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完66本书成全能女神了(120)+番外

作者: 燕杨 阅读记录

那头的柴歌显然很激动,没出几秒一张截图发了过来。

杜辰燃扫了一眼,这是一张外国社交媒体网站的截图,此时一个id为Alston的用户发布了一个动态,上面用M国语写了一行字,其Z文意思是:“这个时间我不是刚醒而是还没睡,将近48小时的时间读完了它,给了我一段难以想象的奇妙旅程,我觉得爱好科幻的年轻人们都该付出这48小时的时间,感受一下Z国科幻的奥妙吧~”

看到这行字,杜辰燃已经明白柴歌为什么这么兴奋了。再看截图的下半段,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手里拿着《太阳烛照》M国版的合影,他看上去有些憔悴,似乎是熬夜熬的,下巴出现了青痕,眼神里明显带着兴奋。

这人就是柴歌说的奥斯顿,是M国一线导演,在世界范围内斗拥有大票粉丝的科幻电影导演,柴歌之所以这么兴奋那是因为奥斯顿的名气威望远远超过杜辰燃这个只在Z国有点名气的小导演,哪怕能和奥斯顿一起吃个饭那也是天大的荣耀,更何况是现在这样作品被这样偶像级的人物倾力推荐。

比起柴歌的兴奋,杜辰燃要冷静的多。

穿越那么多个世界,各个圈子的弯弯绕绕她也算是门清。

OM电影圈并不像国内这么宽松,那些突出重围站在娱乐圈顶端的人,一举一动都跟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

当然不排除有导演是真心喜欢她的作品,甘愿当一个默默付出的自来水,但最起码奥斯顿不像是这类人。

“算了,现在不想这么多。”杜辰燃吸了口气,回复那头还在高兴的柴歌:“目前为止算是好事,帮我以工作室的名义给对方致一封感谢信吧。”

这活就算杜辰燃不交代,工作室那么多人也不是吃白饭的,自然会第一时间做好,所以那头的柴歌立马回复了一声好。

杜辰燃看着聊天框,沉思了一下才多说了一句:“只要对方借机问起影视版权的问题,你就直接说这个系列的电影会交给国内导演。”

看到这话柴歌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她就明白过来杜辰燃的用意,随即转念一想,说不定这个奥斯顿之所以会公开帮忙宣传老板的作品,就是想要作品的影视版权呢。

这么一想,柴歌只感觉头皮发麻。这件事她光顾着高兴,其中的利害关系她竟然没看透!

“好的!”想到这柴歌立马回复了一声,整个人的热情也迅速降温,她看着工作室的座机交代助理随时盯好了。

说到影视化,《太阳烛照》这个系列的科幻电影,其中要用到的特效技术实在是太高了,软件硬件一大堆核心技术都掌握在OM电影圈里,国内根本就做不出来,当然如果给杜辰燃一定的时间她倒是能做出来,但那是一个繁复庞大的工作量,从零做起基本不可能,所以还是要借助OM团队。

这么一想她便给郑祁阳打了个电话,他之前在华宇的时候,老板家大业大各个行业都有涉猎,关于电影投资的问题,郑祁阳很精通。

杜辰燃跟他交谈一番之后,对方一听她要投资电影版不由得沉默了一下,投资科幻电影和别的题材不一样,总之这不会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谁也不敢保证最后做出来的效果、观众是否买单、口碑票房等等......

具体的估价郑祁阳还要找朋友问问,特别是特效核心技术团队的聘用和投入,两人挂了电话。

每个世界的货币价值不一样,有的东西在这个世界贵到别的世界就一文不值,杜辰燃也不知道在这个世界要制作一部超炫特效的科幻电影到底要投入多少。

半小时后,郑祁阳给杜辰燃回了电话,说了一个还算确切的数字,“保守估计,20亿起步,上不封顶。”

20亿Z币投资拍一部电影,这简直就是在烧钱。

郑祁阳非常细心地打了个草稿,拍成图片发给了杜辰燃,杜辰燃扫了一眼就明白这个数额占比最大的就是核心特效技术,几乎占了二分之一,这东西真的有市无价,谁让人东西确实好呢?

