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却连被宝贝的小儿子都顾不得了,径直走去了厨房,捣鼓了一番,端出一大摞碗来,放在桌上。
“咱们家就三个大搪瓷缸,给你们爷仨,一会儿拿去装肉。”她把三个写着“劳动最光荣”的大搪瓷缸一人一个地放到沈家父子三人面前,“我和茵丫头拿这两个大碗,比搪瓷缸差些,不过也凑合了。还有这几个碗,我们一人一个,盛饭吃,也不知道到底是个怎么分法,不过总要先做好准备,免得碗小了,给我们家的比别人家少。”
刘芳自己给大家分配好了今晚吃饭的碗,却还觉得意犹未尽,想了想又走进厨房,拿出一个盛汤用的小铁盆来:“老沈,你到时候把这也带上,万一他说全家的份都盛在一起呢?那就得用这个汤盆。”
虽然看着有些夸张,不过谁也没有反驳,毕竟谁不想多吃点呢,连刚才很不忿的沈卫宝这会儿都没话说了,只想着要是能有一搪瓷缸的肉给他吃,让他干啥都行!
不过这会儿才下午两三点,总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到晚上,刘芳倒是有心再去地里干会儿活,可惜刚才砸锅什么的弄得太累,一家人又都没有吃中饭,早上那点玉米糊糊早就消化干净了,实在是没有力气再去干活了。
“行了,今天也没什么事,卫家卫宝,你们去玩吧,记得一会儿早点回来,咱们一块儿去吃饭。要是去晚了没有吃的了,可别跟我哭饿。”
“知道了,我们先去那边看看,炖猪肉肯定要些时间,我们见着差不多了就回来。”沈卫家说道。
刘芳满意地点点头,不愧是她儿子,就是有眼力见儿。
沈卫家带着沈卫宝出去了,刘芳瞥了一眼茵茵,一见女儿这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她就来气,活像是自己怎么着她了一样,跟自己一点都不像。
“你去把厨房和院子拾掇拾掇,我和你爹去歇会儿。”
“孩子她娘,你去歇着吧,今天我也不下地了,这点活儿我来就成。”沈振东说着又转向茵茵,“今天你们考试,你也累了,去玩儿或者睡一觉都行,记得吃晚饭。”
“哎我说你一个大老爷们儿,干这些做啥……”
“行啦行啦,你快去歇着吧。”沈振东打断刘芳的话,自己进了厨房,开始打扫起来。
茵茵今天下午也没什么事,主要是她把书都放在山洞里了,总不能刚下来又跑上去,也就帮着她爹一起打扫屋子。
刘芳看着他们父女俩一起干活的样子,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冷哼了一声自己睡觉去了。
因为有父亲一起,所以今天的活做得特别快,没多久就都收拾好了,父女俩各自回了房间。
茵茵躺到了自己的小床上,按理说她今天是该很累的,可是翻来覆去了一会儿,都没有睡着。她翻了个坐起来,从床底下拿出一本音乐课本,这还是田老师在她刚上学的时候送给她的。
他们有音乐课,只不过上得很少,而且是没有书的。
茵茵可喜欢唱歌了,每次听到好听的旋律她都忍不住沉浸其中,然后再细细品味一番,好在她记性好,每次都能记个差不多。田老师唱歌也很好听,可惜不能经常教她,所以除了和同学们一起学的几首歌,她也只是会多唱几首而已。
她把书翻到《我们的红太阳》,轻轻地哼唱起来。
他们上音乐课没有学过简谱,不过田老师曾经教过她,1是哆,2是瑞,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意思,而且它们还有高低,谱子上让人眼花缭乱的符号都有自己不同的含义。
不过田老师能告诉她的也不多,她说如果想知道更多的话,要去县城上学才行,那里会有专门的音乐课教这些。
不过以她们家的家境,小学初中都是去不了县城的,得要高中才行,只有县城才有高中。
原来是睡不着的,谁知她唱着唱着却是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还有细微的呼噜声。
也许是昨天到今天的事情太多了,茵茵这一觉睡得特别沉,直到屋外吵闹的声音传进来,她才猛然醒来,简直快要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
幸好她睡得再迷糊,也还记得今晚村里要吃肉的事情,什么都顾不得了,赶紧从床上窜起来,踏上两只鞋子就往外奔。
果然是沈卫家和沈卫宝回来了,爹娘也都在,兄弟俩正在绘声绘色地说着他们在食堂看到的情形。
“就在我们小学靠近山那边的空屋子里!我今天去上学都没发现,要走另外一条路才能过去,不往学校走,村长说不能打扰大家学习!”沈卫宝说得眉飞色舞。
“行了行了,要走哪条道,你带我们走就是了,肉煮得怎么样看到了没有?真有猪肉吗?”刘芳迫不及待地问道。
茵茵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看着沈卫宝,等他回答。
“有,光是猪油他们就熬出了好多,我们去的时候刚开始炖,钱师傅说要炖透了才好吃呢!”沈卫宝想起那锅里飘出来的香味,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旁边还堆了好多菜和粮食,还有粉条和白花花的大米,我猜今天肯定要吃白米饭!”
