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九号系统(89)+番外
许母上京是跟着商队走的,她付不起单独请镖师的钱。商队里只要给领队随队的银子就行,吃喝自理。
许母也没有多少行李,连人带行李也就两辆马车,每日休息时许母给商队帮忙做饭,还能省下和女儿的伙食费。她一心想去京里投奔堂姐,在她心里总要有个人依靠才能安心。
平时许诺也就给许母打打下手,今天她看见 许母因为纳鞋底手指都勒出血口子,她让母亲休息一下,自己去帮忙做饭。
许母道“你灶头上的活又不熟,还是我去吧。”
许诺道“反正是大锅饭,看看也就会了,你还是休息一下吧,耽误不了什么。”
许母也觉着有些累,连日坐车,骨头都颠疼了,眼看女儿心疼自己,她也就躺着休息一下。
许诺走到商队那里帮忙,路上吃的都很简单,干馍馍是必备的干粮。现在的天气正是秋高气爽,烧一锅杂烩汤就着干粮吃就很好了。
很快土灶就垒了起来,柴火也寻到了一些,几个人忙着洗菜切菜。许诺帮着做些杂货。
别人问起她母亲,她只说身体不大舒服,让她休息一会儿。掌厨的是个老头子,只见他把洗净的菜一股脑儿全扔进锅里炖煮。
许诺忍不住了,“大爷,不如今天我来试试?我看您手腕好像不大得劲?”
老头子道“可不是,这几天手酸的很。你要试就来吧,反正别忘了放盐就行。”出门在外有口热水就算不错了,人们也不会挑剔菜汤的好坏。
许诺接手后,把容易煮烂的菜先挑出来,用猪油擦了锅,把菜先煸炒一下,再把不易煮透的食物先煮起来,然后慢慢往里面添别的菜,还切了一点咸肉丁下去调味。
等汤煮完,大家拿着碗和盆子来舀汤,许诺也端了一碗汤回去陪母亲吃饭。
许母喝了口汤道,“今天这汤好喝,味足,王师傅做的?”
许诺含糊的点点头,“我帮了点忙。”
许母并未放在心上,和许诺拿着馍馍喝完了一碗汤。
等到许诺拿碗出去洗,王老头笑着道“丫头,你做饭的手艺不赖嘛,张管事说了,要是到京城前这菜都是你煮,到了京城退给你们二两银子,你说可好?”
许诺当然点头同意,回去和许母一说,许母忐忑道“你行吗?”
许诺笑道“今天你不也喝了我做的汤么,又不是开饭馆煮饭。您老就放心吧!”
以后这饭菜就都交给许诺料理了,她拿商队备下的咸菜咸肉和沿途找到的野菜等物做菜,只发挥了三四分的手艺,就让大家再也不想吃王老头煮的菜了。
领队没等到京城就二两银子给了许诺,还笑道“早知道许姑娘手艺这么好,一开始就让你帮忙了,我连银子都不收你们。”
许诺笑道“谢谢张管事。”
许母异常欣慰,“诺儿真是长大了,还能帮娘赚钱。”
第68章 姨妹二
总算赶到了京城, 许诺母女两个和商队告别,直奔关府而去。到了关家门口,看着那高大的铜钉大门,门口蹲着两只石头狮子,让许母顿时就胆怯起来。
许诺道, “娘有什么信件证物之类的,我拿了去叫门。”
许母赶紧道“有有有, 你姨母给我写过一封信。”说着赶紧从包袱里翻出信件交给女儿。
许诺拿着信向门房走去, 门房早就看见两辆驴车停在外头, (和商队分开,许家就另外雇了车装行李)他们也正在打量。
此时看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走来,先是给他们行了个礼,然后微笑道,“大叔大伯们好, 我姓许, 我娘是贵府老太太的堂妹。我和我娘刚进京,来给老太太请安, 这是老太太写给我娘的信,劳烦哪位大叔替我们跑一趟回禀一下?”