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杜辰燃的估计,怪不得国内特效大多数都渣,搞得她都想退出娱乐圈搞科技去了。

不过理智还是拉回了,她连忙查了一下燃尽工作室的资产状况,最后发现20亿她倒是拿的出来,但是半年内资金必须回笼,工作室和网站还要运营呢。

投入20亿,将来全球上映回报率最起码能翻倍,最重要的是她能得到一张OSK电影圈的快速通行证。

杜辰燃想了一晚上,最后一咬牙。

干了!

第二天,杜辰燃正在吃早饭,柴歌给她发了消息,说是自从奥斯顿公开推荐了《太阳烛照》之后,外媒也开始对杜辰燃感兴趣,不少国外知名杂志都联系工作室,想做杜辰燃的个人专访。

至于奥斯顿那边倒沉得住气,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迫切的心愿,只是丝毫不吝啬对作品的夸赞。

自从明白杜辰燃的意思之后,柴歌对于这铺天盖地的赞誉也没有上头了,她开始看到更深的东西。

杜辰燃原本没有接受什么专访的打算,但是没想到事态越发的沸腾,外媒对杜辰燃的吹嘘已经到了天上有地下无的境界,海外粉丝也是每天以无法统计的数字在增长着。

微博话题《太阳烛照》更是天天上热搜,话题中有国内网友对作品本身的热情,也有搬运外国媒体、粉丝对作品的评价,看上去颇为壮观。

杜辰燃要是有一个收集夸赞就是兑换物品的系统,估计她现在已经一夜暴富了。

声势搞得那么浩大,杜辰燃一边拍戏,一边联系电影制作团队,

郑主编找到一个非常硬核的特效团队,对方开价果然和他预测的差不多,1.5亿M币,折合Z币9亿。

杜辰燃追求精致的特效,很快双方就基本敲定了,为了这事郑主编特意跑了一趟M国,实地考察,顺便把合同也签了。

一切都进展的很顺利,主要是杜辰燃这边资金给的到位,然而就在快要签合同的前夕,杜辰燃又想到了奥斯顿,对方迟迟不出手,让她有些慌。

特别是在知道这次找的特效团队曾经和奥斯顿有过合作之后......

或许对方压根就没有想过她会自己筹拍这部作品,所以也不着急,毕竟他的新作品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也要在Z国上映了。

但是特效这一块不能有任何意外状况,不然对方突然来个延期,或者要求不合格,她的电影不能如期上映,到时候资金无法回笼,就有的她受的了。

杜辰燃觉得自己有必要先摊牌,表明立场。

当晚,一直婉拒各类采访的燃尽工作室,突然接受了一个来自M国杂志社的专访,挑选这家杂志社也有杜辰燃自己的考量,这家杂志社的主编正是奥斯顿的太太,奥斯顿一直没有表明立场,杜辰燃也不可能直接找上门跟他说这些。

所以,这将是他们的第一次隔空对话。

接到消息的两小时后,M国的杂志社已经准备好了采访稿,这次专访因为时间匆忙,全程用的文字,以问答形式展开。

杜辰燃拿到采访稿,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快速扫了一圈,一开始问题都很平常,不过杜辰燃不相信这份稿子的内容,奥斯顿没有看过,如果对方还没有露出蛛丝马迹的话,她就承认是她多疑了,对方是真心喜欢她的作品,而不是有所图。

目光快速扫过,落到最后两个问题上,一个问的是关于作品影视化计划,另一个是最想合作的OSK导演。

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如果杜辰燃是个一般的作者这时候只要在前一个问题上回答:有,后一个问题回答:奥斯顿导演。

那么明天对方的团队就会找上门来了,到时候顺理成章卖出版权。

只不过他们谁也没有料到杜辰燃的野心,毕竟这只是一个并不发达的国家中一个小小的作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