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姨神色一阵凝重,雷寅双却仍是一副不很在意的模样,只笑嘻嘻地谢了宋三儿一声,便隔着窗帘往车外看去。
这会儿江苇青和李健都已经上了马背,正紧紧护卫在她们的车旁。李健靠着车窗一侧,江苇青则隔在外侧。这二正一边低声交谈着,小兔还一边时不时地往她们这边瞅上一眼。
车里的交谈声,淹没在一片杂踏的马蹄声,和前后那些叽叽喳喳的笑闹声中,叫江苇青便是有心想听,也只能听到一阵隐隐的笑声。那模糊的笑声,甚至都叫他分辨不出哪一个是雷寅双的声音。偏他有心想要绕过李健靠近马车,李健总能十分技巧地挡住他的去路,一边还装着个没事人儿一样,跟他高谈阔论着从京城一路北上的风光,以及他下场前后的一些趣事,又打听着书院里的一些事情,叫江苇青心里暗恼,脸上却不好表示出来,只能堆着张笑脸,跟他一阵虚与委蛇。
这一年多以来,京里人人都说他俩交好,大概也只有他俩自己知道,其实他们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面和心不和之中——于江苇青,是因为“前世”的心结而不待见于李健;而于李健,却是于这一年的相处中,越来越觉察到,那江河镇上的“乖萌小兔”完全就是这世子江苇青的伪装。剥去伪装,这位世子爷待人极是冷淡,且手段还格外奸滑。想着他家那傻乎乎的小老虎,李健当即便觉得,他绝不可能是雷寅双的良配——双方实力实在是太不对等了,万一哪一天,这披着身兔皮的狐狸露出獠牙,只怕转眼他家那只傻老虎就给吃得连渣儿都不剩了!
而江苇青之所以早一步打马过来,原就是想要利用从这里到十里长亭的一段路,好好跟雷寅双说一说话,解一解他的相思之苦的,却不想先是遭遇雷爹的拦截,后又是李健围堵,这二人竟拿他当贼一样防着,以至于他离虎爷不过是七八尺的距离,却是再难说上一句话,更别说是看上一眼了……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江河镇时,因为有个小老虎在,才叫江苇青变身为一只乖萌小兔的,如今回到京城,周围再次围满了那些阿谀奉承之辈,便叫江苇青那唯我独尊的世子爷脾性又占了上风。这会儿见不能如愿,他心里早不耐烦了,偏他再要使出之前的招数,暗示那些跟着他过来的少年们去缠李健,李健则是再不上当了,只牢牢卡在他和雷家的马车中间,就是不许他靠近雷寅双半步……
于是乎,那些追着他过来,想着借机跟他套近乎的少男少女们,还没开口,就先已经感觉到一股侵人的凉意了,顿时再没一个敢主动去找江苇青聊天的,都纷纷隔着江苇青,跟李健拉着家常。
马车里,宋欣悦则跟雷寅双说起这两年来,她在京城遭遇到的“人心叵测”。
原就对京城充满了戒惧的花姐听了,不禁更是发愁了——连那么伶俐的宋三儿都玩不转这些“城里人”,她和小老虎这两个不会玩心眼儿的,可该怎么办?
小老虎大概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呃……),总之,她看上去却是一点儿也不怵,还颇有些踌躇满志地握了握拳,道:“我娘以前常说,‘吃亏上当只一次’。我这人虽不聪明,可也没有笨到家,便是真有人挖坑埋我,大不了我就认这一次亏。不过,我这人从不吃白食,亏也一样,吃便吃了,肯定是要付‘报酬’的,而且,是加倍的‘报酬’!”她冷笑着,把那指关节压得一阵咯咯作响。
这般闲谈中,他们一行人终于到了京郊外的十里长亭。
听着十里长亭的名字,雷寅双还当这里修着一排长长的歇脚凉亭来着。等到得近前她才知道,这里别说什么长亭了,连个短亭都没有。不过是因着这里正好据京城南门十里地,又因古诗词里总说着什么“十里长亭惜离别”,才叫世人把这地方称作了“十里长亭”。也因着这个缘故,叫这里成了京城人士送客和接人的首选之地。
雷寅双他们过来时,王朗一家和姚爷一家,以及宋二老爷夫妇,还有宋老太爷的一些知交好友,早已经在路边的酒楼上等候多时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跟这几家够得着关系或者够不着关系,却因听到风声而赶来的莫名人士。
不过,显然那些人也挺知趣,在江苇青的面前充分露过脸后,便带着自家子侄先行告辞了,余下的,便只有宋家和鸭脚巷的众人。
可见这京城的规矩果然和乡下大不同,明明是常来常往的两家人,如今却硬是分了男人们在楼下,女眷们在楼上。
一阵相互见礼毕,雷寅双和花姨便被迎上了二楼。因小静和三姐都不会骑马,那宋家姐妹跟着江苇青去迎宋老太爷和雷家人后,她们便在二楼上等着。这会儿看到雷寅双和花姨过来,那最爱动个感情的小静还未曾开口,便已经是一阵眼泪汪汪了。雷寅双和花姨都应付不来眼泪,雷寅双便抢着笑话小静道:“哟,这是谁欺负你了?竟这么盼着我来?”又拍着小静的肩,大咧咧地道:“别怕,如今我来了,我帮你打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