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王爷请跪好(389)

作者: 侬岁好 阅读记录

孟佳氏和孙姨娘别过脸,捂着嘴哭。

和悦强撑着眼泪,笑了:“额娘别说太多话,好好休息。”

额娘活到这个岁数已经是长寿了,和悦知道额娘已经是坚持到了极限,就算病好了,也是折磨,还不如轻松点。

妍悦急匆匆赶了过来,看到这一幕,眼眶一红,扑到了额娘床前,大哭:“额娘,小六来看您了,您看看我,别睡呀!”

和悦一只手抱住六姐:“六姐。”

伊尔根觉罗氏眼珠转动,看向妍悦,伸手握住妍悦的手,将她的手与和悦的握在一起:“要……好好的……”

姐妹俩齐齐点头,咽下哭声。

没多久,伊尔根觉罗氏就闭上了眼睛,握着她们的手也垂了下去。

和悦和六姐抱在一起,两个都是哭成泪人儿。

一屋子人都是满面沉痛。

接下来就是举办丧事。

和悦姐妹俩亲自为额娘沐浴装扮,换上寿衣,自己也换上了孝衣。

一个时辰后,十三和伊都立赶了过来,只看到了已经摆好的灵堂。

和悦姐妹领着各自的儿女和儿媳跪在灵前。

给伊尔根觉罗氏上了香,十三和伊都立来到各自的妻子身边,给她们安慰。

因是喜丧,众人都还好,没有太过悲痛。

三日后,伊尔根觉罗氏和马尔汉被葬在了一起。

这个时候,派出去寻人的人传来好消息,四阿哥和弘暾找到了,正在回京的路上。

和悦靠在十三怀里,喜极而泣:“一定是额娘在天之灵保佑弘暾,额娘走前心心念念着弘暾,一定是额娘不忍我们白发人送黑发人。”

十三点头,也是满面欢喜:“你说的对,都是岳母保佑我们的弘暾。”

额娘走后,府里由孙姨娘和孟佳氏管事。

因为额娘病后,贝姨娘未曾前去探望,额娘走后才出现,和悦对贝姨娘深恶痛绝。

但是和悦毕竟已经是出了嫁的女儿,不好管娘家的事,关柱又是晚辈。

索性众人对贝姨娘都不太在意,选择了视而不见。

遭受到孤立的贝姨娘过的并不好。

连亲女儿良悦回家祭奠嫡母,都未曾理会她。

没多久贝姨娘就病了。

当然,这是后话。

一日,十三从宫里回来,说了一件事:“皇上打算立贤良祠,让岳父也入祀,令后人致祭。”

和悦点头,这也算是件好事。

古人都看重身后荣誉,阿玛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得享后世香火,令世人尊敬,也算死得其所。

和悦很感激雍正的做法。

两日后,四阿哥和弘暾平安地回到了京城。

两个人回宫复了命,弘暾才回了王府。

和悦早已领着府中众人等在二门外。

当完好无损的弘暾出现在面前,和悦激动地一把将儿子抱在怀里:“弘暾,你可担心死额娘了!”

弘暾脸微红:“额娘,儿子好好的。”

这里这么多人,被自己额娘抱在怀里,弘暾十分不适,心里又极感动。

弘昌也跑了过来,一掌拍在弘暾肩上,眼若铜铃,怒气冲冲:“你小子!还真是福大命大,把额娘都吓成什么样了!”

嘴上怒斥,眼眶却红了起来,终于还是忍不住一把将自己的二弟抱住:“以后我再也不欺负你了!你可不许再吓唬我和额娘了!”

弘暾感动点头,咧嘴笑了起来:“我听大哥的。”

看着儿子瘦了许多,和悦心疼不已,拉着儿子的手回了正房。

命人准备了弘暾喜欢吃的点心,和悦让弘暾坐在自己身边,抚摸着他消瘦的脸,问:“这些日子可还好?”