大家都被沈卫宝说饿了,整年没有油水的肚子咕咕叫起来,连沈父都沉不住气了,问道:“小宝,那钱师傅说了什么时候能吃没有?”
“钱师傅说听村长的。不过我看大家都开始过去了,保不准就要提早分。”
“哎呦,你这孩子,你怎么不早说啊,还愣着干啥,咱们也赶紧过去啊!要是去晚了可不就没了?”刘芳一拍大腿,就过去拿早就准备好的碗筷。
大家也都不废话,跟着刘芳拿了吃饭的家伙就往新建的大食堂走去。
果然还是要有饭吃,一家人才能整整齐齐的。
“小宝,你到前面带路。”
“好勒!”
沈卫宝三两下就跳到了刘芳前面,一边带路一边叽叽喳喳的说着话,一家人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既想叫他别说了,实在忍不住了,又还想继续听,觉得光是听听就是一种极大的满足了。
于是他们就在这样复杂的心情中,越走越快,越走越急,当他们看到食堂上空飘出的炊烟时,仿佛看到了未来再也不用忍饥挨饿的生活。
刘芳眼眶红了红,饿着肚子的日子真的太难熬了。她用衣袖擦了擦眼睛,又放下手,抓着衣服打着补丁的下摆,跟在自己男人和孩子后面,走进了食堂。
第14章
这间被改造成大食堂的空屋,原本是一个外来老汉的住处。那老汉只身一人,谁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只是跟村长交涉了一番,给了钱之后,在这荒僻的地方建了个房子,住了下来。
也没有人知道他后来去了哪里,是离开了,还是死在了外面,这些都没有人知道。人们唯一知道的是,他已经有五年没有回来过了。
村长也是因为这个决定用这间屋子当食堂,大不了等人回来了他再想办法。不过村长刘加喜年过半百,这村长也当了有二十多年了,以他的眼光来看,这人是十成十的回不来了。
原本破落的屋子,被简单的一收拾,倒也有模有样,样样东西都老大老大的,那锅也大得不像话,真不愧叫做“大锅饭”。
沈振东一家人一走进里面,一股食物的香气便迎面扑来。
现在天已经热了,南方的六月虽然还不到最热的时候,但还是闷热潮湿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其实并不舒服,汗津津的,却没有一个人有半分不满,只觉得被这样的热气包裹着,整个人温馨极了,内心无比的踏实,就像他们在水稻成熟时,摸着沉甸甸的稻穗一样。
煮着猪肉的大锅“咕嘟咕嘟”地沸腾着,村里最有名的厨子钱师傅亲自看着那一口锅。这旁边还支了一口大锅,村长的媳妇看着火,饿久了的人们鼻子分外灵活,凭那几近于无的香味就猜出里面蒸的是白米饭,哪怕是杂粮饭,也一定是掺了白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