奶糖一样,渗透着丝丝甜意,她其实也可以少吃一点的……
张茉莉在城里,也不清楚家里的情况,张海洋知道他挂心,给她拍了一封电报,内容简短:“姨已归,和好。”
短短五个字,张茉莉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电报按字收费,不像写信可以洋洋洒洒写很多字,只表达意思就行,张茉莉清楚,这场风波结束了。
她把好消息告诉江文恒,江文恒神情平静:“很好,这样你不用担心了。”
张茉莉有点失望,她家的事,江文恒一点也不担心,这些天她愁的饭量都减了,江文恒也没问过一句。
哪怕心里失望,日子也得过下去,江文恒生日那天,张茉莉早早就起床了,食堂的师傅说,人家国外过生日流行吃什么生日蛋糕,面团上面裹一层奶油,再插上几根蜡烛,唱生日快乐歌,洋人过生日就是新鲜!
张茉莉话多,别人从食堂打完饭就直接走了,赶上人少的时候,她会和师傅搭几句话,一来二去就熟悉起来,每次张茉莉打饭的时候,那一勺菜都是慢慢的,也不抖。
食堂的师傅告诉她了奶油的打发办法,原料不难,鸡蛋绵白糖和牛奶,前两样家里都有,可牛奶现在是紧俏商品,城里有需求的凭票购买,甚至需要开介绍信。
食堂大师傅认识养牛的老乡,说可以帮张茉莉买一斤牛奶,这可感情好,牛奶平时根本买不到的。
张茉莉不算聪明,但按照步骤,也搅和出了食堂师傅口中的奶油,打发奶油是个力气活,打出了奶油之后,她胳膊累的抬不起来,食堂师傅说什么蛋糕,张茉莉也不会,她做了一张发面饼,上面铺了一层奶油,细细的蜡烛家里没有,张茉莉从外面的柳树上掰了几根柳条,插在了饼上。
江文恒中午十二点下班,张茉莉忙完这一切,已经是十二点了,外面有人敲门,张茉莉喜滋滋的去开门,以为是江文恒回来了,没想到不是江文恒,来人是张海洋。
张茉莉惊喜的问:“哥,你怎么来了?”
张海洋背着一个大袋子:“咋了?你哥还不能上门看看你们,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今天是文恒的生日吧。”
“呵,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文恒亲哥呢,记得这么清楚,我生日也没看你这么在意过。”
“你看你小气劲的,你哪年生日,我和你嫂子亏待你了?”
张海洋被餐桌上插着柳树棍的……不知道什么吃食吸引了:“这是啥?”
张茉莉挺挺胸脯:“你没见过吧?这叫生日蛋糕!外国人过生日都吃这个,食堂师傅教我的。”
张海洋摇摇头:“外国人可真有意思,连柳树棍都吃。”
正说着话,江文恒回来了,张茉莉还没来得及说话,张海洋迎了上去:“文恒,我把粮食给你送来了。”
什么粮食?张茉莉一头雾水。
显然江文恒明白张海洋的意思,他摇摇头:“海洋,粮食你拿回去,我不能收。”
“那哪行,不能让你这个当女婿的破费。”
“都是一家人,你这么客气就没意思了。”江文恒态度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