说着她双手递上信,门房看着女孩衣裳虽然简朴, 说话口齿清楚, 行事落落大方,又拿出了老太太的信,赶紧接过道“姑娘略坐一坐, 我们马上去回禀。”
许诺回去把母亲搀扶下来,在门房处等着。
不一会儿老太太身边的孙嬷嬷和大丫头菊香就出来了,孙嬷嬷道“哪位是许家堂太太?”
许母赶紧站起来,孙嬷嬷笑着上前行礼,拉着许母道“老太太念叨了好几日,果然把堂太太给盼来了,赶紧随老身进去,老太太正等着呢。这是姨小姐?果然长的水灵。”
菊香马上上前伺候,许诺微笑着见了礼。门房又忙着帮她们把行李拿进门。
菊香跟在许诺身后,她冷眼看着这位姨小姐,衣裳简朴的连她穿的都比不上,可见生活一般。但是这位姨小姐的神态非常安详,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一路走来也没有左顾右盼,行走间颇见仪态。
反观堂太太倒有几分初来乍到的怯懦,脸上还不时显出几分不安。也不知道这位姨小姐是怎么养出来的。
等到偏厅见到关老太太,许诺等母亲和关老太太抹泪相认完毕,规规矩矩的磕头行礼。
关老太太见许诺安静娴雅,简单的行礼问答都做得非常出色,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又笑着转头对孙嬷嬷说“快把表礼拿出来,一见外甥女如此出众,我都忘了给见面礼,你这老货也不提醒我!”
孙嬷嬷笑着拿出表礼,一副尺头,一对银镯子,外加一支镶嵌红宝石的发簪。红宝石极为细小,镶出一朵花的样子,格外精致。
许诺又跪下谢了赏,拿出路上赶制的鞋袜头饰等物,“姨妈不嫌弃,就用用看,针线粗陋入不得眼。”
关老太太笑着接过。又说了一会儿话,老太太道“妹妹长途劳顿也乏了,先去休息一下,等晚饭了过来陪我一起用。”
于是许诺带着母亲跟着菊香到了分配给她们的院子,行李等物也一并来了,还留了几个丫头婆子替她们整顿行李。
许诺指挥丫头婆子安置行李,许母在一边微微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行李太少一会儿就整顿完了,许诺拿了一吊钱出来当着众人的面交给领头的婆子,微笑道“麻烦诸位妈妈和姐姐们了,这些钱拿去喝碗茶吧,还望大家别嫌弃。”
婆子原本不想要,许诺不由分说塞了过去,于是皆大欢喜的分开。
许母等人走了才到“一点的行礼我们自己都能收拾,何必麻烦人家,最后还给了一吊钱,她们都说不要了……”
许诺暗暗叹气,“娘,是你执意要住进关府的,关家高门大户,以后要是常住,这些丫头婆子更不能慢待。否则她们往外头讲我们是打秋风的,我们可还有什么脸?”
许母顿时一惊,“不能吧,我们是来投靠堂姐的,堂姐都不说什么,这些丫头婆子能讲什么?”
许诺开导母亲,“俗话说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姨母是不会说什么,丫头婆子的嘴谁能堵得住。我们住在这里本就是麻烦人家,如何还能一毛不拔?”
许母顿时忧愁道“那我们手里的钱哪里经得起这么折腾,这么一来比外头租赁房子都不差了。”
上辈子许母因为手头钱不够,所以不敢离开关家,对下人态度是好,甚至好的有点卑微,但是从不给外快。时间一长下人们就看不起许母和原身了。
没有经济基础,原身也一直不能离开关家,最后关老太太要她给关凌云作妾,她也没办法拒绝,加上许母一直对关老太太感恩戴德,对于关老太太的要求从来不会说不。
许诺就是要一点点改变母亲的想法。
听了母亲的话,许诺笑道“可不是,所以我才说要去外头住,再说了,到了外头我们才可以想办法挣钱,要不然一直住在关家像个什么样。”
许母一听要去外头住,又为难起来,她是典型的在家靠父母出嫁靠丈夫的女人,现在丈夫没了,伯伯们要她的家产,她又接到关老太太的信,才鼓足勇气来了京城。到了京城她的勇气也用光了,如何敢外出顶门立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