想也知道,他和弘历失踪后肯定没少吃苦。

从小到大,就算是当初一家人在江南的时候,弘暾也不曾受过什么委屈。

如今却被迫在外面漂泊了这么久。

第482章 若玉诉苦

弘暾说一切都好,虽然险象环生,却也算不虚此行。

和悦从儿子口中得知了他这一路来的经历。

原来他们走水路回京时,遇到了一伙歹人,船被凿穿了,歹人上来就把船上的人都杀了,好在弘历和弘暾及时跳下水,才逃过一劫,但也养了几日的伤。

和悦听的心惊胆战,不住地在心里庆幸,好在弘暾和弘历都平安归来了。

“对了,额娘。”弘暾想起什么,忽然道:“当时有一个人似乎认识阿玛额娘,口口声声说要怪只能怪我是阿玛额娘的儿子,要让阿玛额娘也尝尝失去至爱的滋味。”

和悦呆住了。

什么样的人和他们有这样的深仇大恨?

到了晚上,和悦仔细思考,终于想到了一个人,忽地坐了起来,惊动了身边的十三。

“怎么了?”十三诧异,扶住她的肩。

“我想到了!”和悦激动地握住十三的手:“我想到了是谁要杀弘暾,是李少秋!”

十三闻言,眼眸一凛:“你如何知晓?”

和悦说了弘暾的话,喃喃:“他还没死,当初他逃了,因为我们回了京,就把他给忘了,要说江南那地方,我们唯一的仇人就是他了,他是要为萍姑报仇!”

当初萍姑被带到了京城,斩首示众,只有一个李少秋逃之夭夭,李少秋对萍姑有情,能不复仇吗?

十三眼中闪过阴霾,双拳紧握:“我不会放过他!”

想要害他的儿子,就要有付出代价的准备。

“明日我就请旨前往江南剿匪,借机找出李少秋,这样的人不能再留在世上。”

和悦虽然不太同意,担心他受伤,又一想,战场都经历过了,小小的江南又能奈他何?也就没再反对。

此次受害的还有四阿哥弘历,雍正自然不可能拒绝,巴不得尽快除去这群乱党,立刻拨了两千八旗精锐,由十三带领着前往江南。

这一去就是半年。

期间,京城也发生了一些事。

若玉回了娘家。

妍悦上门拜访,与和悦说起了若玉的事。

“钮祜禄氏先前有孕,因若玉一向得宠,前些时候,钮祜禄氏陷害若玉谋害她肚子里的孩子,险些小产,证据确凿,果郡王一气之下将若玉禁足。

若玉受了委屈,无论如何喊冤都无用,想方设法要见到果郡王,都没机会见到。昨天早上,若玉养的猫因为吃了若玉的点心暴毙,若玉害怕极了,这才想方设法逃了出来,她的意思是想求你给她做主。

别的事我不好管,可若玉险些丢了命,我不能不管,再怎么样,钮祜禄氏也不能谋害若玉的命啊。”

如果当真是钮祜禄氏嫉恨若玉得宠,故而生出害人之心,作为若玉的姨母,和悦的确不能不管。

可有些事和悦必须要问清楚。

依她的想法,单单因为嫉妒小妾得宠,就下毒害人,有点过了。

和悦还是了解若玉的性子的,自然不可能轻易下结论,若因为此事伤了十三与果郡王的兄弟感情就不好了。

“你把若玉带过来,我有话亲自问她。”和悦神色严肃。

妍悦感觉到异常,忙答应了,让人回府请了若玉过来。

再见若玉,若玉憔悴了许多,没了往日的活泼可爱,张牙舞爪,这样的她看着更让人心疼。

一见到和悦,若玉就哭着跪下,扑到和悦跟前诉苦:“姨母,您帮帮若玉吧!若玉求您了。”

到底是看着长大的,和悦对若玉还是有感情的,伸手把她扶起来,取出帕子拭去她脸上的泪痕,柔声道:“有什么话慢慢说。”

若玉坐在和悦身边,爱娇地偎进和悦怀里,边抽泣着,边诉苦。

“自从若玉进了果郡王府,爷对若玉多有疼宠,每每向嫡福晋请安,嫡福晋常常借故为难我,令我罚跪,抄写佛经,甚至还欺负我院子里的丫鬟。

我一时不忿,和爷说了,爷不仅不信,还说我恃宠生骄,对嫡母不敬,嫡福晋这才借机惩罚于我,爷还说嫡福晋处罚后院不妥之事是常理,让我不要计较。